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七字詩·茶

詩的開頭,詩人從茶的形態開始描寫,寫出茶的味香及形美,再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茶與文人墨客及詩人的緣分。詩人與僧人,一者風流浪漫,一者清靜淡泊,兩者都容易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後“根雕”、“羅織”與“銚”、“碗”道出茶葉的炒制、篩選步驟及煎煮茶水的細節。最後四句是全詩題旨所在,用誇張的手法傳達出品茶的妙趣,及至升華到茶道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態,既能夠“洗盡古今”,又能展望“醉後”的未來;既能拂去過去的不稱心事,又會在忘卻中“人不倦”,醉中有醒,警覺日後行為的指向,鞭策前進。

基本信息

【名稱】《一字至七字詩·茶》

【年代】中唐

【作者】元稹

【體裁】雜言詩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一字至七字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夸。

作品注釋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羅織紅紗:茶篩是紅紗製成的。

⑶銚:煎茶器具。

⑷麴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作品評析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為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著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喲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著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痴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中明經及第,復書判拔萃科,授校書郎。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年)初,授左拾遺,升為監察御史。後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調虢州長史。穆宗長慶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為相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大和(唐文宗年號,827—835年)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銳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