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縣一中

南溪一中師資力量雄厚,是四川省教科所直接聯繫單位。現有中考、高考命題專家若干名,中學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90人,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省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24人,教育碩士畢業及研究生課程班結業33人,省市縣青年骨幹教師84名,省、市人大代表2人。5名教師曾在英美大學留學進修。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建國之前

萬里長江第一縣--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位於宜賓、自貢、瀘州三市品字型區域的中心地帶,這裡水陸兩通,人傑地靈,文化濃郁,尚有長江中上游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多部影視作品在古城門下拍攝。這裡有省級森林公園雲台山風景區,是老一輩革命家孫炳文、郭伯和的故鄉,朱德元帥也曾在此生活和戰鬥。被譽為“川南教育明珠”的四川省南溪區第一中學校,就坐落在縣城中心。1904年詔停科舉,縣內奎峰書院、奎閣考棚改辦學堂,始名為南溪官立高等國小堂,此為南溪一中前身。1926年更名為南溪區初級中學。1927年增招1個簡易師範班。1943年更名為南溪區立女子初級中學。

建國之後

1952年開辦高中班,男女兼收。1953年初,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四川省南溪區第一中學校。
1979年,周必詳任校長,抓了大量撥亂反正的工作。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
1984年秋,侯遠興任校長,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1986年在全市率先發動師生員工進行強化“三風”建設大討論。校歌入編《全國校歌薈萃》。
1988年在全市率先實行了真正意義的校長負責制,擴大辦學自主權。在全市率先實行了結構工資制、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
1986至1992年,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招生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
1993年蔡曉鵬任校長。學校獲得省衛生先進單位、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省川惠杯藝術節先進學校、省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先進單位、省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
1995年與四川外語學院聯辦“川外附設南溪外國語學校”,採用視聽教學設備和“3L”教材,分小班授課,請外籍教師執教,創造了品牌效益。學校榮獲第二屆中國中學生英語奧賽優秀團體稱號。
1996年榮獲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二五”普法先進集體、省民眾性體育活動先進集體等稱號。
1992-1996年,高考上線人數創全市“五連冠”佳績。
1997年曾勇任校長。年內學校獲得全國電化教育實驗學校、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省第二屆快點杯中小學生藝術節先進學校等稱號。1999年獲得省最佳文明單位、省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2000年底,副校長古利奇主持全面工作。
2001年8月實施《南一中關於各處室職員工人競聘上崗的決定》。年內獲得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教育系統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2002年4月,與四川大學數學學院、物理科技學院聯辦數理實驗班隆重掛牌,宜賓學院心理教育基地隆重掛牌。7月,被確認為四川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8月,183.61畝的新校園建設項目隆重奠基,川南片區第一所中學類省級少年軍校--南溪一中少年軍校隆重成立,省政府老領導韓邦彥、省軍區老領導祝貴衡將軍等到會指導。年內獲得省首批綠化示範學校、省首屆中學生“人教杯”英語電視大賽優秀獎、省首屆高中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優秀課題等榮譽。
2003年初豎起創“國示”倒計時牌,掀起了該校創“國示”新高潮。
2003年12月晉升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已榮獲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高考成果

1989至2007這19年間,高考上線人數13次居全市第一,6次居全市第二,上線率均居全市前二名。其中,2006年高考上本科線1107人,獲市普通高考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全市僅兩名),學生余傑被北京大學錄取;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962人,上線率57.64%,上線率居全市第一名。2000至2007年,學校已獲全市高考“八連冠”;迄今,學校已有百餘名學子榮升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外交學院等一流名牌大學,已培養出全市高考狀元十餘名,其中學生包蹇、曾祥兵分別是高考文科理科全省第二名。
師資力量
淋浴改革開放的春風,經過幾代人的辛勤開拓耕耘,學校現已榮獲“省校風示範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最佳省級文明單位、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是全市唯一入選中國教育報社主編、人民日報社出版的《中國名校六百家》的學校,川南片區第一所省級中學少年軍校。目前校園占地235畝,高中班87個,學生5012名,教職工395名。旗下“南溪一中外國語實驗學校”成立於2005年,校園占地30畝,現有國中班46個,學生2803名,教職工175名。

教育理念

辦學思想:崇本尚進
辦學目標:辦優質高中,創中華名校。
育人目標:品德高尚,智慧型優良,身心健康,創新欲強。
管理方略:重情感,嚴制度,納群賢,論德績。
辦學特色:面向農村,服務大眾;銳意改革,強化管理。
校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教風:愛生,善教,敬業,嚴謹。
學風:尊師,守紀,博學,攀登。

