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學編年史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圖書由作者曹道衡,劉躍進編寫,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書信息

作 者:曹道衡劉躍進
叢 書 名:
出 版 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31337

出版時間:2000-11-01
版 次:1
頁 數:673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分為前編、正編和後編三個部分。前編,南北分裂時期的十六國文學編年(公元279年——419年),正編:南北朝時期文學編年(公元420年——589年),後編:南北融合時期的隋代文學編年(公元590年——618年)。正編為全書骨幹,由五卷組成:第一卷題為“晉宋文學的轉變”。始於劉宋高祖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40年),考察晉宋之際重要作家的活動情況;第二卷題為“從‘元嘉體’到‘永明體’”,從永明重要作家沈約出生的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開始系年,至蕭齊明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北魏遷都洛陽公元493年為止。這一時期,文學的重心無疑是在南方,經歷了兩次文學高潮,特別是永明文學的出現,更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值得注意的重要現象。第三卷題為“南朝文學的分化·北朝文學的復甦”。蕭梁建國前後,永明文學潮流逐漸分化,以蕭統為中心的文學復古思潮得其“清”,而以蕭綱、蕭繹兄弟為核心的文學集團得其“麗”。但是這一時期,在文壇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蕭統一派。其重要成果就是編纂了一部影響極為久遠的《文選》。而在北方,北魏拓跋氏政權入主中原地區,加速漢化進程,文學方面出現了復甦的跡象。第四卷題為“南北文學的分庭抗禮”,在南方,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宮體”詩成為文壇的主流,詩的內容無足稱道,而在藝術形式方面頗有進展。隨著南北文化交流的擴大,北方文學逐漸迎頭趕上,與南朝文學已經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第五卷題為“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主要考察陳及北齊、北周時期的文學發展情況。

編輯推薦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簡介:目前,關於南北朝文學編年的研究,還沒有有份量的、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曹道衡、劉躍進的《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的完成,具有巨大的首創意義。《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在1991年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並於2002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在充分掌握各種資料的基礎上,對南北朝文學編年的各種或大或小的問題,作了細密、精當的考訂,提出了許多新的看法。書中表述清楚,敘事準確,編排醒目,主次分明。因此,對於全面研究與掌握南北朝文學的發展情況,《南北朝文學編年史》應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選擇。

媒體推薦

出版弁言
流水十年間——《南北朝文學編年史》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分為前編、正編和後編三個部分。前編:南北分裂時期的—十六國文學編年(公元279年——419年)。正編:南北朝時期文學編年(公元420年---589年),後編:南北融合時期的隋代文學編年(公元590年一618年)。
正編為全書骨幹,由五卷組成:第一卷題為“晉宋文學的轉變”。始於劉宋高祖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考察晉宋之際重要作家的活動情況;第二卷題為“從‘元嘉體’到‘永明體’”。從永明重要作家沈約出生的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開始系年,至蕭齊明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北魏遷都洛陽的公元493年為止。這一時期,文學的重心無疑是在南方,經歷了兩次文學高潮,特別是永明文學的出現,更是中國詩歌發展上值得注意的重要現象。第三卷題為“南朝文學的分化北朝文學的復甦”。蕭梁建國前後,永明文學潮流逐漸分化:以蕭統為中心的文學復古思潮得其“清”,而以蕭綱、蕭繹兄弟為核心的文學集團得其“麗”。但是這一時期,在文壇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蕭統一派。其重要成果就是編纂了一部影響極為久遠的《文選》。而在北方,北魏拓跋氏政權入主中原地區,加速漢化進程,文學方面出現了復甦的跡象。第四卷題為“南北文學的分庭抗禮”。在南方,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宮體”詩成為文壇的主流,詩的內容無足稱道,而在藝術形式方面頗有進展。隨著南北文化交流的擴大,北方文學逐漸迎頭趕上,與南朝文學已經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第五卷題為“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主要考察陳及北齊、北周時期的文學發展情況。隨著庾信、王褒、顏之推、徐陵的入北,以及北方重要作家的成熟,不論是文學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北朝後期的文學創作成就,實際上已經超過南朝。關於這段文學史的具體論述,有興趣的讀者無妨參照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南北朝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這裡就不再贅述。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書在編排上,較之以往的文學史試圖有所突破,即不以朝代為斷限,而是特別注意疏通文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脈絡;努力清晰地勾劃出南北朝文學興衰的軌跡。這是我們在編撰這部編年史時著重考慮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為了更有力地展現這個時期南北文學的嬗變軌跡,本書特別安排了前編和後編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十六國文學和隋代文學,以往的文學史通常一筆帶過,歷來較少涉及。曹道衡若干年前著有《十六國文學家考略》、《從<切韻序>推論隋代作家的幾個問題》等,在此基礎上又撰寫了《南北朝文學史》中的北朝文學史,可以說對北朝文學用力較勤。凡與編年史有關的研究成果,我們都儘可能地吸收到本書當中。譬如王褒的生卒年、薛道衡重要作品的系年等,就有比較切實的考證。通過這些細緻的考證和資料的排比,使人們對於北方文學從十六國荒原起步到隋代文學融合與繁榮的過程就有了比較全面系統而又深刻的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巨大的變化?其轉變的契機在哪裡?其變化的深層次原因又是什麼?通過資料的系統排比和勘對,又向人們提出了許許多多類似的問題,這就促使人們作進一步的思考。一部編年史的作用,在這裡可以得到體現。
……

