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鼩

古巴鼩

古巴鼩(solenodon)屬食蟲目,鼩科,加勒比海產的似鼠形獸類2個殘存種的統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長約28公分(11吋),裸尾與體等長。吻尖削,具長須,耳大且圓。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用利爪從地里挖掘食物,其唾液有毒;皮毛呈棕色,有豬一樣的嘴,臉龐長的也極其奇怪,其臉部呈橢圓形,膚色呈金黑色,腿部瘦長。

分布範圍

古巴鼩古巴鼩
海地溝齒鼩(Solenodonparadoxus)棲息在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東北部的多石樹林中。古巴鼩是一種古老的動物,起源於7600萬年前。它們的門牙有毒液,主要獵食昆蟲。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這種動物曾經大量生活在西印度群島上,大多分布在古巴。這種動物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而2003年生物學家在古巴又發現了一隻。
許多人可能未曾聽說過“Almiqui”,此前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動物已滅絕消失,事實上在1861年僅發現在野生環境存在36隻Almiqui,但卻未獲得相應的動物標本。這種動物長著褐色或者紅棕、暗棕色的皮毛,晝伏夜出。四肢短小,賊眉鼠眼,但是嗅覺靈敏。

生活習性

主要以蛇、青蛙、活螃蟹為食。

保護級別

由於土地開發和砍伐森林,已瀕於滅絕。罕見的古巴溝齒鼩(Atopogalecubana,有時作S.cubanus)已受法律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