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文學史》

《南北朝文學史》

《南北朝文學史》是曹道衡,沈玉成主編的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91年12月1日出版。該書是《中國文學通史系列》之一,本套叢書由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擔綱主持,由北京大學、南京師大協作編纂。參與撰寫的都是國內一流的專家。該文學史系列材料豐富翔實,敘述準確充分,在全面科學地對作家、作品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總結文學創作的成就與不足,闡明各種文學現象形成的歷史過程及其繼承發展的關係,描述不同時期文學發展的軌跡,揭示了中國文學史的巨觀走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南北朝文學史》編寫的總要求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闡述了我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古近代文學的基本面貌,要求材料比較豐富翔實,敘述比較準確充分,力圖科學地全面地評價作家、作品,從而闡明各種文學現象形成的歷史過程及其繼承和發展關係。限於主客觀的種種條件,實際的工作必然和上述要求有所距離,書中的不當以至錯誤必然不可避免。

下面是對編寫工作中一些具體問題的說明:《南北朝文學史》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負責總纂,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協作編纂;《南北朝文學史》編寫方式不取一致,採用主編或編著者負責制,即各冊的學術觀點、學術質量統一主編或編著者;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於各種原因,《南北朝文學史》中不僅對少量用漢語寫成的少數民族古典文學作家、作品作了論述。

《南北朝文學史》的斷限上起劉宋,下迄隋代。其中“十六國”文學大部分產生於東晉,陶淵明的不少重要作品則在劉裕代晉以後。為了敘述上的方便,經編委之間協商,決定把“十六國”文學劃歸本書,陶淵明劃歸《魏晉文學史》。

目錄

編寫說明
第一章 南朝文學概說
第一節 南朝的社會和文化
第二節 南朝文學的繁榮
第三節 南朝文學的特色
第四節 各體文學的發展
第二章 晉宋之間詩文風氣的嬗變
第一節 玄言和山水
第二節 題材的多樣化
第三節 藝術形式的發展
第三章 謝靈運和謝惠連
第一節 謝靈運的生平
第二節 謝靈運的政治態度和思想性格
第三節 謝靈運的山水詩和其他作品
第四節 謝惠連
第四章 顏延之和謝莊
第一節 顏延之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節 顏延之的詩文
第三節 謝莊
第五章 鮑照
第一節 鮑照的生平
第二節 鮑照的樂府詩和其他詩歌
第三節 鮑照的賦和文
第四節 鮑照的影響和鮑集的版本
第五節 鮑令暉
第六節 湯惠休
第六章 江淹
第一節 江淹的生平
第二節 江淹的詩歌
第三節 江淹的擬古詩
第四節 江淹的賦和文
第七章 永明詩風的新變
第一節 從元嘉到永明
第二節 “永明體”的特色
第三節 詩歌聲律的探討
第四節 新體詩
第八章 謝眺和王融
第一節 謝胱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節 謝胱的詩歌
第三節 謝胱的辭賦和駢文
第四節 謝胱的影響
第五節 王融
第九章 沈約及范雲、任昉
第一節 沈約的生平
第二節 沈約的文學主張和作品
第三節 范雲
第四節 任昉
第十章 王儉、張融、孔稚矽和齊代其他作家
第一節 王儉和齊初文人
第二節 虞炎、虞羲及其他詩人
第三節 張融
第四節 孔稚矽和劉繪
第十一章 何遜、吳均、柳惲和梁代前期作家
第一節 何遜
第二節 吳均
第三節 柳惲及其他作家
第十二章 《文選》
第一節 總集的出現和《文選》的編定
第二節 《文選》的選錄和分類
第三節 《文選》的影響和後人對《文選》的研究
第十三章 從“永明體”到“宮體”
第一節 宮體詩的出現
第二節 宮體詩出現的原因和對它的評價
第三節 蕭衍父子
第四節 庾肩吾和劉孝綽兄弟
第十四章 徐陵、陰鏗和梁陳之間文學
第一節 徐陵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節 《玉台新詠》
第三節 陰鏗
第四節 沈炯、周弘正和陳初作家
第十五章 江總和陳代其他作家
第一節 陳代詩風的變化
第二節 張正見、劉刪、祖孫登
第三節 江總、姚察
第四節 陳後主及其侍從文人
第十六章 南朝樂府歌辭
第一節 南朝樂府新聲的興起和發達
第二節 “吳聲”和“西曲”
第三節 南朝樂府歌辭的文學特色
第十七章 《文心雕龍》和《詩品》
第一節 劉勰和《文心雕龍》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創作論
第三節 《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和文學批評史觀
第四節 鍾嶸和《詩品》
第十八章 北朝文學概說
第一節 北朝的社會和文化
第二節 北朝文學的發展和分期
第三節 北朝文學的特色
第十九章 “十六國”文學
第一節 “十六國”文學概況
第二節 王嘉和《拾遺記》
第三節 蘇蕙,苻朗和僧肇
第四節 張駿和李嵩
第五節 漢族民歌
第二十章 北魏和北齊文學
第一節 北魏初期文學
第二節 北魏中後期文學和溫子舁
第三節 邢劭、魏收和北齊作家
第二十一章 《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和《顏氏家訓》
第一節 《水經注》
第二節 《洛陽伽藍記》
第三節 顏之推和《顏氏家訓》
第二十二章 庾信
第一節 庾信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節 庾信前期的作品
第三節 庾信後期的作品
第四節 庾信的成就和影響
第二十三章 王褒和西魏北周文學
第一節 西魏的文化和文學
第二節 王褒
第三節 北周其他作家
第二十四章 北朝樂府和歌謠
第一節 北歌的創作和流傳
第二節 北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第三節 《木蘭詩》和《敕勒歌》
第二十五章 《世說新語》和南北朝志怪小說
第一節 小說在南北朝的發展
第二節 《世說新語》
第三節 志怪小說
第二十六章 隋代文學
第一節 隋代文學鳥瞰
第二節 盧思道
第三節 薛道衡
第四節 孫萬壽和由北齊入隋的文人
第五節 隋代的南方文人
第六節 楊素和隋煬帝楊廣
第七節 民歌和農民起義的詩文
第二十七章 南北文風的融合
第一節 南北文風的區別
第二節 南北文風的融合過程
後記

