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地處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中央,地理範圍為44°11′N~46°20′N,84°31′E~90°00′E,面積4.88萬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較多。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為主,自1958年開始出現流動沙丘。是我國第二大沙漠和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在世界眾多沙漠中列第21位。瑪納斯河以東及烏倫古河以南地區,由4片沙漠組成,西部為索布古爾布格萊沙漠,東部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為德佐索騰艾里松沙漠,其北為闊布北—阿克庫姆沙漠。與中國的第一大沙漠——33.76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乾沙漠相比,它的面積要小的多。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地質特徵】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沙漠區點陣圖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區域構造部位上,處於準噶爾擠壓構造坳陷區內。自喜山運動以來,一直緩慢下降接受沉積。構造活動輕微,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或<6度,屬區域構造穩定區。據有關資料表明,沙漠由北向南,在400~500m深度內,上部0~200m為風積砂,下部為第三系地層。含水層岩性為礫岩、礫質砂岩。靜水位埋深一般250m左右,沙漠南部稍淺。水位降深19~30m。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氣候特點】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深居亞歐大陸中心,具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月平均氣溫4~9°,夏季最高氣溫可達23~27°,冬季最低氣溫在-20~-30°之間。降水相對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200mm之間,乾燥度4~10。冬季有一定積雪,最大積雪深度多在20cm。季節分配較均勻,沙漠植物生長良好,自然景觀並不太荒涼。氣流從準噶爾盆地西部的缺口湧入,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較為濕潤的,年降水量可達一二百毫米,再加上埋藏的古沖積平原和古河湖平原,沉積有巨厚的第四紀鬆散沉積,賦存著淡承壓水。使古爾班通古特雖有沙漠之名,但也是生機益然,生存的植物多達300種以上。所以“古爾班通古特”的語意為“野豬出沒的地方”,“塔克拉瑪乾”為“進去出不來”或者“曾經有過的家園”。古爾班通古特的生態環境比塔克拉瑪乾好的多,但還應注意到,做為沙漠,古爾班通古特“生機益然”名副其時,其南緣流沙每年以0.5~2.5米的速度向綠洲擴展!

【生態地貌】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沙丘是沙漠裡最基本的風沙地貌形態,主要沙丘類型有:沙壟、樹枝狀沙壟,梁窩狀沙丘。其中以沙壟和樹枝狀沙壟為主。沙丘的高度一般北部低於南部,沙丘密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

按植被覆蓋度或粘土結皮和鹽結皮的覆蓋情況劃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以固定、半固定占絕對優勢,占整個沙漠面積的97%,一般只在沙壟和高大沙丘的頂部形成一個數米寬的流動沙帶。沙漠的西部和中部以中亞荒漠植被區系的種類占優勢,廣泛分布以白梭梭梭梭苦艾蒿白蒿蛇麻黃囊果苔草和多種短命植物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緣有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唯一以保護荒漠植被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面積上千公頃。沙丘的覆蓋物有植被和生物結皮二類。植被覆蓋的固定沙丘可達40%~50%,半固定沙丘為15%~25%,沙和耐沙植物在135種以上,白梭梭群落最占優勢,其次是蛇麻黃群落;固氮藍藻地衣苔鮮等形成的生物結皮厚約1cm,包住了沙壟、沙梁中下部兩坡和丘間低地,固化面積達80%,為優良的冬季牧場。植物區系成分處於中亞向亞洲中部荒漠的過渡。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旅遊攻略】

墾區農牧場呈帶狀分布在沙漠南緣。其中北塔山牧場,紅旗、一○七、土墩子、一○二、一○三、芳草湖、一○六、新湖等團場的耕地已延伸到沙漠內部。一○二團場、一○三團場是從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進入古爾班通古特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最近的通道。綠色沙漠通道以五家渠為起點,東線從一○二團場17連出綠洲,西線經一○三團場14連進入沙漠,長約60千米,終點到準噶爾盆地的“羅布泊”東道海子、白家海子。這條通道上,綠洲與沙漠犬牙交錯,形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一邊是胡楊梭梭黃羊,古老的自然生態;一邊是機耕、電井、噴灌,現代的綠洲文明。一邊是沙丘綿延、萬籟俱寂,生命罕至;一邊是綠波萬頃,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生命與死亡競爭,綠浪與黃沙交織,現代與原始並存,是觀光考察自然生態與人工生態的理想之地。有寸草不生、一望無際的沙海黃浪,有梭梭成林,紅柳盛開的綠島風光;有千變萬化的海市蜃樓幻景,有千奇百怪的風蝕地貌造型;有風和日麗、黃羊漫遊、蒼鷹低旋的靜謐畫面,有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昏天黑地的驚險場景。中午黃沙燙手,可以暖熟雞蛋;夜晚寒氣逼人像是進入冬天。沙漠探險,可從東道海子繼續北上,沿古駝道橫穿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腹地,直抵阿勒泰。茫茫大漠綠洲不僅有各種奇觀異景,而且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古“絲綢之路”文化遺蹟。北庭都護府遺址(紅旗農場南)、土墩子大清真寺、烽火台、馬橋故城、西泉冶煉遺址、一○三團場新渠城子遺址、一○五團場頭道溝古城遺址等都在這條通道附近。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五彩城距離新疆富蘊縣城南約220公里,以深紅、褚紅、黃、綠、青灰、灰黑、灰白等多色彩鮮艷的泥、頁岩層構成的低丘群。早在億萬年前的侏羅紀時代,這裡原是一個巨大湖盆區。岩層歷經長期風雨沖刷,表面上的砂石都被洗去,質地鬆軟的岩層被剝蝕,才剩下一個個千奇百怪小丘。而由於岩層中夾雜了許多其他礦物質,整座石丘顯得五色繽紛。

北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吉木薩爾縣城以北10多公里的北庭鄉境內,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城始建於漢朝明朝初年被毀於戰火。雖然現在僅存斷壁殘垣,但不失當年的規模和氣派。城內分內外兩重,外城周長約4600米,內城周長約為300米,位於外城之內略偏東北部。內外二城均有護城河

恐龍溝是位於奇台縣境內縣境一條不到2平方公里的沖溝。1987年至1988年間,中國加拿大聯合恐龍考察組在此發掘出一條晰腳類恐龍化石,體長達30米,是目前發掘出的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恐龍化石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

【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其中,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一。

返回:中國最美五大沙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