辦學模式

該校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1995年與四川外語學院聯合創辦川外南溪附校(現為外國語實驗學校),產生了品牌效應。學校英語特色教育得到家長、社會的廣泛肯定。先進的教學設施、小班化教學形式、英語口語強化訓練和外籍教師定期上課,深受學生歡迎。2001年,學校與四川大學聯辦理科實驗班,進一步強化理科教學和奧林匹克競賽輔導。2002年,成為宜賓學院心理教育實驗基地,成立了省級少年軍校。2008年,成為四川師大數學實驗基地。該校田徑隊參加宜賓市中學生田徑賽,兩年蟬聯高中組團體冠軍。學校堅持定期舉辦“五月的鮮花”歌詠賽、校園藝術節、新生軍訓、周末影視、文藝晚會和各類興趣組活動,每月編播春蕾電視台節目和編印《南溪一中報》。
與市區學校相比,該校地處農業小縣縣城,生源綜合素質、入口成績相對不高,但高考出口成績卻始終處於全市乃至全省領跑地位,長期譜寫著“低進高出”的教育傳奇,成為川南農村普高教育史上一面高揚的紅旗。1989至2009這21年間,高考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均居全市前三名。其中,2006年高考上本科線1107人,獲全市普通高考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學生余傑考取北京大學;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962人,居全市第二,上線率57.64%,居全市第一,有4名學生躋身全市高考理科前10名,學生王松、趙明陽分別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08年高考本科上線數961人,本科上線率58.6%,上線率居全市“國示”高中第一,完成市教育局下達高考任務比率居全市“國示”高中第一;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1133人,比上年淨增172人;本科上線率64.7%,比上年淨增8個百分點,同時也比全市第二名高出8個百分點;上二本線815人,占學校上線總人數的72%,比率高居全市前茅;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達106.3%,高出全市第二名10個百分點。2000至2009年,學校已獲全市高考“十連冠”;迄今,學校已有百餘名學子榮升清華、北大、人大、復旦、中國外交學院等一流名牌大學,已培養出馬龍、張紅川等10餘名全市高考狀元,包蹇、曾祥兵等全省高考第二名的特優生。目前,學校有100多名校友在國外留學或工作;著名校友陳惠翔、陳嘉濱、歐陽銘、李萬堃、王小佳、袁久洪、何維民等等或在中國科學院任職,或為博士後,或為博士生導師,或為各條戰線的棟樑之材。2008年3月,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傑肯斯公立學校教育考察團到該校進行了友好訪問,同年10月,南溪一中校長率隊回訪了美方學校,並達成了兩校定期互派教師的友好協定。2009年9月,學校已派出兩名教師到美方學校交流任教。
發展才是硬道理。該校新校園於2003年竣工使用。擁有教學大樓3幢(108間)、階梯教室2間、理化生實驗室22間、實驗儀器4萬件套、健身器材3套、6幢男女學生公寓(650套)、400米標準跑道、草皮足球場、天文台、天象館、科教樓、圖書館、演播廳、學術報告廳、讀書廣場、音樂噴泉、世紀鐘塔、塑膠籃球場、網球場、形體房、器樂房等設備設施。其中,天文台、天象館是全市唯一、全省一流的設施。體育場地占地率22%,校園綠地率達40%,整個校園猶如茵茵“綠島”。學校有館藏圖書20餘萬冊,電腦近500台,並開通了100兆寬頻校園網,刷卡消費的學生食堂可容4000餘人同時就餐。一所富有現代氣息的高標準新校園矗立於長江之濱的南溪大地,成為四方學子的讀書聖地、圓夢搖籃!
為切實做到讓家長放心,讓學生舒心,該校建起了全市第一家“警校共育”崗亭,狠抓校園綜合治理,開放式辦學,封閉式管理,學生憑卡出入校門,確保了校園安寧。每間學生公寓都有衛生間、電話、淋浴熱水、洗晾衣陽台,每層樓均配有洗衣脫水設備,生活指導教師和保全人員通宵值班。該校設有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體系,每年冬季均開展一次“我為高三出把力”主題獻愛心捐款活動,在2008年該項活動中全校教職工和各年級學生共捐款19738.20元。
目前,該校已形成了以高考升學預備教育為主,在外語教學、理科教學方面卓有成效的辦學模式。優雅的環境、人性的管理、嚴謹的校風、較低的收費、拔尖的質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06年,該校已躍居全省60所“國示”高中綜合排名榜第26位。
2008年,該校140名學生享受國家每生每年1000元的農村普通高中專項補貼,這是目前市區學校沒有的。此外,江安長江大橋宜賓長江大橋、宜南快速通道、宜瀘高速公路的相繼通車,使得各地學生就讀該校更加便捷,生源更多,人氣更旺。現有慕名就讀的外縣、市學生2000餘名,在周邊縣市發揮著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該校全體師生員工正齊心協力,軟硬體並重,為努力實現百年名校的再度騰飛,躋身“全省中學前20強”,為“科教興國”、“教育強市”作出新貢獻!

