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主義

反美主義

反美情緒或反美主義是對美國的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的強烈反感甚至仇恨。反美主義可以是僅僅對美國的不滿以及不認同(像很多歐洲人所表現出的那樣),也可以是極端的針對美國的暴力活動(例如一些恐怖分子)。

反美主義在伊朗德黑蘭市中一座建築上的反美海報
反美情緒反美主義是對美國的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的強烈反感甚至仇恨。反美主義包含了很多其他內容,例如反美情緒,政治(反帝國主義),經濟(反資本主義),宗教(反基督教或反世俗),文化(反好萊塢)或者道德(反對西方的價值觀)。不論是美國人還是非美國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義傾向。

僅僅對美國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單一的一個原因並不能稱為反美主義。只有當個人或團體將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經影響其本身的價值觀時才稱為反美主義。

反美主義可以是僅僅對美國的不滿以及不認同(像很多歐洲人所表現出的那樣),也可以是極端的針對美國的暴力活動(例如一些恐怖分子)。造成反美情緒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例如有人不喜歡美國因為美國太“宗教化”,有人不喜歡美國則因為美國“太世俗化”。

經濟哲學

反美主義美國紐約
美國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關注競爭、自由貿易以及自我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體。有些國家和人民並不同意美國對經濟的看法,他們相信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存在著嚴重的漏洞,並且會導致社會的不平等。他們批評美國向全世界鼓吹這種帶缺陷的經濟制度,並且攻擊其他的經濟制度,例如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在冷戰時期,這是反美主義的主要根源,特別是在那些共產主義或者親共產主義的國家。

國內政策

在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看來,美國部分州繼續試行死刑的政策被看作是野蠻行為。除了白俄羅斯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都已經廢除了死刑。歐洲人往往對死刑在美國依然得到廣泛的支持感到不解以及驚訝。歐洲人認為美國一方面在全世界宣傳人權,一方面卻在國內繼續實行在他們看來是應該廢除的刑,是一種矛盾。

反美主義美國監獄
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很多人也認為美國的社會充滿暴力。外國人往往對美國槍枝管理(參見公民持槍的權利)的鬆懈感到費解,再加上美國的暴力以及謀殺案件犯罪率,以及美國電視電影上常出現的暴力情節,得出了美國社會充滿了暴力的結論。

對於居住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較深的人而言,美國反對毒品的政策也被視為一種壓迫的行為。禁毒的後果是監獄人滿為患,大多數都是非暴力、低階層的吸毒人士。這也破壞了美國對其他介入毒品貿易活動國家所進行的國際干預行動。

美國人是全球最多資源以及能源的消費群,而美國政府也從未採取措施降低資源的過度使用。這也引來很多的不滿聲音。美國能源部稱,如今每一美元的經濟產出,美國現在只需要七十年代早期一半的石油。此外,根據美國商業部和美國汽車協會的數據,石油消耗只占目前美國GDP的2.7%,而1980年則高達8%。在每人消耗量方面,也從1970年代至2002下降了25%。

外交政策

反美主義在巴西街頭舉行的反美示威抗議,標語上寫著“反對美國,巴西萬歲”
今天的反美主義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恐怕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在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前或之後,美國曾多次侵略或反對過一些政府和國家,有時候還會因其需要而改變對某一國家或政府的立場。對外國的干預本身就已經引起很多對美國的反感情緒,而美國政策的不一致性——往往為了美國本身的政治或經濟利益——則更是激起了更多人的不滿。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美國曾經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持過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塞因(蘇聯支持伊朗)。美國在1998年以前也始終支持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而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在反恐戰爭中所使用的詞“crusade”(十字軍東征)也激起很多穆斯林的不滿。

另一個主要的反美主義情緒的根源,特別是在穆斯林世界,是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美國在阿以衝突中的角色往往被看成是不公平並且偏向以色列。例如,美國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襲擊以色列平民的事件很快便作出反應,但卻常常對以色列軍隊攻擊巴勒斯坦平民的事件視而不見,並拒絕譴責以色列。這個問題在穆斯林世界中引起了極大憤慨以及對美國的反感情緒,因為他們認為美國人是在協助霸道的以色列人欺負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也有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幫助以色列是因為美國人根深蒂固的歧視阿拉伯人的想法。

在中東地區另一個反美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支持一些在中東並不受另一些國家歡迎的政權,例如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這些國家的人民對本國的政權並不十分滿意,因此有人認為美國是壓制的以及霸道的。

美國在拉丁美洲多次支持獨裁政權、軍事政變以及暴力奪權的行為,甚至還多次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侵略這些拉美國家,為的是阻止共產主義在美洲的蔓延,禁止毒品交易或者美國自身的利益。這種自許為世界的拯救者的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美國的門羅主義。美國經常支持一個“較自由和民主”的獨裁政權對付另一個“更專制”的獨裁政權,比如支持伊拉克對抗伊朗、支持阿富汗對抗蘇聯、支持南越對抗北越、支持韓國對抗朝鮮、支持皮諾切特政變推翻實行社會主義的前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80年代支持中國對抗蘇聯、等等,這些也引起了眾多的爭議。

