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度

《後漢書》卷五十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黃憲〉~744~ 黃憲字叔度,汝南慎陽人也。叔度:本名姬度,周公旦(姬旦,周文王第四子)的曾孫,伯禽(姬伯禽)之孫,項橐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嫡系先祖。何煟,即山陰峽山何氏十五世公,《山陰峽山何氏家譜》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序刊本(二十二卷)的補充編者 (有的地方誤為何煙),紹興峽山現存都督府第二進“花廳”的主人——何謙之。●項燕第七子項伯,又名項柏、項佰、項栢、項襄、項纏,被漢朝賜名劉伯,為尚書,封州侯,娶許氏,生二子:長子項東,漢朝賜名劉猷,後改劉舍,封昭信侯;次子項本,封西安君。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漢黃憲字

世貧賤,父為牛醫。潁川荀淑至慎陽,遇憲於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既而前至袁閬所,未及勞問,逆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閬曰:「見吾叔度邪?」……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諸氿濫,雖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憲初舉孝廉,又辟公府,友人勸其仕,憲亦不拒之,暫到京師而還,竟無所就。年四十八終,天下號曰「征君」。

黃叔度品學超群,尤以氣量廣遠著稱。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 叔度 自遠量, 曼容 ( 漢 邴丹 的字)善知足。”

漢廉範字

廉范為名將廉頗的後代。

《後漢書》卷三十一《廉范傳》廉範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趙將廉頗之後也。……建國中,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在蜀數年,坐法免歸鄉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典源譯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軍廉頗的後人。……建中(漢章帝年號)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范常常用純樸厚實訓導他們,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說壞話。成都物產豐盛,房屋之間很窄,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范於是廢除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於是編成歌說:“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袴。”在蜀郡擔任太守好幾年,因為觸犯法律被罷免回到故鄉。廉范一生都在邊境做官,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

釋義

漢廉範字叔度。 范為名將 廉頗 的後代,後用“叔度”讚頌為百姓謀福利的官員。

運用示例

唐 劉禹錫 《令孤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孔璋 舊檄家家有, 叔度 新歌處處聽。”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人尚聞歌 叔度 ,童子猶思迎 細侯 。”

裴曰修字

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學家。乾隆四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吏部侍郎、軍機處行走、禮、刑、工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諡文達。曾奉命與魯、豫、皖三省巡撫巡視黃河,劃疏浚之策。奉敕編纂《熱河志》、《太學志》、《密殿珠林》、《石渠寶笈》、《錢錄》等。

何煨字

何煨,字謙之,叔度,浙江山陰人,雍正中授州同知,效力修江南河,浙江尖山海塘,有功,擢河庫道,遷兩淮鹽運使,兼管河務。以治淮揚河務,超擢淮陽道,乾隆二十六年(1761),內調郎中,擢按察使,布政使,授巡按,俱兼理河務,得愛民知政之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帝巡天津,閱永定河工事,何煟迎駕,獲賜孔雀翎,黃馬褂。後加總督銜,兵部尚書銜,病卒。追贈太子太保。子裕成,字福天,為貢生,官曆山東督糧道,陝西巡撫,江西巡撫,任內於治河修築堤岸,能繼述其父。有全河指要,當宣節並重,後世則。

何煟,即山陰峽山何氏十五世公,《山陰峽山何氏家譜》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序刊本(二十二卷)的補充編者 (有的地方誤為何煙),紹興峽山現存都督府第二進“花廳”的主人——何謙之。

何裕成,何煟子,《山陰峽山何氏家譜》二十卷《家訓》的校對。他集其父與自已兩代人治河之經驗,寫成《江南全河指要》一書,為後人留下一部極為珍貴的水利著作。在清代水利官員中,何氏父子並稱“能吏”。

歷史人物

人物介紹

叔度:本名姬度,周公旦(姬旦,周文王第四子)的曾孫,伯禽(姬伯禽)之孫,項橐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嫡系先祖。

家族世系

燧人氏(配華胥氏)

伏羲(配女媧)

少典

黃帝(姬軒轅)