名師風采

古利奇
南溪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四川省中學特級教師,省優秀中國小校長,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市拔尖人才,中國教育學會會員,省社科聯會員。堅持“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管理思路和“崇本尚進”的辦學思想,廉潔執政,率先垂範。有《試談多通道信息互饋的化學教學》等20多篇教學論文在市以上交流發表,參與《高中化學精講及巧解》等四本教輔書的編寫和部分審稿工作。有《學校評價淺說》等20篇學校管理論文在省以上報刊發表。曾參加全省及西部校長研修班學習考察。努力做專家學者型幹部、開拓創新型校長,不斷使學生成長、教師成功、學校成名。
林敏
南溪一中副校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四川省中學特級教師,四川省首批優秀女校長,中國數學學會會員,市中數會副理事長,市社科聯理事,市拔尖人才,市優秀班主任,市優秀人才示範崗,市女性高科技人才。所教班級每屆均獲縣高考數學一等獎,所教學生有2人獲得宜賓市高考文科狀元,3人獲全國高中數學競賽省級獎。參編《高中數學考點指南與題組訓練》《高考3+X演練——數學》兩書,是省級課題《創新教師管理機制激活中學教師素質發展動力研究》主研員和市級課題《欠發達地區普通高中擴招的師資培訓的難點及對策》負責人及主研員。有數十篇論文在省市刊物發表並獲獎。
蔣旭紅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中學政治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後備人選,四川省高考自主命題專家組成員,省級骨幹教師,市德育先進工作者,市青聯委員,市大中專德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市教育學會政治專委會副理事長,市政治學科帶頭人。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方針,與時俱進,努力培養“品德高尚、智慧型優良、身心健康、創新欲強”的新一代中學生。教學成績優秀,歷屆均獲市縣高考政治科一等獎,優生數、優生率、平均分均列全市前茅。有《高三政治複習對策》《面對“3+X”考試模式的思考》等20餘篇教育論文在省內外專業刊物發表交流。
夏德彬
丹心映桃李師德鑄標兵
——記宜賓市高中教育先進個人、市優秀教師夏德彬
夏德彬老師,1994年畢業於重慶師範學院數學系,1997年調入我校工作至今,現為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先後任教初、高中數學16年,擔任班主任13年。2001年被評為“南溪縣優秀教師”。2005年榮獲宜賓市高考A組理科數學教學質量二等獎。2007年被評為“南溪縣師德標兵”。2008年評為“宜賓市高中階段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宜賓市班級管理成績突出獎”。2009年被評為“宜賓市優秀教師”。至今通過“宜賓市骨幹教師”三年培訓。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是領路的旗幟。為了在政治思想上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夏老師一直堅持形式多樣的集中學習和個人學習,學習相關的政治理論和教育法律法規,深刻理解黨和國家對一名跨世紀中學教師的要求。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捐助活動,在實際行動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升華人格,將對黨和國家的熱愛轉化為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奉獻。
“紅燭、明燈的比喻讓我倍感自豪,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謂讓我不敢懈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要求使我立志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自踏上工作崗位那天起,夏老師就立志用踏實勤勉的步伐來實現人生價值,用辛勤的汗水來澆灌事業之花。16年來服從學校安排,勇挑重擔,毫無怨言,放棄休假,躬耕不已。他把對學生和教師職業的熱愛轉化為十幾年如一日的春風化雨。對待工作,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勇挑重擔,不倦求索;對待同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謙虛誠懇,真誠團結;對待學生,化愛為嚴,言傳身教,著眼未來,綜合培養。自身遵紀守法,作風正派,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有集體榮譽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夏老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等理論著作。