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醉魚草

台灣醉魚草(學名:Buddleja curviflora)是馬錢科醉魚草屬的植物。分布於台灣海拔50米至3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灌木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灌木,高1-1.5米。莖皮褐色;枝條圓柱形或略具鈍稜角;幼枝、葉片兩面、葉柄和花序均被黃棕色星狀短絨毛,老漸近無毛。葉對生,葉片膜質,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6厘米,寬2-7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鈍或楔形,全緣或具不明顯的疏鋸齒;側脈每邊5-7條,上面不明顯,下面凸起;葉柄長3-20毫米。穗狀聚傘花序頂生,長5-20厘米,寬2-4厘米;花萼鍾狀,長2-3.5毫米,內面無毛,外面與花冠外面均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花萼裂片卵狀三角形,長0.5-1毫米,寬0.8-1毫米;花冠紫色,長13-20毫米,內面被星狀長柔毛,花冠管中部彎曲,上部直徑1.4-2.2毫米,下部直徑1.2-1.5毫米,花冠裂片近圓形,長和寬1.5-2.5毫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管內壁中部,花絲長約0.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1.4-2毫米,基部心形;子房卵形,長1.8-2.5毫米,直徑1.2-1.5毫米,無毛,花柱絲狀,柱頭棍棒狀。蒴果橢圓狀,長4-6毫米,直徑2-3毫米,無毛;種子斜橢圓狀,長1.2-1.5毫米,直徑約0.5毫米,兩端具尖翅。

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台灣東部。日本也有。
生海拔50-300米山坡灌木叢中。

相關類群

醉魚草B. lindleyana
甘肅醉魚草B. purdomii

馬錢科·醉魚草屬

醉魚草屬,馬錢科,約1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我國約40種,產西北、西南和東部,有些供觀賞用,有些可毒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