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在1973年為智利皮諾切特的軍事政變(推翻實行社會主義的前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提供過很多的協助。皮諾切特的很多官員(很多還是中情局的線民),可能參與過有組織的侵犯人權的活動。這在那些反皮諾切特的左翼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反美浪潮。

美國曾經支持過尼加拉瓜的一個試圖推翻桑地諾政府(Sandinista)的游擊組織堪查斯(Contras)。這次事件再一次激起了針對美國,特別是對美國的保守人士的不滿情緒。里根以及伊朗門事件被視為是美國保守主義的象徵。

美國官方以及很多美國人——特別是觀念保守的美國人——的觀點是,美國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是必要的措施來阻止共產主義的蔓延。其他美國人,特別是自由派人士,則會辯稱美國的主要利益是在經濟上的,因此推論說美國會採取任何手段,包括支持推翻一個民選(在充分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下舉行的自由選舉才是真正的選舉,美國幫助推翻的所謂的“民選”政府全部是“間接選舉”或在“沒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情況下進行的選舉”)的政府或派出死亡小組進行大規模謀殺行動,來確保美國的企業在這些地區的利益。

美國對待以及利用諸如聯合國之類的國際組織往往被其他國家視為是偽善的,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有批評指出,美國一方面長期拖欠聯合國會費,又拒絕國際法庭所做出的不利美國的判決,一方面卻一直要求國際法庭審判國外(而不包括美國國內)的戰爭罪犯,或者要求聯合國針對某一國施行制裁,而實際上美國卻負擔著聯合國一半以上的會費。美國在聯合國的否決權被多次用來阻止一些譴責以色列的提案,也因此激怒了阿拉伯國家以及其他在阿以衝突問題上支持阿拉伯國家的人。

一些國家,例如法國,也因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使用了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的否決權,卻將其他國家使用否決權視為對自己的冒犯的霸道行為而感到不滿。他們宣稱,作為美國的盟友並不意味著盲目地支持任何美國所提出的建議。

美國對以色列在政治以及經濟(每年40億美元)的支持是另一個讓阿拉伯世界激起反美主義浪潮的主要原因。

在美國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的同時,卻對另一個共產國家古巴繼續實行禁運,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十分偽善的且極具復仇意味。1996年的《赫爾姆斯-伯頓法》(Helms-BurtonAct,又稱《古巴自由與民主聲援法》)允許美國公民以及企業控告任何與古巴進行貿易往來的外國人士,以此達到強迫所有國家都對古巴進行禁運的目的。美國的自由派人士將該法視為是對他國主權的踐踏以及對世界貿易組織規章的破壞。雖然柯林頓總統否決了法案的中心內容,小布希總統卻繼續執行遭否決部分的條款,該法案的存在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滿。

反美主義反美主義

美國政府每年都會評估他國是否在對抗毒品的戰爭中合作,那些不合作的國家就會在經濟上或外交上遭制裁。這項制裁被一些國家,特別是墨西哥視為冒犯。

很多較小及較貧窮的並且不擁有核武的國家將美國試圖禁止核武器擴散的行為視為是保持其軍事優勢的手段。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則認為,防止核武的擴散對很多衝突地區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美國五角大樓在2003年5月宣布在防止恐怖活動的同時,宣布將保障美國公民的民權自由。而美國卻未同時宣稱保護別國公民的人身自由與基本權利。有些人認為美國政府的這種做法顯示他們對別國人民權利的藐視。

一些國家,例如中國,對美國介入他們所認為的國內事務感到很不滿。例如,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以及其在台灣問題、西藏問題上的立場常常激怒中國。中國同樣對美國一方面指責中國的人權狀況,一方面卻對美國盟友以及美國自己的人權問題視而不見的做法感到不滿。

非正規軍

反美主義恐怖分子對美國的襲擊
美國一直以來就有資金支援非正規軍的歷史。贊助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們將這些非正規軍稱為自由戰士,但是受害者以及他們的盟友則將這群人稱為極端主義者或恐怖份子。這種資金的支持可能來自美國政府,個人或者兩者兼有之。

長久以來有傳言說美國向哥倫比亞的右翼武裝份子販賣武器以及提供訓練的訊息。哥倫比亞的左翼份子控制了該國的大部分地區,並被美國指稱侵犯人權。

甚至連美國的盟友英國也成為類似行動的目標: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愛爾蘭臨時共和軍以及正規的愛爾蘭共和軍。這些組織的資金一般來自愛爾蘭裔美國人,他們一直對北愛爾蘭問題採取一種愛國主義的態度。

