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茗粥作

吃茗粥作

《吃茗粥作》是唐代詩人儲光羲的作品。載於《全唐詩》卷一三六。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在盛唐以前,人們還保留著吃茗粥的飲茶習俗。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也足見用茶煮飯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者儲光羲作者儲光羲
吃茗粥作⑴

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

念君高梧陰⑵,復解山中衣⑶。

數片遠雲度⑷,曾不避炎暉⑸。

淹留膳茗粥⑹,共我飯蕨薇⑺。

敝廬既不遠⑻,日暮徐徐歸。吃茗粥作

作品注釋

⑴茗粥:一種用茶粉煮的粥,亦稱“茶粥”,吃茶的原始方法。據唐《膳夫經手錄》:“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

⑵高梧陰:高大的梧桐樹的樹陰,有讚美友人“鳳棲於梧”之意。

⑶“復解”句:是說雖然在山上,仍然很熱,因此還要脫一些衣服。

⑷遠雲度:雖然遠處有幾片雲在移動。

⑸炎暉:炎熱的日光。

⑹淹留:長久逗留之意。

⑺共我:和我一起吃。蕨薇:蕨類植物,嫩葉可食用。

⑻敝廬:自謙之詞,破舊的房屋,這裡指作者自家。

作品簡析

儲光羲的《吃茗粥作》載於《全唐詩》。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在盛唐以前,人們還保留著“吃茗粥”的飲茶習俗。“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也足見用茶煮飯是流傳千年的民風民俗。

作者簡介

儲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詩人。兗州(今屬山東)人。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登進士第,授汜水尉後為安宜縣尉尉。公元751年(天寶十年)轉下邽尉,後升任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安史之亂後,被貶謫,死於嶺南。為盛唐著名田園山水詩人之一。其詩多為五古,擅長以質樸淡雅的筆調,描寫恬靜淳樸的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有《儲光羲集》五卷,《全唐詩》編為四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