作者簡介

曹道衡:著名文學理論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研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文選學研究會會長。1928生,著有古代文學專著多種,發表《試論毛詩序》等論文多篇。代表性專著有《漢魏六朝文學論文集》、《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中古文學史論文集》、《中古文學史論文集》、《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集》等,與人合著《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南北朝文學史》、《蕭統評傳》等,主編《漢魏六朝辭賦與駢文精品》、《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等多種。
劉躍進:男,1958年出生,1977年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後到清華大學執教。1984年考入杭州大學古籍所,師從姜亮夫先生、郭在貽先生,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師從曹道衡先生,獲文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研究員,文學所、少數民族文學所聯合黨委委員,文學所所長助理,兼任《文學遺產》編輯、編委。現為曲阜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目錄

流水十年間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出版弁言
凡例
前編 南北分裂時期的十六國文學編年
(公元279年至419年)
正編 南北朝時期文學編年
(公元420年至589年)
卷一 晉宋文學的轉變
(公元420年至440年)
卷二 從“元嘉體”到“永明體”
(公元441年至493年)
卷三 南朝文學的分化·北朝文學的復甦
(公元494年至531年)
卷四 南北文學的分庭抗禮
公元532年至556年)
卷五 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
公元557年至589年)
後編 南北融合時期的隋代文學編年
(公元590年至618年)
專家推薦意見書
參考書目