在實踐中勇於探索和創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課堂上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吸收啟發教育、愉快教育、新課標精神和多元智慧型理論的精髓,注重智力開發,提倡愉快學習,在合作式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重視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實踐與探索中總結規律,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他並沒有因為高三複習而放棄數學興趣的培養,而是大膽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這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並為他們在中考,高考和數學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基礎。
辛勤的付出換來可喜的成績。夏老師所教初2002屆3、4班中考成績屆全縣第一,被學校“記功一次”。在2002至2007年宜賓市全市期末統考中,所教班級數學成績平均分、優生數、優生率均居本校年級第一,同時期所任班主任的班級曾先後被評為“縣優秀班集體”、“市優秀班集體”。在2008年高考中,所任班主任的班級創造了“二本上線百分之百”的傲人佳績,該班榮獲“四川省優秀班集體”稱號。2009年所教班級高考成績優秀,獲宜賓市理科數學教學質量二等獎。
科研興校、科研促教的事例,督促夏老師決心作一名研究型教師。任職以來他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數學教研活動,積極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探索課改,認真上好課改課、示範課,撰寫教研論文。2006年,所寫論文《數列求和》在《中國教育及改革與教學研究》上發表,並獲全國優秀論文獎。
2006年,所寫論文《淺談高國中數學教學銜接》在《中國教育發展研究》上發表,並獲全國二等獎。2006年,參編高中數學科技普及讀物《平面解析幾何》一書,並在全國公開發行。
1996年輔導學生李生才在四川省國中數學聯合競賽獲二等獎。2002年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國中數學競賽,學生代傑志獲市一等獎、學生陳曉獲市二等獎。2003年輔導學生李宗付在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中獲市一等獎。2004年輔導學生梁春、李冬、藍夏、滿心虎在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中獲市二等獎。2004年輔導學生田元強在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中獲市三等獎。
在班級管理中,夏老師爭取做智慧愛心型教師,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人文精神的薰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和人格。利用軍訓、藝術節、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競爭意識。組織學生學習校規,制定班規,明確規則意識;利用教室布置,張貼名人名言,制定班訓等方法激勵學生學習成長;利用節假日布置特殊作業,培養學生關愛幫助別人;重視班級文化建設,重視心理輔導和個別教育,建立學生成長檔案,關注學生成長動態;正確對待差生,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他所帶的班班風正、學風濃,在學校各種比賽中多次獲獎,在學校各種演講比賽取得好的名次;在學校“五月的鮮花”歌詠比賽、“田徑運動會”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在學校每月的學月量化考核中長期獲得流動紅旗。
在教學的同時,1999至2005年,夏老師還擔任年級幹事分管學生思想教育;2005至2008年,任年級副主任兼年級政教室主任;2008至2010年,任直升班部部長,學校政教處主任助理。
鮮紅的獲獎證書是對勤奮者的肯定與稱頌,更是對前進者的莫大鞭策和鼓勵。“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選擇無悔的奉獻人生,我願在這片芳草地里,嘔心瀝血,揮鋤躬耕,為教育事業奮鬥不息,矢志不渝”,夏老師如是說。
聶學海
中學歷史高級教師,四川省中學特級教師,四川省歷史學會教育專委會會員,宜賓市人文社科領域學術技術帶頭人,宜賓市首屆高中名師,宜賓市師德標兵,宜賓市優秀班主任,多次被評為南溪縣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獲得06年全市高考質量特殊貢獻獎。連續20多年任高三畢業班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堅持“師愛至上、教書育人”的信念,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學以致用,培養創新思維,形成了“融通古今”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歡迎和社會好評。獲縣級及以上高考成果一等獎19次。在國家級、省市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參編省級教學參考資料4部。

