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9年

公元279年

公元279年己亥年(豬年);東吳天紀三年;西晉鹹寧五年。

大事記

晉滅吳之戰

(圖)公元279年公元279年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之戰是三國後期的統一戰爭。265年,曹魏實際領袖司馬昭滅蜀後病逝,其子司馬炎接任,並在同年廢魏帝自立,建立晉。其後於279年,司馬炎下令六路晉軍攻吳,勢如破竹,成功於280年三月十五(國曆5月1日)成功逼降吳主孫皓,西晉統一天下。

279年,王濬、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十二月,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楊濟為副統領各軍,下令各軍開始攻勢,並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戰計畫,將二十餘萬晉軍兵為六路出擊,想迅速切斷各地吳軍聯繫,方便各個擊破:司馬伷由駐地下邳向塗中;王渾在壽春出擊;王戎由項城向武昌方向進攻;胡奮由江夏出擊夏口;杜預自駐地襄陽進軍江陵;王濬、唐彬率水軍由蜀地浮順江流而下;張華負責統籌軍運。西面的晉軍負責主攻,東面晉軍負責牽制吳軍主力。為了協調行動,司馬炎命王濬的軍隊下建平時受杜預節度,至建業時受王渾指揮。

十二月,王濬、唐彬率七萬人沿江而下。280年正月,王渾軍已抵橫江一帶,準備渡江進逼建業。吳主孫皓慌忙異常,急令丞相張悌率沈瑩、孫震等率三萬吳兵渡江迎擊。結果晉軍大勝,臨陣斬殺張悌、沈瑩、孫震等吳國將領,斬殺士兵五千八百人,吳國上下大為震驚。王渾繼續逼近江岸,部將建議他乘勝直搗建業。但王渾以司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絕建議,駐軍於江北,等待王濬。而司馬伷軍也進抵長江,威脅建業。

二月,王濬、唐彬所率的晉軍攻克丹楊,進逼西陵峽。吳軍於此設定鐵鎖橫江,又作鐵錐放在江中,以為這樣即可阻止晉軍前進,竟不派兵防守。王濬早已預作大筏數十個,扎些草人立於筏上,派一些士卒以筏先行,鐵錐著筏而去,又用大火燒融鐵鎖。晉軍順利排除了障礙,一路勢如破竹,進克西陵、夷道、樂鄉;而杜預率領的晉軍,幾乎兵不血刃,奪取了江陵;胡奮克江安,所到之處,大多不戰而勝。

279年 西晉鹹寧五年

汲郡汲縣(今河南省汲縣)一魏王墓被盜,出士一批竹書。晉武帝命把所出之物全部“藏於秘府”。每簡長約合晉尺二尺,戰國古尺二尺四寸。一簡40字,分兩行,每行20字。簡文用古文書寫。荀勖等人從太康二年(281年)至永康元年(300年)才把所見竹書整理完畢,共編定古書16種75篇。包括《易經》 、《穆天子傳》、《周書》、《國語》、《竹書紀年》等,計10餘萬字。<

(圖)公元279年南北朝文學編年史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分為前編、正編和後編三個部分。前編,南北分裂時期的十六國文學編年(公元279年——419年),正編:南北朝時期文學編年(公元420年——589年),後編:南北融合時期的隋代文學編年(公元590年——618年)。正編為全書骨幹,由五卷組成:第一卷題為“晉宋文學的轉變”。始於劉宋高祖劉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於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40年),考察晉宋之際重要作家的活動情況;第二卷題為“從‘元嘉體’到‘永明體’”,從永明重要作家沈約出生的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開始系年,至蕭齊明帝建武元年,也就是北魏遷都洛陽的公元493年為止。這一時期,文學的重心無疑是在南方,經歷了兩次文學高潮,特別是永明文學的出現,更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值得注意的重要現象。第三卷題為“南朝文學的分化·北朝文學的復甦”。蕭梁建國前後,永明文學潮流逐漸分化,以蕭統為中心的文學復古思潮得其“清”,而以蕭綱、蕭繹兄弟為核心的文學集團得其“麗”。但是這一時期,在文壇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蕭統一派。其重要成果就是編纂了一部影響極為久遠的《文選》。而在北方,北魏拓跋氏政權入主中原地區,加速漢化進程,文學方面出現了復甦的跡象。第四卷題為“南北文學的分庭抗禮”,在南方,以蕭綱、蕭繹為代表的“宮體”詩成為文壇的主流,詩的內容無足稱道,而在藝術形式方面頗有進展。隨著南北文化交流的擴大,北方文學逐漸迎頭趕上,與南朝文學已經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第五卷題為“南衰北盛格局的形成”,主要考察陳及北齊、北周時期的文學發展情況。

逝世

(圖)公元279年托勒密·克勞諾斯

托勒密·克勞諾斯(希臘文:Πτολεμαίος Κεραυνός,? - 公元279年)是公元281年至279年在位的馬其頓國王托勒密二世。

他是埃及國王托勒密一世與其第三任妻子歐里狄克(安提帕特之女)所生。他的弟弟(也叫托勒密)成為繼承人,並在前282年登基成為埃及托勒密二世。克勞諾斯離開埃及抵達色雷斯國王利西馬科斯的宮廷。阿爾西諾伊二世是他同父異母的姊妹、利西馬科斯第三個妻子。

於逗留有利西馬科斯宮延期間,克勞諾斯站在阿爾西諾伊的一方,伴隨她對付東方的塞琉古一世。眼見有機會介入色雷斯與埃及的政局中,為了自已的利益,塞琉古作好短期內遠征利西馬科斯的準備。

前281年,利西馬科斯戰死後,西羅納斯謀殺了塞琉古。同年,克勞諾斯與伊庇魯斯國王皮拉斯結盟。克勞諾斯向利西馬科斯的遺孀、同父異母的阿爾西諾伊求婚,在婚禮後殺死阿爾西諾伊最年輕的兒子。阿爾西諾伊逃回埃及並嫁給她的親兄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托勒密二世

托勒密·克勞諾斯在與高盧人的戰爭中被殺,高盧人其後遷往後來的加拉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