文摘

前燕以牧牛給貧家,田於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無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皝記室參軍封裕上書諫。見《晉書·慕容皝載記》、《通鑑》卷九十七。封裕上書可見當時文風。
盧諶六二十歲,張駿三十九歲。釋道安三二十歲,王猛二十一歲。
魏崔浩五十九歲,集諸歷家,考校漢元以來日月薄食、五星行度,並譏前史之失,別為(魏歷),,以示高允。
(通鑑)卷一百二十三:“允曰:‘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東井,此 乃歷術之淺事;今譏漢史而不覺此謬,恐後人之譏今猶今之譏古也。’浩曰:‘所謬云何?’允曰;‘按《星傳》:“太白辰星,常附日而行。”十月日在尾、箕,昏沒於申南,而東井方出於寅北,二星何得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復推之於理也。’浩曰:‘天文欲為變者,何所不可邪?’允曰:‘此不可以空言爭,宜更審之。’坐者鹹怪允之言,唯東宮少傅游雅曰:‘高君精於歷數,當不虛也。’後歲餘,浩謂允曰:‘先所論者,本不經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言。五星乃以前三月聚東井,非十月也。’眾乃嘆服。允雖明歷,初不推步及為人論說,唯游雅知之。雅數以災異問允,允曰:‘陰陽災異,知之甚難;既已知之,復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以問此!’雅乃止。魏主問允:‘為政何先?’時魏多封禁良田,允曰:‘臣少賤,唯知農事;若國家廣田積轂,公私有備,則饑饉不足憂矣。’帝乃命悉除田禁以賦百姓。”按:此文多取諸(魏書·高允傳)。
宗炳六十一歲。顏延之五十六歲。高允五十歲。袁淑三十二歲。程駿二十六歲。王微二十五歲。蔡興宗二十四歲。游明根二十一歲。謝莊十九歲。王僧綽十七歲。王僧達十七歲。陸澄
十五歲。王僧虔十四歲。
張融四十七歲,遷司徒右長史。《門律自序》約作於本年前後。《南齊書》本傳:“八年,朝臣賀眾瑞公事,融扶入拜起,復為寸有司所奏,見原。遷司徒右長史。”《門律自序》是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收在《南齊書》本傳。另有《以門律致書周顒等諸游生》等,周顒卒於本年後,詳周顒條。
范雲四十歲,作《巫山高》、《贈沈左衛》、《數名詩》等。
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陶弘景三十五歲,啟假東行浙越,處處尋求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謁居士婁慧明。又到餘姚太平山,謁居士杜京產。又到始豐天台山謁諸僧標及諸處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蹟十餘卷。遊歷名山二百餘日,乃還。爰及東陽長山,吳興天目山,於潛、臨海、安固諸名山,無不畢踐,身本輕捷,登陟無艱。贍恤寒淒,拯救危急,救療疾恙,朝夕無倦。
見(本起錄)。
劉繪三十三歲,輔佐何胤撰治禮義。八月,作《為豫章王嶷乞危葬蕭子響表》。
見(南齊書》本傳。按徐勉《上修五禮表》,何胤永明七年接替張緒領國子祭酒,至建武四年退還東山,經涉九載。其間,有學士二十人輔佐修撰。劉繪即其中之一。《為豫章王嶷乞收葬蕭子響表》,見(南齊書·蕭子響傳》。按:蕭子響為武帝第四子。蕭嶷無後,武佰過繼之為嗣。後蕭嶷有子,仍表留為嫡。
本年八月,蕭子響與典簽發生矛盾,盛怒之下殺典簽。武帝以為子響謀反,遂派蕭順之討伐。子響伏誅。《南齊書·劉繪傳》載:“魚復侯子響誅後,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繪言其事,使為表。繪求紙筆,須臾便成。”劉繪為永明重要作家,是年前後,頗為活躍。《南齊書》本傳:“永明末,京邑人士盛為文章談議,皆湊竟陵王西邸。繪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張融、周顒並有言工,融音旨緩韻,顒辭致綺捷,繪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劉繪貼宅,別開一門。’言在二家之中也。”其《和池上梨花詩》等,約作於本年。
八月,北齊文宣帝“詔郡國修主黌序,廣延髦俊,敦述儒風。其國子學生亦仰依舊銓補,服膺師說,研習《禮經》。往者文襄皇帝所運洛陽蔡邕石經五十二枚,即移置學館,依次修立。”
見《北齊書·文宣帝紀》。
北齊詔群臣議定《麟趾格》
《北齊書,文宣紀》載詔云:“魏世議定《麟趾格》,遂為通制,官司施用,猶未盡善。可令群官更加論究。”按《北史·李渾傳》曰:“齊天保初,除太子少保。時太常邢劭為少師,吏部尚書楊愔為少傅,論者榮之。……文宣以魏《麟趾格》未精,詔渾與邢劭、崔淩、魏收、王昕、李伯倫等修撰。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北齊書》及《北史》記邢邵事甚略,此可補其缺,且《麟趾格》之修訂,文人參與者不少。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