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

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

概況

傅斯年圖書館為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圖書館,位於台灣台北市南港中研研究院,因紀念傅斯年而得名。館藏總計約717,225冊,期刊報紙3,928種,現刊1,139種,館藏範圍以史學文字學考古學人類學以及文籍考訂之學為主,有關中國古科技史文獻、生命醫學文獻亦甚豐富。

館藏特色

一、善本古籍:主要為宋、元、明及清初刊本、稿本、名人之批校本、手鈔本、繪寫本等,複本較少,是國內外研究者所重視的典籍。
二、古籍線裝書:主要為清代及民初本,以史部與集部居多,尚有許多清初刊本或海內外孤本現正積極審訂中。
三、金石拓片:金石器上的文字、圖案反映了作器時的社會狀況和工藝技術,因此金石拓片可以補文獻的不足,成為研究古代歷史極為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四、俗文學資料:是平民文學、民間文學也是庶民文化的表現,這批資料可上溯自清乾隆間,論地域則遍及全中國,為研究近代中國俗文學重要文獻。
五、檔案:包含名人檔案與史語所檔案,存有大量與朝野學人、政要往來信函,翔實重現20至50年代民情、政局,為研究民國史近代學術史不可或缺之史料。另購自大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宋代至民初徽州契約文書複製件,則為研究中國經濟、社會、人口、民俗等專題之原始資料。
六、少數民族文書:為畬族苗族彝族納西擺夷藏族等少數民族,有關民俗醫療、驅魔去邪、求子還願、天地與人類起源以至於泡菜醃製法之文書。

藏善本圖籍數位化工作

傅斯年圖書館(以下簡稱傅圖)重要典藏包括善本圖籍、李宗侗等名家舊藏曆代金石拓片、極具特色的俗文學資料、類善本書、古籍線裝書。傅斯年圖書館(以下簡稱傅圖)重要典藏包括善本圖籍、李宗侗等名家舊藏曆代金石拓片、極具特色的俗文學資料、類善本書、古籍線裝書。

雖然傅圖在善本圖籍數位化工作已行之有年,也獲得相當的經驗與成果,於今計算機及通訊(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信息共享」以及「全球村」也隱然成為人類普遍的共同願望,更促使傅圖重新評估如何提升數字典藏的質量、豐富資料庫的內容、加強數據管理與檢索的效能、強化與世界其它數字數據的互通性,以及向漢學界及社會大眾提供寶貴的文化資產的必要性,當然,有待努力也是多方面的。雖然傅圖在善本圖籍數位化工作已行之有年,也獲得相當的經驗與成果,於今電腦及通訊(網路)科技日新月異,「資訊共享」以及「全球村」也隱然成為人類普遍的共同願望,更促使傅圖重新評估如何提升數位典藏的質量、豐富資料庫的內容、加強資料管理與檢索的效能、強化與世界其它數位資料的互通性,以及向漢學界及社會大眾提供寶貴的文化資產的必要性,當然,有待努力也是多方面的。

傅圖為配合「數字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珍藏歷史文物數字典藏計畫」,與國家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大學圖書館、台灣省文獻會等單位合作執行,同時也考慮與國外重要漢學研究及收藏單位合作,希望以既有的數位化經驗為基礎,共同發展並建置專題數字典藏資料庫。傅圖為配合「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與國家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大學圖書館、台灣省文獻會等單位合作執行,同時也考慮與國外重要漢學研究及收藏單位合作,希望以既有的數位化經驗為基礎,共同發展並建置專題數位典藏資料庫。

90 年度傅圖善本圖籍的數位化工作因受限於經費與網路頻寬,全部以全彩300 dpi/tiff格式進行影像掃描,希望以最少的經費、最短的時間,將館藏善本圖籍予以數位化外,並期望儘早提供到館及遠程讀者研究參考之用,也希望藉此機會參酌國科會數字博物館項目計畫訂立之規範,而與合作館共同研議最最佳化的規格與標準,一體施用,以期建置高質量的數字典藏資料庫。 90年度傅圖善本圖籍的數位化工作因受限於經費與網路頻寬,全部以全彩300 dpi/tiff格式進行影像掃描,希望以最少的經費、最短的時間,將館藏善本圖籍予以數位化外,並期望儘早提供到館及遠端讀者研究參考之用,也希望藉此機會參酌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訂立之規範,而與合作館共同研議最最佳化的規格與標準,一體施用,以期建置高品質的數位典藏資料庫。 未來在「古籍附圖數字典藏」擬重新評估全彩圖像之數位化質量,選擇600 dpi/tiff之數字典藏格式。未來在「古籍附圖數位典藏」擬重新評估全彩圖像之數位化品質,選擇600 dpi/tiff之數位典藏格式。

