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

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

《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是2012年出版的學術著作,作者是劉躍進。該書分為上下編,上編是秦漢文學地理,主要探討秦漢時期八個區域的文學流變及其特色;下編是秦漢文人分布。 該書運用文獻統計方法,對秦漢文人分布進行“系地”文獻整理工作,拓寬了秦漢文學研究領域,並藉助文化區域的劃分,使秦漢文學地理有了更直觀的體現。 2017年12月3日,《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榮獲第四屆思勉原創獎。

內容簡介

《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內容包括:霸道與王道的嬗變、秦漢文化分區的依據、秦漢文化的八個區域、秦漢區域文化的載記、秦漢文學地理、三輔地區文學、統一王朝向三輔地區的移民政策及其意義、從秦漢興衰看《呂氏春秋》的價值、三輔地區儒法道三家並興的歷史背景、三輔地區文人群體的形成、三輔地區文風的變遷等。

作品目錄

緒論秦漢文化淵源及其區域劃分第三章“魯學”與魯地文化第四節東漢時期江南文化的繁榮
第一節霸道與王道的嬗變第一節“魯學”傳承及其義界第五節江右與嶺南地區的文化起步
第二節秦漢文化分區的依據第二節魯地文化的復興第七章巴蜀地區文學
第三節秦漢文化的八個區域第三節“魯學”的質變第一節巴蜀文化的淵源流變
第四節秦漢區域文化的載記第四章“齊氣”與齊人創作第二節巴蜀文化的特性
上編秦漢文學地理第一節“齊氣”的文化意蘊第三節蜀中四賢的文學貢獻
第一章三輔地區文學第二節齊人的文化心理第四節雲貴高原的文化開發
第一節統一王朝向三輔地區的移民政策及其意義第三節“齊學”的融通特色下編秦漢文人分布
第二節從秦漢興衰看《呂氏春秋》的價值第五章河西走廊文學附錄一
第三節三輔地區儒法道三家並興的歷史背景第一節河西走廊的戰略位置1.秦時期全景地圖
第四節三輔地區文人群體的形成第二節河西四郡的建置2.西漢時期全景地圖
第五節三輔地區文風的變遷第三節流寓西北的文人3.東漢時期全景地圖
第二章“三楚”地區文學第四節西北文人的崛起附錄二
第一節楚人的文化傳統第六章江南地區文學1.參考文獻
第二節東楚文學地理第一節江南經濟的開發2.人名索引
第三節西楚文學地理第二節江南文化的發展3.地名索引
第四節南楚文學地理第三節江南文人的創作後記

創作背景

秦漢四百年的歷史文化,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是,相對於唐宋明清高度發展的文學研究而言,秦漢時代的文學研究在很長的時段內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文學研究賴以發展的文獻基礎未能完善地建立起來。隨著《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2005年)、《秦漢文學編年史》(2006年)的相繼出版,秦漢文學研究領域資料無序散存的狀態逐漸得到改善。繼這兩部著作之後,劉躍進又運用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創作了《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

作品鑑賞

其一,運用自然地理學與歷史地理學的方法研究文學,拓寬了秦漢文學研究領域,並藉助文化區域的劃分,使秦漢文學地理有了更直觀的體現,從而使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其二,運用歷史發展觀念,使文學地理研究既呈現出一定的地域特徵,同時又能充分注意特定地域文學興衰更替的歷史軌跡,使研究鮮明地表現出時空交融的特色。

其三,運用文獻統計方法,對秦漢文人分布進行“系地”文獻整理工作。秦漢文人史料散見於史傳文獻中,勾稽史料並進行“系地”,工作十分繁難;文人分布的歷史跨度以及秦漢行政區劃的空間變更,又給“系地”工作增加了新的難度。該成果下編“秦漢文人分布”,以《漢書·地理志》所載103郡國為單位,以《漢書》、《後漢書》所載作家籍貫為依據,運用文獻統計方法,對秦漢文人分布進行了“系地”,從而使下編“秦漢文人分布”與緒論“秦漢區域文化的劃分及其意義”及上編“秦漢文學地理”相呼應,基本上反映了八大文化區域文人分布情況,為文學地理的“系地”工作及文人分布研究提供了範例。

作品評價

第四屆思勉原創獎評審專家:該著作的原創性在於:著眼於文學研究與地理學的相互滲透,界定秦漢文化的八個分區,闡述統一王朝向三輔地區移民的政策及其意義,論析三輔地區儒道佛三家並興的歷史背景、文人群體的形成、文風變遷等問題,諸多新解,開拓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的視野。

作者簡介

劉躍進,1977年恢復高考後,首屆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攻讀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考入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先生、郭在貽先生攻讀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師從曹道衡先生攻讀漢魏六朝文學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文史教研組助教、中文系講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評論》雜誌社社長、《文學遺產》主編,兼任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門閥土族與永明文學》、《中古文學文獻學》、《玉台新詠研究》、《秦漢文學編年史》、《秦漢文學論叢》、《雄風振彩——漢代文學通覽》、《古典文學文獻學叢稿》、《走向通融——世紀之交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回歸中的超越——文學史研究的多種可能性》、《賦到滄桑——中國古典詩歌引論》、《金瓶梅》中的商人形象》等,並與曹道衡先生合著《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南北朝文學編年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