極右的英國民族黨(BritishNationalParty)也傳言說長期收到他們美國朋友的捐款。不過這種行為不論是在美國還是英國都屬違法。

宗教觀

一般認為,美國不少人,特別是居住於聖經帶州份的居民,在宗教上比其他大多數西方國家都要保守。這些美國的保守人士將那些害怕或不喜歡極端主義保守主義甚至宗教本身的人都視為反美的。

一些國家不喜歡美國人自許為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的言論,也不贊同美國的領導人將美國所要扮演的角色看成是將全世界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們無法同意美國國會所做的一天的全國禱告以祈求上帝的支持的決定,認為這將挑起宗教戰爭。他們置疑美國是否已經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

另一方面,來自宗教上更保守文化國度的人(特別是伊斯蘭文化),卻對美國的宗教寬容與多樣化感到不滿。

流行文化

反美主義好萊塢
流行文化——當代音樂電視電影書籍以及最近興起的網路以及其他電子文化——恐怕是美國最成功也是最明顯的出口品了。在文化產品方面美國賺進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在那些沒有強有力的文化保護法規的國家,美國的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無處不在。

在一些國家,美國文化所宣揚的價值觀與當地原有的價值觀有極大的不同。從普通歐洲知識分子的觀點,美國的連續劇包含了太多暴力、性以及對“黑”與“白”的簡單劃分。但是公平來說,大多數美國人確實認同這些文化價值中的大部分。

另外一個對美國文化出口的關注點是不管其內容如何,如此大量的文化出口導致的結果是社會的單一性,不同與原創觀點的匱乏。

與此同時,其他一些社會,特別是伊斯蘭社會,認為西方流行文化,特別是美國流行文化,是一種對一個世俗而且充滿性與暴力的社會的鼓吹。他們反對這些流行文化中所帶有的美國價值觀,雖然他們反對的原因與歐洲人反對的原因恐怕是截然相反的。

美國的政界、商界則認為文化也是一種應該可以自由交易的商品,因此希望外國政府取消限制美國文化產品的貿易壁壘。美國對其他國家面臨文化帝國主義時所有的敏感心態認識不足,也因此招至不滿。

生活方式

美國人認為他們的高生活標準以及他們國家所達到的成就感到自豪,而美國立國時所追求的理想(例如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天也成為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基本原則。美式愛國主義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一套政治理想,而不是民族主義或其他本能的愛國主義。但是美國的愛國主義對世界其他地區卻造成困擾。例如,美國政客往往將美國稱為“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世界上任何地區都會存在,不過往往會由於國外媒體或文化的影響而減弱,而美國則較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不同原因

反美主義六方會談
不同原因產生的反美情緒其中有因為美國對納粹與共產主義政權的綏靖政策與“不作為”態度,美國雖是二戰主要戰勝國,但其對德國納粹黨卻採取綏靖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入侵,批評者指責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國力卻不阻止可能發生的暴動與屠殺,這些反對聲音來自於被納粹德國侵略的國家的人民與美國國內的反對黨,它們會反對美國的“國家主流決策”。

而美國對於共產主義政權如蘇聯也採取綏靖政策,其“冷戰”就說明了這一點,不主動進攻卻等著蘇共自己解散。

對社會主義的金正日:北韓叛逃高官與主體思想創始人黃長燁主張直接推翻朝鮮勞動黨(即朝鮮的共產黨)金正日的政權,但美國卻要以談判的方式(請參看:六方會談)解決朝鮮問題,所以黃長燁批評美國是“依附於既得利益階層的老朽國家”,目前朝鮮問題仍然在緩慢解決中。

對上世紀80年代的台灣,不少人認為能使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放棄獨裁走向民主化道路的原因是來自於美國對蔣經國的施壓。這些人的觀點認為:美國雖然沒有直接以武力進攻台灣迫使蔣經國放棄獨裁,但仍然為台獨勢力提供在台灣發起自由主義反對獨裁運動的資金與在美國國內宣傳台灣本土化運動的空間,另一方面向蔣經國政權施壓。

另外在美國因為要與反蘇聯修正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來遏制蘇聯發展和中華民國斷交時期,國民黨安排不少台灣的民眾也掀起了一定的反美與抵制美國貨的活動,但因為美國與中華民國的之間的長期戰略關係,美國能及時給予台灣民眾以“安慰”(請參看:台灣關係法),所以目前美國與台灣關係良好。

對社會主義的中國:有部分人認為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卻對中共政權沒有任何作為,但其實美國對於中共已經有很多非軍事解決問題的“軟性決策”,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要求中共對中國大陸地區實行市場經濟並且由美國監督其市場經濟的市場開放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夠加入,申辦奧運必須逐步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狀況否則會否決北京。由於這種有“反美情緒”者都是些自由主義者,只要美國能夠轉變其綏靖態度這些人就有可能轉向擁護美國。

相關條目

美國
美國人權
大美國主義
文化帝國主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