目前主要進程為第一階段先與國圖、故宮合作,就合作館之館藏「明版明人詩文集」、「古籍附圖數字典藏」等共同主題進行研發;第二階段將針對傅圖館藏醫學、考古、金石等相關研究主題之古籍予以數位化。目前主要進程為第一階段先與國圖、故宮合作,就合作館之館藏「明版明人詩文集」、「古籍附圖數位典藏」等共同主題進行研發;第二階段將針對傅圖館藏醫學、考古、金石等相關研究主題之古籍予以數位化。

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

一、建立掃描清單

善本古籍進行數位化工作前,傅斯年圖書館數字典藏組(以下簡稱傅圖數典組)人員必須進入「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圖籍管理等系統中,如圖籍登錄、圖籍動向、書況確認等,以確認圖籍目前的所在位置、初步書況及其它相關情況。善本古籍進行數位化工作前,傅斯年圖書館數位典藏組(以下簡稱傅圖數典組)人員必須進入「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圖籍管理等系統中,如圖籍登錄、圖籍動向、書況確認等,以確認圖籍目前的所在位置、初步書況及其它相關情況.

二、書況檢查

確認圖籍狀況後,數位典藏組人員每周提書二至三次,並於提借前初步檢視書況是否可以提借。確認圖籍狀況後,數位典藏組人員每周提書二至三次,並於提借前初步檢視書況是否可以提借。

掃描前之書況檢查工作人員必須帶上膠質手套,小心地逐冊與逐頁檢閱,判定是否需要修裱,且注意是否有包括:折角、摺痕、破洞、木屑、遮字、書籤、頁次裝訂錯誤等需處理的書況,書況輕微者可先做簡易處理,若無法處理者則送交裱褙室或與珍藏組討論。掃描前之書況檢查工作人員必須帶上膠質手套,小心地逐冊與逐頁檢閱,判定是否需要修裱,且注意是否有包括:折角、摺痕、破洞、木屑、遮字、書籤、頁次裝訂錯誤等需處理的書況,書況輕微者可先做簡易處理,若無法處理者則送交裱褙室或與珍藏組討論。並且依圖書試掃結果及圖籍狀況判定適合的掃描方式(掃描方式包括拆線/拆紙釘/攤開/兩頁並掃/襯紙)(詳見「四、影像掃描」)。

三、藏品修復

善本古籍的修復是採用乾裱。善本古籍的修復是採用乾裱。 一般而言必須視圖籍毀損的情況來決定修補的程度。一般而言必須視圖籍毀損的情況來決定修補的程度。而修補的次序應先從書葉中間開始,再往左右二邊;先補大洞再補小洞,書口有開裂者,則先溜口。而修補的次序應先從書葉中間開始,再往左右二邊;先補大洞再補小洞,書口有開裂者,則先溜口。

四、影像掃描

掃描人員掃描時必須帶上膠質手套,以減低對圖籍之傷害。掃描人員掃描時必須帶上膠質手套,以減低對圖籍之傷害。掃描方式則依書況而有原書掃描與並掃的不同掃描方式。掃描方式則依書況而有原書掃描與並掃的不同掃描方式。 掃描時必須加上標準之色彩導表及比例尺,以作為色彩校正及判別原書之依據,並且在掃描面板周邊上夾紙,以使掃描的版面更為清楚、乾淨。掃描時必須加上標準之色彩導表及比例尺,以作為色彩校正及判別原書之依據,並且在掃描面板周邊上夾紙,以使掃描的版面更為清楚、乾淨。

每日正式掃描前必須執行掃瞄器的色彩校正程式,以檢查燈光及其掃描效果;執行掃描時必須進行影像預覽,以避免影像產生色差問題。每日正式掃描前必須執行掃描器的色彩校正程式,以檢查燈光及其掃描效果;執行掃描時必須進行影像預覽,以避免影像產生色差問題。一般而言若是原書不拆線掃描則不蓋上掃瞄器面板,以免損及原書;若是拆線並掃或攤開掃描則必須蓋上面版掃描效果較佳。一般而言若是原書不拆線掃描則不蓋上掃描器面板,以免損及原書;若是拆線並掃或攤開掃描則必須蓋上面版掃描效果較佳。

五、影像檢查

待影像掃描後,傅圖數典組人員於「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中依傅斯年圖書館所定的<圖籍校驗原則>校驗硬碟影像。待影像掃描後,傅圖數典組人員於「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中依傅斯年圖書館所定的<圖籍校驗原則>校驗硬碟影像。

六、製作光碟

傅圖數典組人員於影像校驗確認無誤並在「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圖二十三)完成數據輸入後,即可將圖檔案燒入於光碟中。傅圖數典組人員於影像校驗確認無誤並在「傅斯年圖書館掃描校驗管理系統」(圖二十三)完成資料登錄後,即可將圖檔燒入於光碟中。

