各自為政

各自為政

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語出] 《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用法] 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顧整體利益而各行其是。[例句] 批判了本位主義以後;各部門互相協作;互相支援;消除了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的現象。[英譯] Eachadministersinhisownway。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 各自為政

【拼音】: gè zì wéi zhèng

【解釋】: 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

【近義詞】各自為營

【反義詞】同心協力、顧全大局

成語釋義

各自為政

[語出] 《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

[近義] 各自為營 [反義] 同心協力 顧全大局

[用法] 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顧整體利益而各行其是。一般作謂語。 含貶義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批判了本位主義以後;各部門互相協作;互相支援;消除了過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的現象。

[英譯] Eachadministersinhisownway。

成語典故

故事概括

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統率宋軍前往迎戰。 兩軍交戰之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殺羊犒勞將士。忙亂中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便懷恨在心。 交戰的時候,羊斟對華元說:“分發羊肉的事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可就得由我說了算了。”說完,他就故意把戰車趕到鄭軍陣地里去。結果,堂堂宋軍主帥華元,就這樣輕易地被鄭軍活捉了。宋軍失掉了主帥,因而慘遭失敗。〔原文〕

二年,春,鄭公子歸生①受命②於楚,伐③宋。宋華元、樂呂④御⑤之。二月壬子⑥,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⑨。俘二百五十人,馘⑩獲百人。

〔注釋〕

①歸生,鄭國的貴族。②受命,接受指令或命令。③伐,討伐,進攻。④華(huà)元,宋國掌政大夫,當時是宋國軍隊的統帥;樂呂,宋臣。⑤御,抵抗。⑥壬子,初十。⑦大棘,地名。⑧囚,囚禁。獲,俘獲,繳獲。⑨乘,音剩,量詞,古代一車四馬叫一乘。⑩馘,音國,戰爭中割取的敵人的左耳(用以計功報數)。

〔譯文〕

魯宣公二年春天,鄭國的公子歸生接受楚國的命令,(前去)討伐宋國。宋國的掌政大臣華元、宋臣樂呂(率軍隊)抵禦。(魯宣公二年的)二月初十日,(兩國軍隊)在大棘交戰。宋國的軍隊打了敗仗。(鄭國)囚禁了華元、俘獲了樂呂並繳獲鐵甲車四百六十乘。俘虜了二百五十人,割下有(宋國軍

士的)左耳一百隻。

〔原文〕

狂狡①輅②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③君子曰:“失禮④違命,宜⑤其為禽⑥也。戎,昭果毅以聽⑦之之謂禮。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易⑧之,戮也。”將戰,華元殺羊食⑨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⑩,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

〔注釋〕

①狂狡,宋國大夫。

②輅,遇。

③君子曰,是作者以君子的口吻加以評論。

④禮,作戰的原則。

⑤宜,應該,應當。

⑥禽,通假,同“擒”,俘虜。

⑦聽,謂常存於耳,著於心,想聞其政令。

⑧易,改變,不按照,違反。

⑨食,音飼,給……吃。

⑩憾,先秦時代憾和恨是同義詞,意為遺憾,不滿意,此處按語境理解為怨恨。

〔譯文〕

(作戰時),狂狡和一個鄭國士兵遭遇上了,鄭國士兵失足掉進一口井裡,(狂狡)把戟倒過來讓他(抓住戟柄從井裡)出來,(結果那個鄭國士兵)卻俘獲了狂狡。君子(左丘明)說:“違背了作戰的原則,他(狂狡)應當被抓獲。打仗,就要明白(戰爭)目的,而且果斷(地去完成這個目的),並且牢牢地記在心裡叫做禮。把殺死敵人作為戰爭的目的,為了達到戰爭的目的而意志堅定、果斷。如果違反了這個原則,(就有可能)被殺。”將要打仗的時候,華元殺羊給士兵吃,但是華元的車夫羊斟沒有吃到。到了打仗的時候,(羊斟)說:“過去吃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今天的事(打仗)我說了算。”,同(華元)進入了鄭國的軍隊中,所以才打了敗仗。君子(左丘明)說羊斟不是人。因為他的個人怨恨讓國家遭受敗仗、人民受到禍患,罪不可赦!對於這樣,還有什麼刑罰能足以懲處他呢?《詩經》所說的‘人不好’的,說的不就是羊斟嗎?”用殘害人民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

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①以贖華元於鄭。半入②,華元逃歸。立於門③外,告而入。見叔牂④,曰:“子之⑤馬然⑥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合而來奔。

〔注釋〕

①駟,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入②,交納。門③,此處指城門。叔牂,指先被鄭國放回的羊斟,牂,音臧。⑤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馬,用馬贖回的;然,此處是形容詞詞尾,表……的樣子;馬然是指用馬贖回來的。

〔譯文〕

宋國人用兵車一百乘、馬四百匹到鄭國用以贖回華元。(當物品)交納了一半(的時候),元華逃了回來。(元華)站在城門外,告訴(守城軍士自己的身份後)進到城裡。見到了叔牂(羊斟),問他:“你也是用馬贖回來的嗎?”(羊斟)回答說:“不是用馬,是我自己有能力回來。”回答完後,(羊斟)就逃亡到了魯國。

〔原文〕

宋城①,華元為植②,巡功③。城者謳④曰:“⑤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⑥于思于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乘⑦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⑧尚多;棄甲則⑨那!”役人曰:“縱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眾我寡。”

〔注釋〕

①城,城牆,此處是名詞用作動詞,修築城牆。②植,古代軍隊中督辦軍事的將官。③巡,巡視;功,工作,事情。巡功,指察看城牆修築工作,即查看進度。④謳,唱歌。⑤睅,(眼睛)瞪大突出;皤,肚子大。⑥于思于思,是形容鬍子又多又長的樣子。思,同腮;使,命令。⑦驂乘,即參乘,在車右邊陪乘,此處指在車右邊陪乘的人。⑧犀兕,都是動物名,兕,音飼。⑨那,音諾,疑問語氣詞。

〔譯文〕

宋國修築城牆,華元擔任擔任監工,(前來)查看工程的進度。修築城牆的人唱歌道:“瞪著眼睛,鼓著肚子,丟盔棄甲地回來了!滿腮鬍子,鬍子滿腮;拋甲丟盔逃回來!”(華元聽了,)便命令車上的侍從唱著回答:“只要有牛就有皮,犀牛兕牛咱很多;丟些甲盔怕什麼?”(修築城牆的)勞役們接著唱道:“就算你的牛皮多,油漆又怎么辦?”

華元(對駕車人)說:“走吧,他們人多嘴多,我只有一張嘴!”

〔原文〕

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

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敗。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譯文〕

鄭國的公子歸生接受楚國的命令,(前去)討伐宋國。宋國的掌政大臣華元、宋臣樂呂(率軍隊)抵禦。宋國的軍隊打了敗仗。(鄭國)囚禁了華元、俘獲了樂呂。

將要打仗的時候,華元殺羊給士兵吃,但是華元的車夫羊斟沒有吃到。到了打仗的時候,(羊斟)說:“過去吃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今天的事(打仗)我說了算。”,同(華元)進入了鄭國的軍隊中,所以才打了敗仗。

君子說羊斟不是人。因為他的個人怨恨讓國家遭受敗仗、人民受到禍患,罪不可赦!對於這樣,還有什麼刑罰能足以懲處他呢?《詩經》所說的‘人不好’的,說的不就是羊斟嗎?”用殘害人民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詞語辨析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互相都不配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