“十五”期間學校的發展

(一)“十五”期間學校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校情面向世界,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立足現實面向現代化,突出隊伍建設和素質教育兩大重點,抓住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創辦現代化學校,實現現代化教育,培養現代化人才,為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多作貢獻。
(二)“十五”發展的總目標按軟體與硬體齊抓,發展規模與提高質量並舉的原則,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高質量的要求,用五年時間把南溪一中建成現代化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為南溪一中最終成為先進的國家級示範高中和國際知名學校打下堅實基礎。
(三)分項目標和措施
1、樹立先進的辦學思想,明確育人目標先進的教育思想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和先導。在2003年前,要牢固樹立起“育人為本,發展為先”的辦學思想,努力達到“學生成長、教師成功、校長成熟、學校成名”的要求。
2、發揚校訓精神,突出辦學特色繼續發揚“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精神,盡力給“面向農村,服務大眾;求實創新,與時俱進”兩大辦學特色增加內涵和外延,使其在“十五”期間更加光彩奪目。
3、強化管理,建立適應現代化需要的運行機制以人為本,按“重情感、嚴制度、納群賢、論功績”的管理方略,建立適應教育現代化需要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實現管理工作的方法科學化、操作規範化、決策民主化、校務公開化。
4、開拓視野,深化辦學形式改革遵循“內分、上掛、橫聯、下扶、外結”的思路,深化辦學形式改革。在2003年秋經上級批准將高中部搬至新校園,創全國示範性高中,校名仍為“四川省南溪縣第一中學校”;國中部仍在舊校園,辦外語特色學校,校名為“南溪一中外國語學校”。外國語學校接受南一中的巨觀指導,由南一中黨政組織委派的校長,享有二級法人的權力。外國語學校實行按市場規律辦學,按教育規律育人的管理模式。在2005年底前,向上掛靠5所高等學校,辦奧賽、數理特色班;橫聯10所省內外名牌中學,相互交流、切磋辦學經驗和管理藝術;下扶4所薄弱學校,與它們聯合辦學,幫助它們提高辦學水平。2005年前力爭與已開發國家的兩所著名中學結為兄弟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
5、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十五”期間,按“達到一個目標、突出兩個重點、實施三項工程、搞好四個結合、落實五項內容、採取六條措施”的“一、二、三、四、五、六”的思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其中,特級教師7人(不含已退離的6人),高級教師78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優秀班主任、省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22人,研究生學歷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33人,省、市、縣青年骨幹教師54名,省、市人大代表2人,中考、高考命題專家若干名。部分青年教師在省、市、縣優質課大賽中獲一二等獎。曾在英國里丁大學進修2人,外籍教師2名。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數量足夠、學歷達標、觀念現代、結構最佳化、富有創新精神和活力並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2)幹部隊伍建設按“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組建領導班子,除在管理實踐中增長才幹,不斷提高水平外,還要先後到黨校、教育行政院校和師範大學深造,達到碩士以上學歷和一流的管理水平。爭創省級“四好”班子,其中湧現省“百佳校長”1名。
6、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有效性,使學生在“十五”期間的文明程度、道德水準達到更高水平。力爭湧現更多的省市優乾、三好生;力爭湧現更多的省市德育先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繼續保持省校風示範校稱號,力爭成為全國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十五”期間的教學工作要遵循“以育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的原則,繼續建立與完善“顯隱互補、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情境式的英語教學、探究式的理科教學、愉悅式的藝體教學、網路式的信息技術教學、合作式的高三複習教學”等各具特色的學科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民眾體育方面:力爭2005年前體育達標率達98%,合格率達100%;力爭成為“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競技體育方面:校田徑隊繼續保持全市總分第一名,並力爭在2005年進入全省團體總分第四名;校女子籃球隊力爭在2003年進入市前二名,2005年進入全省中學生運動會前六名;繼續保持省傳統體育項目先進稱號併力爭成為全國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7、改善辦學條件,力爭辦學設施現代化新校園的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建築質量都要堅持高標準,做到人文氛圍濃郁、時空特色突出,成為四川省同類學校中最好的校園之一。建設標準化:2002~2004年,按國家規定的標準新建設施齊全的教學樓(帶中央空調)、學生公寓(帶中央空調)、科技樓、藝體館等項目共8萬平方米;新建標準的四百米塑膠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場、游泳池等項目。設施現代化:2003~2005年間完成以下設備設施的購置和安裝:教學樓、學生公寓的中央空調,每個教學班的電腦、液晶投影儀、視平台等多媒體設備,並與校園網聯網。一流的演講廳、演播廳、科普天文觀測台、天象演示廳、音像電子館、師生專用閱覽室、教師計算機房和學生電子閱室等。2004年圖書館各類報刊達300多種,藏書達25萬冊。
8、加強後勤、勤工儉學工作,進一步提高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水平
(1)在抓好大型房屋建築的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園的空壩、閒地、走廊植樹、載花、種草,建藝術小品,書寫校訓、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掛名人頭像和語錄,綠化、美化、淨化校園,用顯形的事物構建無形的課程(隱形課),對學生潛移默化、薰陶感染,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
(2)後勤工作要進一步樹立為教學和師生生活服務的宗旨。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搞好服務育人的工作,為創建全國示範高中作更大貢獻。2003年實現學生購物一卡通,2005年實現後勤工作社會化。
(3)勤工儉學要繼續提高產品質量,搶占市場,加速發展,提高效益。到2005年底,年總產值達80萬元,力爭稅利50萬元,上交學校辦學經費20萬元,對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更好的財力支持。
相關圖片

宜賓市大中國小

宜賓,位於中國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長江至此始稱“長江”,故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轄八縣二區,本期我們來盤點宜賓內的大中國小校。

宜賓市教育機構

宜賓,位於中國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長江至此始稱“長江”,故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轄八縣二區,本期我們來盤點宜賓內的大中國小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