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綠安化妝品有限公司

1913年廢府制,為北路道(駐南平,領16縣)。 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 1994年建陽撤縣設市,同時撤銷南平地區,設省轄地級南平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基本信息

企業信息

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市官沙田43號
郵編 353000
城市 南平

地域介紹

南平是福建轄區面積最大的設區市。轄一區四市五縣,即延平區、邵武市、建陽市、建甌市、武夷山市、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谿縣政和縣,共121個鄉鎮、19個街道辦事處,1601個村委會、69個居民委員會,136個社區居委會,轄區面積2.63萬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徵。現有戶籍總人口304萬人,常住人口286萬人。
南平位於福建省北部,地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結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門”。為閩江的發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匯合始稱閩江。幅員面積2.63萬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轄邵武、武夷山、建甌、建陽四市和順昌、浦城、光澤、松溪、政和五縣及延平區,總人口305萬人。境內山巒起伏,河谷縱橫,水系發達,屬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構造侵蝕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閩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近代詩人郭沫若吟詠南平為“山圍八面綠,水繞 二江青”。
早在3000多年前,古越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開疆拓土,繁衍生息,是中國大陸南方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有 1800多年的建城史,秦漢時期是閩越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年間,福建設5縣,南平占3縣;明清時期,福建置8府,南平據3府。文化積澱深厚,古越文化、閩越文化、茶文化、蛇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歷代曾出過李綱、楊榮等17位宰相和一批著名歷史人物。南宋理學創立者朱熹曾在閩北“琴書四十載”,素有“閩邦鄒魯”和“道南理窟”之稱。
漢建安初(196-205)境內始置漢興(浦城)、南平、建安(建甌)、建平(建陽)4縣,屬會稽郡。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甌)。晉元康元年(291)屬江州。南朝陳永定初(約557)屬閩州,後屬豐州。隋開皇九年(589)廢郡為縣,屬泉州(州治今福州),大業三年(607)屬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寶元年(742)復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為建州,屬江南東道。五代閩龍啟二年(934)屬閩;天德三年(945)改建州為永安軍,旋改忠義軍;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劍州,州治劍(浦今南平)。宋開寶八年(975)改忠義軍為建州,太平興國四年(979)改劍州為南劍州,五年(980)置邵武軍,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為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改建寧軍為建寧府,屬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軍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寧府為建寧路,改南劍州為南劍路,大德六年(1302)南劍路改為延平路,均屬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為福建省)管轄。明代境內並置建寧、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為延建邵道(駐南平),領3府。延平府領南平、順昌、將樂、沙縣、尤溪、永安6縣和上洋廳,建寧府領建安、甌寧、建陽、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縣,邵武府領邵武、光澤、泰寧、建寧4縣。1913年廢府制,為北路道(駐南平,領16縣)。1914年為建安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3年11月為“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閩上)省,1934年境內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區,1935年改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區。1940年改水吉特區為縣。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縣相繼解放,為第一、第二專區,1950年3月第一專區改建甌專區(9月改建陽專區),第二專區改南平專區。1956年建陽專區併入南平專區,劃入閩清、三明2縣,增設南平市,撤銷水吉縣,共轄南平市和南平、順昌建陽、建甌、沙縣、邵武、浦城、崇安、光澤、松溪、政和、建寧、將樂、古田、尤溪、泰寧、屏南、閩清、三明19縣。1959年劃出閩清、松溪、政和3縣,1960年南平縣併入南平市,三明縣劃歸三明市,松溪、政和縣合併為松政縣,1962年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政和縣。1963年劃出古田、屏南2縣,1964年增設建西縣,1970年劃出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增入松溪、政和合併的松政縣,撤銷建西縣,南平專區遷駐建陽,改為南平地區,1971年改為建陽地區,1975年松政縣復為松溪、政和2縣,1983年邵武撤縣設市,1988年建陽地區遷駐南平,改名南平地區,1989年撤崇安縣設省轄縣級武夷山市。1992年建甌撤縣設市。1994年建陽撤縣設市,同時撤銷南平地區,設省轄地級南平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南平風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遊休閒度假理想之所。境內北有中國大陸四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交相輝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蜚聲海內外,融國家級風景區、自然保護區於一體。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角怪的故鄉”,為亞熱帶動植物“模式標本”的產地,號稱“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匯、環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電站的重點庫區,庫區水面達12萬畝。全市有大小旅遊景點150多處,其中國家級、省級以上景點占三分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