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鎖史話

內容概述

古鎖史話古鎖史話
中華古鎖源遠流長,至今有五千年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骨錯”、“石錯”等就是鎖鑰雛形。“觿”,古代用骨頭制的解繩結的錐子,就是古代鑰匙的雛形。所以“觿”屬我國最古老的鎖具之一。古鎖初稱牡、閉、鑰、鏈、鈐。早期的古鎖為竹、木結構,起源於門閂。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於木鎖內設機關製成可開合的木鎖,至東漢時期多為金屬簧片結構鎖(又稱溝槽鎖)。再到唐時鎖多為金、銀、銅、鐵、木。明代遂形成為廣鎖、花旗鎖、首飾鎖、刑具鎖四大類。
中國古鎖隨中華歷史發展而發展,在長達幾千年的發展史中,古鎖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可以說,古代鎖具的發展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史。而倒了現代,古鎖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取而代之的只有收藏、研究和鑑賞的功能了。
在過去的收藏門類里,很難找到古代鎖具收藏的類目,通常簡單地放在雜項里。也就是說,在以前收藏古代鎖具的人還不多,而研究的人更是寥寥無幾。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收藏熱的興起,古鎖越來越受到古玩藏家的注意和重視,專業藏家也越來越多。據有關媒體報導,目前僅國內就有超過3萬人從事專業鎖具收藏,再加之作為雜項收藏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隨著收藏者的不斷增加,中華鎖具研究會於2012年1月8日在北京北航成立。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對中華古鎖的研究展開了新的一頁,廣大的古鎖愛好者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討、研究、挖掘中華古鎖文化,並將其不斷發揚光大。然而,隨著古鎖收藏的持續升溫,古鎖價格也不斷攀升,市場上流通的精品鎖具也越來越少,遠遠不能滿足藏家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大量仿古鎖和贗品鎖的出現,魚龍混雜,難以辨別。而收藏者對古鎖方面的知識還不是很全面,急需一本古鎖收藏方面的書籍。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將各種古鎖進行了分類,形成了26個古鎖收藏故事,力圖說明古鎖的發展和演變,以及鑑別和收藏的要點。書中使用了140多幅古鎖圖片對相關故事進行配圖,希望藉此向大家展示中華古鎖的美麗和魅力。本書不但可作為專業古鎖收藏者的工具書,也可作為大眾閒暇時的閱讀書目。

圖書目錄


前言
一、贗品鎖的困惑
二、穿越時空的記憶
三、精美的雕刻藝術
四、變化多端的鑰匙孔
五、多把鑰匙開一把鎖
六、上下左右的選擇
七、千奇百怪的迷宮
八、魚鎖生衣門不開
九、魚過龍門而為龍
十、健康長壽烏龜鎖
十一、方方正正盒式鎖
十二、難以破解的密碼鎖
十三、精美絕倫麗江鎖
十四、猶抱琵琶半遮面
十五、防君子不防小人
十六、警示大於防盜
十七、以人為本
十八、把錢鎖住
十九、不修篇幅默默奉獻的鐵將軍
二十、生生不息的十二生肖
二十一、喜得雙龍鎖
二十二、雍容大氣藏式鎖
二十三、銅鎖銀造
二十四、眾里尋它千百度
二十五、少林寺塔林石鎖
二十六、博物館藏鎖
致謝

作者簡介

王全勝,1969年出生,畢業於天津大學自動化系,雙碩士學位。自06年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從事中國古鎖的收藏和研究工作,特別是對古鎖的防盜性能和古鎖文化進行研究,並取得一定成果,藏有各式漢唐至民國初古鎖近500把。現為中華鎖具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供職於中國聯通淄博市分公司,高級工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