┣━━━━━━━━━━━━━━━━━━━━┓

少昊(名姬己摯,又名玄囂,黃帝長子) 昌意(黃帝次子)

┃ ┃

蟜極 顓頊(又名乾荒)

┃ ┃

帝嚳(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 女修(大業之母,伯益的祖母)

棄(史稱后稷,本名姬棄)

不窋(kū)

公劉(姬劉)

慶節

皇仆

差弗

毀隃(姬隃)

公非(姬非)

高圉

亞圉

公叔祖類(姬類)

周太王(又稱古公亶父,本名姬亶)

周王季(也稱季歷,本名姬歷)

周文王(姬昌)

周公旦(姬旦,周文王第四子)

伯禽(姬伯禽)

伯禽之子

叔度(姬度)

┣━━━━━━━┳━━━━━━━━━┓

項橐 得常(姬得常) 顏(姬顏)

項橐之子

項橐之孫

項橐的曾孫

項橐的玄孫

項橐的五世孫

項承(項橐的六世孫)

項燕(項橐的七世孫、叔度的八世孫)

┣━━━━━━━┳━━━┳━━┳━━┳━━━━┳━━━━━━━┓

項榮(項超) 項梁 項樂 項權 項柱 項楫 項伯

┣━━━┓ ┃ ┃ ┏━━┫ ┏━┻━┓ ┏━┻━┓

項莊 項籍 項簡 項它 項萊 項英 項元 項兌 項東 項本

┣━━━┓ ┣━━┳━━┓ ┏━━━┳━━━┫

項明 項昕 項暄 項曜 項眆 項昂 項冕 項景

┣━━━┓ ┣━━┳━━┓

項隆 項彰 項岸 項峨 項峰

┣━━━┓ ┣━━━┓

項鎮 項某 項叔 項敘

┣━━━┓ ┣━━━┓

項延 項安 項張 項弼

【說明】1.依據《史記》記載,項氏世代為楚將,其家族被封於項國,是天下項姓的祖先。項氏以封地為姓,為周公姬旦長子伯禽(也稱禽父)的後裔。伯禽之孫,名叫姬度,史稱叔度,叔度生三子:長子得常,次子項橐,第三子名顏。得常和顏無後,由項橐一支向後繁衍。項燕之父項承為叔度的七世孫。

2.項燕是安平侯項承的長子,為輔楚大將,封楚陽侯,項燕生七子,依次為:項榮、項梁、項樂、項權、項柱、項楫、項伯。

●項燕長子項榮(又名項超)生二子:長子項籍(又名項羽)、次子項莊(又名項箕)。項莊娶胡氏,生二子:長子項明、次子項昕。項明娶呂氏,生二子:長子項彰、次子項隆。項隆生二子:長子項鎮、次子居濟陽。項鎮封楚勝君,娶邱氏,生二子:長子項延、次子項安。

●項燕次子項梁,娶韓氏,生二子:長子項簡,又名項里,字正,封春勝君,娶荀氏,生三子:長子項暄、次子項曜、第三子項眆。項暄生三子:長子項岸、次子項峨、第三子項峰。項岸娶雍氏,生二子:長子項叔、次子項敘。遷汶水。項敘為中山王相,娶吳氏,生二子:長子項張、次子項弼。遷汝南。

●項燕第三子項樂,除秦苛政有功,封西鹹陽君、楚武功王,娶鮑氏,生一子:項它,項它封西平王、魯信君。

●項燕第四子項權,封西安王,娶陳氏,生二子:其姓名失考。

●項燕第五子項柱,封東昌侯,娶康氏,生二子:長子項萊,封東平王;次子項英,封汾州王。

●項燕第六子項楫,封東平君、濟南王,娶鍾氏,生二子:長子項元,封安勝君;次子項兌,封安陸君。

●項燕第七子項伯,又名項柏、項佰、項栢、項襄、項纏,被漢朝賜名劉伯,為尚書,封州侯,娶許氏,生二子:長子項東,漢朝賜名劉猷,後改劉舍,封昭信侯;次子項本,封西安君。項東生三子:長子項昂、次子項冕、第三子項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