七、書籍縫線與歸架

原先拆線的圖籍在掃校完成後必須進行縫線。原先拆線的圖籍在掃校完成後必須進行縫線。 若原圖籍封面脆弱者,裱褙室工作人員縫線時會在原圖籍封面上加上兩層新封頁以增加圖籍的保存期限。若原圖籍封面脆弱者,裱褙室工作人員縫線時會在原圖籍封面上加上兩層新封頁以增加圖籍的保存期限。縫線方式可分為單線及雙線,雙線在本館為採取單線縫兩次方式,如以打四眼的古籍為例,縫單線時,取線長度約為書籍高度的四倍,雙線則為七倍,縫線的長度原則上依書籍的厚薄而有不同。縫線方式可分為單線及雙線,雙線在本館為採取單線縫兩次方式,如以打四眼的古籍為例,縫單線時,取線長度約為書籍高度的四倍,雙線則為七倍,縫線的長度原則上依書籍的厚薄而有不同。縫線完成後即可重新歸架或做其它處理。縫線完成後即可重新歸架或做其它處理。

八、套用階段 等到製作的數字影像已燒錄於光碟、並完成列出清單及統計後,傅圖數典組人員即進行善本圖籍後設數據(metadata)描述及連結,以提供檢索利用;同時並規劃網站內容,整合各項相關數字典藏資源,逐步進行開放利用之機制。等到製作的數位影像已燒錄於光碟、並完成列出清單及統計後,傅圖數典組人員即進行善本圖籍後設資料(metadata)描述及連結,以提供檢索利用;同時並規劃網站內容,整合各項相關數位典藏資源,逐步進行開放利用之機制。

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

1998年十二月,於傅圖網頁增建“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包含了館藏善本書、古籍線裝書、金石拓本、俗文學等書目數據,讀者不需授權即可跨資料庫上線檢索傅圖珍藏數據,2000年已將上述善本古籍相關資料庫整合於一檢索網頁,可直接經由該網頁點選所需檢索的資料庫,未來待開放機制建立後,亦會納入相關申請須知及程式,以提供檢索利用。

截至2004年八月,該整合性書目資料庫共收錄54,636筆,其中館藏善本書有4,149筆,古籍線裝書有7,157筆,金石拓片有22,557筆,俗文學有20,773筆。該館早期使用INNOPAC自動化系統,以發展圖書館各項業務,所有珍藏古籍文獻皆可利用於中央研究院 Home Page點選『圖書館服務』,或利用遠程載入在線上中央研究院圖書館線上公用目錄選擇中央研究院館藏目錄項下之Web 檢索書目資料,目前亦仍保持續更新。

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目錄

一、 緣起
「史 語所檔案」為本所自民國十七年創所以來之檔案文書,包含了人事、採購、公務信件、工作計畫、工作報告、會議記錄等。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中杜正勝所長決定將這批「庫存」的歷史檔案加以整理,以彰顯史語所前輩們對學術工作的努力與艱辛,及在動盪時代對真理的認知與堅持,以期重建史語所創所精神,於是「史語所檔 案」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開始整編。

二、檔案數據
檔案數據分為:
(一) 大陸時期檔案:
1.民國十七至廿六年間編為「元」字檔。其中「元」字檔為檔案中份量最多的部份,編有595號,每一號下收錄一至四、五十件檔案不等,收錄了民國十七至廿 六年間本所的檔案數據。十年間本所五易所址廣州、北平、上海、南京、長沙,在飄泊不定中,研究及田野工作仍卓然有成。
2.民國廿七至卅七年間編為「昆」、「李」、「京」、「雜」、「南」字檔。「昆」字檔為雲南昆明時期檔案,「李」字檔為四川南溪縣李莊時期檔案,「京」字則為復員後在南京時期檔案,「雜」、「南」字檔中主要為歷年工作報告、會議記錄。此段時期正值對日抗戰及政府遷台,為本所最艱辛時期。

(二) 遷台後檔案:
分為「楊」、「港」、「立」、「台」、「北」字檔,包含了楊梅、南港時期檔案文書,目前正積極整理中。本所自成立以來至遷台之間,飽經戰亂,在戰火中,如何慎選所址,如何安全輸運重要古器物、圖籍、儀器、標本,人員如何撤離及繼續維持學術研究工作等,端賴前所長傅斯年先生的高瞻遠矚、力任難巨及各同仁的共體時艱,始能畢竟全功,讓史語所得以在戰亂中度過重重難關,並繼續精實壯大。

三、工作流程

1.檔案編號:每檔案下依原順序,依次編號。如元1-1,即為元字1號檔案下第一件資料。
2.建檔:內容包括序號(流水號)、編號(檔號)、題名、摘由、日期、數量及備註。
3.影印:影印檔案原件,提供借閱之用。
4.裝匣:原件如有破損,則先修裱後裝匣;列印流水號、登記編號。
5.建立資料庫:建檔案數據委由漢珍公司轉置本所中文資料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