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萬歲

古巴萬歲

古巴萬歲,是一部古巴電影,導演胡安。該片以兩個小孩離家出走為劇情的主軸,牽動劇中大人與大人之間、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情感變化,探討人和人之間成見的偏執與自我執著的隔閡與迷失。該片雖是一部兒童電影,更是一部意境深遠具有人生哲學觀照的電影。它不說教、不恐嚇,在輕妙的、趣味的、浪漫的雰圍中點出人人執迷自我、反覆重蹈覆轍的悲與傷。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古巴萬歲電影情節古巴萬歲電影情節
小男孩胡其托和小女孩瑪露是鄰居也是同學,更是好朋友。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母親卻是相看兩相怨的,彼此的出身背景不同因而對對方抱著偏見與成見,瑪露的母親認為對方沒教養不讓女兒和男孩在一起玩,男孩的母親認為對方裝高貴擺架子,所以不願和對方有任何牽扯。小男孩家信仰卡斯楚,小女孩家則信仰天主。胡其托和瑪露則好像一對歡喜冤家,在一起玩然而常常意見不合,彼此主見很強都要對方聽自己的一個想當西班牙小女皇,一個要當古巴軍隊領袖,儘管如此雙方還是喜歡和對方玩在一起。胡其托和瑪露的家庭不只是家庭之間隔閡深重,他們各自的家庭成員之間也是有著深重的隔閡。小男孩的爸爸對家人的關心早用高分貝的吵鬧取代,對小孩的教養也是用暴力打罵的方式來執行,母親則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成了家庭的傭人和奴隸,冷漠的執行當母親的任務;小小女孩的母親則已經和丈夫離婚好幾年了,小女孩六歲以後就沒再見過父親,母親抱怨著古巴這個軍事化國家令她受不了,恨不得早日離開。
古巴萬歲電影情節古巴萬歲電影情節
離開的日子終於在瑪露心愛的外婆去世之後隨著母親要改嫁移民的決定來到,故事的變奏曲也在小女孩的母親向父親寄出同意書請他簽名同意小女孩兒隨她出國而展開。小女孩和小男孩都不想和對方離開,終於小男孩以保護者的角色提出和小女孩一起去找父親請他不要同意來改變未來的命運,女孩也勇敢地要扭轉自己的命運。於是他們向往常一樣上學去了,可是背包里卻帶著心愛的祖母的照片、玩具以及基本的必要的地圖、指南針奔向天涯海角──小女孩的父親守望的海角的燈塔,去尋找自己的希望。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 Milo Avila ----
Malú Malú Tarrau Broche ----
—— Tarrau Broche ----
Jorgito's Mother Luisa María Jiménez Rodríquez ----
Jorgito Jorge Milo ----
—— Albertico Pujols Acosta ----
Malú Mother Larisa Vega Alamar ----

職員表

導演:胡安‧卡洛斯克萊瑪塔‧馬貝蒂

影片評價

電影評價

當二隊因為孩子離家出走而憂心如焚的父母親終於在天涯海角找到了孩子,你認為他們會如何呢?抱著失而復得的寶貝喜極而泣,然後讓彼此的生命更靠近?還是被自己心中的擔憂釀造出來的怒氣打敗,然後讓彼此的生命添加新的裂痕?或者是擔憂的父母彼此指責對方,然後被生命中的傷痕與不快記憶因循反覆折磨至死?這就是今年兒童電影節參展劇情片《古巴萬歲》呈現出的觀照焦點。
有人說如果你要和一個人絕交那就一起去自助旅行吧!也有人說如果你要和一個人常相斯守那就先一起去自助旅行再決定不遲!胡其托和瑪露上路了,一路上有樂趣有危機,有阻礙也有助力,有快樂浪漫也有可怕意外,有勇氣有脆弱,有光明也有陰暗,有互助更有衝突,就好像這現實的人生里刺激的探險。
另方面,兩家的母親為了要尋找孩子而接觸而化解了彼此的成見,溶解了彼此的封鎖。最後離家的男小女孩找到了目標的希望燈塔,而心急如焚的家長也找到了自己的小孩,但是故事並不是結束在「從此大家快快樂樂的過生活」的圓滿大團圓上,而是畫下了一個未解的沉重的人生問號?大人們又陷入了爭執與指責的戰爭中,下一步要往何處去找到生路?因成見偏執與自我執著而阻隔了愛情的人要怎樣找回迷失的清明?走到了天涯海角的主人翁找到的希望的燈塔之後,卻也是走到了生路的盡頭──前面是猙獰的洶湧波濤後面是落入自私偏執與自我執著的隔離中爭執不休的家人,小女孩和小男孩只能緊緊的抱在一起來增加彼此的勇氣,然後下一刻他們能有一條生路嗎?

