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書院

台灣書院

台灣書院是由台灣當局資助,為漢語文教學推廣、台灣文化多元推廣、漢學研究和台灣研究推廣成立的海外機構。定位於宣傳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於2011年10月,在美國紐約、休斯敦、洛杉磯等三大城市揭幕成立。

設立背景

大陸改革開放後,漢語逐漸成為國際強勢語言,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大陸為了彰顯文化“軟實力”,於2004年在韓國首爾成立了海外第一所孔子學院。短短六年後孔子學院的數量已達282個,遍布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孔子學院除有漢語教學的功能外,還肩負著中華文化的傳播任務。

與大陸的強勢擴張相比,台灣在海外的華文教育陣地卻日漸萎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轉學簡體字。2008年“大選”前夕,馬英九聲稱“若當選,將廣設‘台灣書院’,以抗衡孔子學院”。台大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指出,馬英九此舉是不想讓中華文化的話語權被大陸壟斷,所以才急於成立“台灣書院”。而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孔維勤則表示,馬英九一向認為中華文化在台灣的繼承較完整,台灣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代表,籌建‘台灣學院’應是從復興正統的中華文化角度考慮的。

定位

台灣書院的定位是宣傳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在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構想中,他希望讓外國人了解到,從傳統到創新,從巷弄到故宮,台灣是國際社會了解中華文化的好地點,“台灣書院就是他們入門的開端”。

2011年10月,台灣書院成立之際,馬英九推出的“文化白皮書”上清楚界定:“台灣是華人文化重鎮,舉凡儒教、佛學、禪宗、文學、建築、工藝、傳統民俗等,均得到較其他華文地區較為完整的保存與發揚。有系統地與歐美國家與地區合作設定‘台灣書院’,開設哲學、文學、藝術等相關課程。”

有人建議台灣書院這個名字不妥,應改為“中華書院”,“孔子”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傳承,而“台灣”只是代表一個地方的名字,並且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包含政治對立性。台灣學者認為,當初取名“台灣書院”多少有點政治意圖,馬英九不想得罪島內的“本土派”。如果未來將其定位為一個以台灣“本土文化”為內涵的書院,它的生存空間便會很小。

台灣政治人物盛治仁認為,礙於經費、人員、據點的限制,“台灣書院”必須走向“小而美”規模,這是個現實問題。

規劃

台灣書院的運作初期擬定四年建設計畫,經費共36億元新台幣。其中,30億元新台幣是由台灣各“部門”的經費相互勻支。目前,書院的運作是由“文建會”整合“外交部”、“教育部”、“國科會”、“僑委會”等14個機關的現有資源共同推動而成 。

在具體規劃上,台灣書院不光推動中文,還將透過各項文藝特展、數字典藏、漢學研究等活動,“將台灣多元文化介紹給國際友人”。

方式上,書院會運用台灣信息及數字科技,整合華語文教學、台灣研究及漢學研究等。未來,書院將設定台灣獎助學金,整合“外交部”與“教育部”現有不同名目獎學金,經費約6億多元新台幣,只要來台灣的學生、學者都可申請。

美國洛杉磯“僑教中心主任”簡許邦表示,台灣書院與孔子學院完全不同。台灣書院教繁體字,孔子學院教簡體字。孔子學院直接撥款給合作的對象,台灣書院設立獎學金,與合作的學術教育單位簽約設立“聯絡點”,派出經過培訓的義工免費到小區去進行文化導覽。

據介紹,書院落地美國之後,台灣“文建會”將考慮在歐洲與亞太地區繼續設定台灣書院。“文建會”稱,台灣當局將另外增設8個海外文化中心。與台灣書院打造“廣、淺”的平台不同,這些文化中心以“窄、精”為特點,將協助文化交流活動。

籌建過程

2010年初,盛治仁轉任“文建會主委”後,“台灣書院”的籌建正式啟動。按台當局的規劃之前海外的“中華學校”未來都有可能轉型成“台灣書院”。

2010年年底,“文建會”選定在洛杉磯和休斯頓的“駐美代表處僑教中心”掛牌台灣書院,不料,書院成立儀式一拖再拖 。

2011年4月,台灣媒體曝料稱,台灣書院一直無法落實緣於美方沒有同意。“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今年年初曾致函台當局,提出三項說明:強調組織、架構完整的語言教學不被美國視為“文化活動”;華語教學不能直接由“駐美代表處”人員處理;不能使用“駐美代表處”場地設施辦理,更不能收取費用。為了“突圍”,台當局一度以書法、茶藝、花藝等課程取代華語教學計畫 。

2011年10月14日,在醞釀三年後,由台灣當局資助成立的台灣書院在美國紐約休斯敦洛杉磯等三大城市揭幕成立 。馬英九夫人周美青、“駐美代表”袁健生、“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親自為設在紐約的台灣書院揭牌,現場邀來百名嘉賓觀禮。

2012年5月28日,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舉行“駐台使節”代表藝文茶會,她表示,除了已經在美國紐約、洛杉磯、休士頓成立的“台灣書院”之外,會再擴充 ,可作為海外文化據點,她理想中海外駐點是“台灣書院”與“外交部”文化組、原“文建會”文化中心三合一。這個概念和大陸推行的“孔子學院”不同,不是要去比較,要讓台灣文化進入到世界角落,成為當地主流社會想要去的地方。

相關質疑

1、質疑聲之一來自對推廣繁體字的憂心。台灣書院的五大職能中,前三項都是和“漢語教學”有關,後兩項為提供中華文化、教育及經社訊息、開展當代中國研究。由於近年中國崛起的中文熱,簡體字和漢語拼音已成為美國中文教學主流。所以台灣書院獨樹一幟地推動繁體字,實際成效不被外界看好。

2、另一方面的質疑是,台灣書院的組織迭床架屋。相比孔子學院由大陸“國家漢辦”主其事,多與國外大學合作設立,指揮操作相對單純。而台灣書院則標榜由14個機構“整合運作”,調子雖高,但官僚系統的合作表現並不令人樂觀。目前台灣書院的客觀困難是:人錢俱缺。以紐約台灣書院為例,名義上“文建會”、“教育部”、“僑委會”派駐人員“共管”書院,預算“共享”,但台灣書院在美實際運作由“文建會”主導,其還須兼管加拿大的其他機構,人力捉襟見肘,亟待補強。

3、當初馬英九提出“台灣書院”時,一些學者便擔憂地表示,“台灣書院”可能會異化為滋生“文化台獨”的溫床。張亞中表示,未來“台灣書院”應避免向“文化台獨”方向的異化。“台灣書院”不能過於強調“台灣特色”,而忽視了兩岸許多共同的文化傳統。

教育分類導航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教育網站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各國教育
招生高等教育遠程教育成人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