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手禮

叩手禮

叩手禮是中國人飲茶的禮儀。 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可以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這就是中國人飲茶的“叩手禮”。

方式方法

以“手”代“首”,最新二者同音,這樣,“叩首”為“叩手”所代,三個指頭彎曲即表示“三跪”,指頭輕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仍是中國人喝茶時慣用的此禮,每當主人請糖倒茶之際,客人即以叩手禮表示感謝。

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這就是中國人飲茶的“叩手禮”。

習俗由來

版本一

叩手禮 叩手禮

據說是乾隆微服南巡時,到一家茶樓喝茶,當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這一情況,拼了老命也得去護駕,否則萬一出事,小心吃飯傢伙。知府也微服一番,以防天威不測。到了茶樓,也就在皇帝對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聞大名、相見恨晚的裝模作樣一番。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壺給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誠惶恐的,但也不好當即跪在地上來個謝主隆恩,於是靈機一動,彎起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在桌面上輕叩三下,權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敬茶喝茶是人之常情,又咋知你是微服皇帝,反正你敬我茶,我叩這么幾下,也不花多少功夫,省得後患無窮。於是這一習俗就這么流傳下來。為了簡便,也用食指單指叩幾下。

版本二

用手指篤桌子表示謝意的“來歷” 據說,乾隆皇帝游江南,來到淞江,帶了兩個太監,便衣打扮,到一爿茶館店裡去私巡察訪。茶店老闆拎了一隻長嘴茶吊來沖茶,端起茶杯,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連三灑,茶杯里正好淺淺一杯,茶杯外沒有滴水濺出。乾隆皇帝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忙問:“掌柜的,你倒茶為啥不多灑一灑,少灑一灑,不多不少齊巧灑三下?”老闆笑著回答:“客官,這是我們茶館的行規,這叫鳳凰三點頭。”乾隆皇帝一聽,奪過老闆的水吊,端起一隻茶杯,也要來學學這“鳳凰三點頭”的新鮮玩藝。這隻杯子是倒給太監的,皇帝向太監倒茶,這不是反禮了,在皇宮裡太監要跪下來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可是在這三教九流羅雜的茶館酒肆,暴露了身份,這是性命交關的事啊!當太監的當然不是笨人,急中生智,忙用手指篤篤桌子表示以手來代替叩頭。這樣“以手代叩”的動作一直流傳至今,表示對親朋好友敬茶的謝意。

典故

乾隆微服下江南,有一次,到松江“醉白池”遊玩,與隨從在附近一家茶館坐下歇腳。茶館夥計先端上茶碗,隨著退後,離桌几步遠,拿起大銅壺朝碗裡沖茶,只見茶水猶如一條白練自空而降,不偏不倚,不濺不灑地衝進碗裡。

乾隆好奇,忍不住走上前,從夥計手裡拿過大銅壺,也站在幾步開外,學夥計的樣子,向其餘的茶碗裡沖茶。隨從見皇上為自己沖茶,嚇得想跪下叩恩,可又怕暴露了乾隆的身份,窘急之下,於是紛紛屈起手指,“篤篤篤”不停地在桌子上叩擊。

事後,乾隆不解地問隨從:“你們為什麼用手指叩擊桌子?”

隨從們答道:“萬歲爺給奴才倒茶,萬不敢當,以手指叩擊桌子,既可以避免泄漏皇上身份,也是代表叩頭致謝也。”

以後,民間也開始以手指叩桌的謝禮風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