精彩書摘

謝靈運(385-433),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在會稽始寧(今
浙江上虞)。他出生不久就寄養在錢塘杜明師的道館裡,十五歲才回建康,
所以小名客兒,後人習稱謝客。又因為他襲爵康樂公(入宋後降為侯),所以
又被稱為謝康樂。
王、謝兩族是東晉王朝北來世族中的冠冕。晉孝武帝寧康元年(373),
桓溫病死,謝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謝安當國,在政治上竭力調和統治階級的內
部矛盾,“鎮之以和靜”;在軍事上任命兄子謝玄在京口即北府(今江蘇鎮
江)招募士卒,加以訓練,號為北府兵。北府兵是東晉後期中央政權直接控
制的部隊,太元八年(383)淝水一戰,以寡敵眾,擊退了苻秦的百萬大軍,
使南北對峙的局面得以相對穩定,之後又逐漸發展為東晉王朝內部的一支舉
足輕重的力量。
謝靈運出生在謝氏家族鼎盛赫奕的時期。他的祖父就是謝玄。父瑛,生
不慧,謝靈運卻生而穎悟,為此,謝玄曾經感嘆說:“我乃生瑛,瑛那得
生靈運!”
青少年時代的謝靈運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十五歲回到建康,很快就
受到族叔謝混的賞識。謝混是當時政界和文壇的重要人物,為了自己家族的
利益,一貫注意於本家族子弟的培養,經常和謝靈運、謝弘微、謝瞻、謝晦
、謝曜等在一起“以文義賞會”(《南史·謝弘微傳》)。就在這種薰染切磋
之中,謝靈運的文學才能很快脫穎而出。大約在元興元年(402)左右,謝靈
運承襲了謝玄的封爵。義熙元年(405),他開始入仕,為琅訝王司馬德文
司馬行參軍,時年二十一歲,不久又轉為撫軍將軍劉毅的記室參軍。
當時東晉王室的力量已經十分衰微。義熙以後,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力量
日趨壯大,浸成代晉之勢。面對這一形勢,門閥內部出現了擁護劉裕和反對
劉裕的兩派。王氏宗族大多擁護劉裕;謝氏宗族的謝晦、謝景仁擁護劉裕,
謝混、謝純、謝靈運則反對劉裕而擁護另一北府兵的將領劉毅。雙方鬥爭日
趨激烈。義熙八年(412)劉裕擊破劉毅,謝混被殺,謝靈運則被劉裕授為太
尉參軍,改秘書丞,鏇又被免職。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劉道憐留守建康
,起用謝靈運為諮議參軍,轉中書侍郎。同年,劉裕又任他為宋國黃門侍郎
,但很快又藉故將他免職。
是年,劉裕以接受“禪讓”的形式建立劉宋王朝,在位兩年而卒,長子
義符繼位,是為少帝。劉裕在位時一度曾有意立次子廬陵王義真為繼承人,
謝靈運免官後滯留建康,和顏延之、釋慧琳等依附義真,極見親信。少帝即
位後,謝靈運即以“構扇異同,非毀執政”的罪名出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
守。他在永嘉不理政事,肆意遨遊,遊蹤遍及郡治各縣。剛滿一年,即稱病
去職,回到老家始寧。
謝家在始寧有一個大莊園。謝靈運罷官家居,以整治莊園為生活的主要
內容,親自擘劃,並且寫了一篇《山居賦》,以記述莊園的規模形勝。他和
名僧隱士來往,又到會稽和他的族弟謝惠連見面,同時仍然四處遊覽。在永
嘉和始寧期間,他寫了不少山水詩。
在謝靈運罷官居始寧的兩年多時間裡,劉宋王朝的內部鬥爭日益激化。
顧命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廢少帝,殺廬陵王義真,擁立義隆即位,是為
文帝。元嘉三年(426),文帝殺徐、傅、謝晦,並徵召謝靈運入都,授為秘
書監,遷侍中,命令他整理秘閣書籍和修纂《晉書》。謝靈運不滿於文學侍
從的地位,經常稱疾不朝,唯以修治園林、出郭游覽為務。宋文帝乃示意他
告病歸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