社會評論

古巴萬歲古巴萬歲
這部幾年前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一個完整古巴。
從景致的選擇,人物的設計,場景的變換來說,稍微熟悉一些古巴的人都會會心一笑,感慨這導演的用心。
比如兩個孩子從哈瓦那一路走到最東路過的那些地方:Matanzas,Varadero,Trinidad,Gamaguey...
兩個人坐火車到Matanzas的時候,有一段對話是在一座橋上進行的。這座城市又名橋城,小小的城裡有形形色色幾十座橋,而這座進入電影的則是最有名的一座鐵橋
Varadero,就是兩人下海游泳的那個地方,是古巴名氣最大且世界聞名的海灘。歐美人來旅遊很認這個地方,沙灘的質量非常好,海岸長且淺,五星級飯店林立,這個地方的外國人比古巴人要多得多。
再說Trinidad,丟掉書包之後的那個城市,更是從殖民時期就有的古城了。殖民文化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天主教堂,集會廣場,各種巴洛克建築。。。從城市的最高點,也是電影裡出現的一個白色塔樓看出去,遠處綿延的矮山和建在半山的古典主義風格小教堂,另一側,城市的全景,藍天白雲,甚至會給人一種錯覺:這是在19世紀的歐洲小城,而非此地,加勒比。
古巴的各種社會衝撞其實一刻都未停歇。儘管它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影片貌似講的是富人和窮人這兩階層的事,但階層這東西並不簡單是由錢決定的,與種族,財富,信仰等都緊密相連。尤其在古巴。
比如malu家門口貼的是天主教的像,而Jorgito家外面則是卡斯楚的大頭照。malu早上喝牛奶,是用很開愛的馬克杯,而Jorgito,只能用應該是政府發下的鋁杯。malu的母親禁止女兒與平民孩子要好,一心想要嫁外國人,離開這個充滿不可理喻人民的國家。malu每年都可以去Varadero度假,Jorgito則從未去過那富人聚集的地方。
現實中的古巴人也如此。有錢自然高人一等。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要么,出國工作;要么,有親戚在外國。
總之外國對於他們而言更像一個跳板,跳到新天地的捷徑。
古巴,對於有錢人就是天堂。陽光,沙灘,美女,招待,奢侈品,應有盡有。對於窮人,則是生活以下,生存以上。
電影並沒有選窮人階級。Jorgito的家在古巴來看絕對不算窮,從他吃的飯就能看出來,是煎蛋。甚至可以說比很多人家都好了。只是在哈瓦那,首都人都會覺得外地人便都是鄉下的。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吃個煎蛋就算好了呢?這在其他地方可能很隨意,但這是在古巴。舉個例子吧,今年夏天颶風,古巴中部受災。之後的三個月,舉國上下都在支援災區,這三個月里,哈瓦那不允許農貿市場買賣雞蛋。因為這些雞蛋要調到災區。違者是要被判刑的。在這裡,需要考慮的不是每天吃的好不好,而是,能不能吃飽。
話題扯遠了,談論電影。都說這電影結尾很好:前方是海,後面則是不被理解父母及社會,無處可逃的兩人緊緊擁抱,並大聲的喊誰也別想把我們分開。是在用這最後的勇敢來抗爭命運么?但未演完的結局我們可以猜到:malu還是要跟母親離去,到一個未知的國家。Jorgito則要望著那個再不打開的有天主教像的鄰居的門,每日獨自上下學。各自會有新的朋友,然後慢慢淡去思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