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伯璇

元朝“東海名儒”史伯璇(1299-1354),一作史伯璿,字文璣,號牖岩。平陽縣(今屬浙江省)錢倉人。

基本信息

簡介

自幼刻苦求學,篤信朱熹學說,反覆研究達三十年,“遂取諸家篡輯之編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辟之,隱味者引而伸之,旁通曲暢著於簡牘,名曰《管窺》(《四書簡窺》),成為元儒名家。他精思善學,對天文、地理、歷學、算術也很有研究,都達到“博涉能通”。如對日蝕、月蝕作了非常通俗的闡述。他說:“月掩日為日食”,把張衡的“暗虛”說和朱熹的“同度同道”說,解釋得清清楚楚,比明萬曆歐人傳入的地影說早了一百多年。

史伯璇為人也很有骨氣,“平生不事舉業”,過著隱居生活。他的朋友周覺民曾勸他“北游”求官,他說:“士各有志,不可用同一標準來要求。”因為他生長的時代,正是黑暗的王朝。與他同時代的平陽金鄉詩人、他的好友陳高的詩中就曾反映這一情況 。如《即中漫題》之三寫道:

農父江邊立荷戈,無人南畝種嘉禾。

今年妻子愁飢死,活到明年更奈何。

史伯璇不求高官厚祿,隱居小鎮,數十年中,踏踏實實做了一些事。儘管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他的主要業績被歷史潮流沖刷得差不多不見了,漸漸地被多數人所遺忘,但只有益於人類、有益於民族、有益於社會,總還有人再說起他的時候。史伯璇的舊居,後建成祠廟;他的墳墓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說,終於“贏得生前身後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