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垣

古城垣

福泉古城垣,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初建時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平越衛指揮李福又將土城改建為石城,成為重要軍事設施。古城垣依山而建,城牆為青條石建築,工藝講究,周長 4700米,高7米,寬3米。明正統十四年(1449),苗民起義,圍攻城池,城內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決城內百姓及牲畜的飲水問題,眾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戰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決戰爭時期城內百姓、兵士、牲畜飲水的問題擺在了平越指揮的面前,到成化年間(1465—1487),指揮張能在西門外的沙河邊建一城牆,從河中引水進城並建一井口,以便戰時城內得到供水。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飲水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1603年,貴州總兵平越人安大朝、指揮奚國柱、知府楊可陶在水城外又築外城牆183米,招募能工巧匠,集思廣益,精確設計,最終決定在攔截河流的城牆上建上下兩座三孔石拱橋,這樣,把河流直接包在城內,即使戰爭爆發,也能確保城內軍民的用水之需。 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城垣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

基本信息

概況

古城垣古城垣
福泉古城垣,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初建時為土城。建文三年(1401),平越衛指揮李福又將土城改建為石城,成為重要軍事設施。古城垣依山而建,城牆為青條石建築,工藝講究,周長 4700米,高7米,寬3米。明正統十四年(1449),苗民起義,圍攻城池,城內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決城內百姓及牲畜的飲水問題,眾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戰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決戰爭時期城內百姓、兵士、牲畜飲水的問題擺在了平越指揮的面前,到成化年間(1465—1487),指揮張能在西門外的沙河邊建一城牆,從河中引水進城並建一井口,以便戰時城內得到供水。但是隨著人口的增加,飲水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1603年,貴州總兵平越人安大朝、指揮奚國柱、知府楊可陶在水城外又築外城牆183米,招募能工巧匠,集思廣益,精確設計,最終決定在攔截河流的城牆上建上下兩座三孔石拱橋,這樣,把河流直接包在城內,即使戰爭爆發,也能確保城內軍民的用水之需。 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城垣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但是,福泉的古城垣,不僅保存完好,而且還有“里三層,外三層,石牆圍水小西門”的水城奇觀。它由內城、水城、外城三部分組成一座瓮城;舉目眺望,三重城環抱,形成梯級防線;它依山傍水,上下貫通,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設計者匠心獨運,建造工藝精湛。因此,福泉古城垣,在軍事、建築、地質、水文等多方面蘊含著多層次的科研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中國古代防禦的絕妙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