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日雲

叢日雲

叢日雲,1956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凌源市,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8-1982年就讀於遼寧師範大學政治歷史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叢日雲 叢日雲

1982-1985年,在天津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讀研究生,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7-2001年,在天津師範大學政治法律系政治學理論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西方政治學理論方向,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西方政治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2005年8月- 2006年8月, 美國耶魯大學富布賴特基金高級訪學者。

1999年,泰國曼谷參加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與亞洲大學聯盟主辦的《全球治理與聯合國改革研討會》。

2005—2006年,美國耶魯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

2007年,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訪問交流。

2008年,赴美國觀察總統大選。

國外考察:2006年加拿大,2007年俄羅斯,2008年朝鮮。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

1、西方政治思想史。

2、當代西方政治思潮。

研究生課程

1、西方政治學原著。

2、當代西方政治哲學原著選讀。

3、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理論研究。

4、西方政治文化傳統。

主講課程

負責本科生全校通識必修課《西方文明通論》。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1、《學科思想史文庫·政治學學科思想史》(參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西方政治思想史》(多卷本第二卷),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3、《在上帝與愷撒之間》(修訂版),繁體字版)(台灣)左岸文化公司,2004年5月。

4、《在上帝與愷撒之間--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獨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5月。

5、《現代西方政治思想》(參編),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6、《西方政治文化傳統》(修訂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7、《當代西方政治思潮——70年代以來》(參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8、《世界著名思想家傳》(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9、《西方政治學說史》,主要作者之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國家教育部統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10、《當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獨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西方政治文化傳統》(獨撰),大連出版社1996年,同年修訂再版。

12、《西方政治思想史辭典》(副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13、《中西政治文化傳統比較研究》(參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學大綱》(參編),國家教委統編教材,高教出版社1995年

15、《西方政治思想史》(參編),國家教委統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16、《西方政治思想史自學考試大綱》(參編),國家教委主持編寫,高教出版社1992

17、《20世紀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作者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主要論文

1、《現代代議制民主思想的起源》(第一作者),《世界歷史》,2005年第2期。

2、《當代中國政治語境中的“民眾”概念分析》,《政法論壇》,2005年第2期。

3、《談史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化問題》,《史學理論》,2005年第2期。

4、《格拉修斯原則—基督教二元政治觀的形成》,《中西政治文化論叢》,2004年6月。

5、《西方政治法律傳統與近代人權學說》,《浙江學刊》(人大複印資料*法理學卷轉載),2003年2月

6、《論古典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精神》,《文史哲》,2002年3月.

7、《西方公民社會理論的復興及特點》,《教學與研究》,2002年1月。

8、《繼承與超越——馬克思恩格斯人權學說的思想前提》(第二作者),《理論之樹常青》,2002年1月。

9、《當代公民社會理論的復興及其特點》,第一作者,《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

10、《消極國家觀:從基督教到自由主義》,《浙江學刊》,2002年2月。

11、《徐大同先生與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第一作者),《中西政治文化論叢》,2002年5月。

12、《中世紀政治思想的特質》(譯文,第二譯者),《中西政治文化論叢》2002年5月。

13、《17世紀“公民社會”概念解析》(第二作者),《遼寧師大學報》,2002年7月。

14、 《美國的環境政治與政策》(譯文,合譯),《教學與研究》,2002年7月。

15、Challenge for China: How to face the 、 the Age of Global Governance ,Krea,Sun-Moon Univ. Press,2002.12。

16、《論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政治學》轉載。

17、《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百年歷程》,《,2001年7月。

18、《外在奴役與內在自由——基督教對自由思想的貢獻》,《孝感學院學報》2001年。

19、《論傳統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轉變》,載劉萬奇主編:《創新與發展--聚焦素質教育》,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0、《近代人權理論的思想來源》,《遼寧師大學報》,2000年第1期。《新華文摘》轉載。《人大複印資料·世界史》轉載。

21、《當代西方政治文化理論的復興及其新趨向》,《政治學研究》,2000年第1期。兩人合作,第一作者。

22、《西方政治學說史研究50年》,載《新中國政治學回顧與展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3、《政治文化研究的興起與衰落》,《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9期。兩人合作,第一作者。

24、《政治學研究與公民文化建設》,《政治學研究》,1999年第1期。

25、《西方政治法律傳統與近代人權學說》,載中國史學會編:《世紀之交的中國史學--青年學者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1999年8月.

26、《構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主題》,《理論與現代化》,1999年第12期。

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卷》轉載。

27、《亨廷頓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理論》,《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卷》轉載。

28、《關於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思考》,《人天科學研究》,1998年第4期。三人合作,第三作者。

29、《對非西方國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6期。

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卷》轉載。

30、《從“權威主義的馬基雅弗利”到“民主的馬基雅弗利”--亨廷頓政治發展理論的新轉變》,

《天津師大學報》,1998年第8期。

31、《中國政治法律傳統與人權》,《遼寧師大學報》,1997年第2期

32、《古希臘人的公民觀念》,《政治學研究》,1997年第3期

33、《“一”與“多”——中西政治文化的兩種個性》,載《中西傳統政治文化比較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

34 《世俗政治與宗教政治--中西政治文化的兩種氣質》,載《中西傳統政治文化比較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

35、《古希臘思想家的政治分析方法》,《遼寧師大學報》,1995年第6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卷》轉載。

36、《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與古希臘城邦時期政治思維方式的比較研究》,載《中國人傳統思維方式新探》,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37、《多元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 H.J.拉斯基》,《歐洲共產主義》,《福利國家理論》,《正義理論》,

《D.貝爾》,《費邊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載《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

38、《談先秦諸子追求“一”的政治心態——兼與古希臘政治思想比較》,載《天津師大學報》, 1992年第1期。

39、《空想社會主義政治學說的特點》,載《成人高師教育》,1992年第1期。

40、《先秦與古希臘思想家政治認知方式的差別》,《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41、《獨身的思想家何其多》,載《歷史大觀園》, 1992年6。

42、《論黑格爾的國家概念及其歷史意義》,《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43、《基督教傳統與近代西方自由主義》,《政治學研究》,1989年第3期。

44、《薩特自由哲學的無政府主義特徵》,《天津社聯學刊》,1988年第5期。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哲學卷》轉載。

45、《當代基督教及其政治理論的現代化》,載《政治學研究》,1987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宗教卷》轉載。

承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政治文化衝擊與開發中國家政治發展”,主持人。

1、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傳統政治文化與現代政治文明關係模式比較研究”,主持人。

2、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作者資金項目:“現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與形成”,主持人。

獲獎記錄

1、《基督教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獲“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3 年。

2、北京市高教名師,2007年。

3、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西方政治思想史)

4、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西方文明通論)

5、中國政法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位教師,2008年。

6、《當代西方政治思潮》(主要作者一),獲教育部優秀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1998年。

課程團隊獲2009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2002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