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板橋中學

南京市板橋中學

南京市板橋中學是江蘇省“二星級”高中,始建於1960年,坐落於板橋古鎮。位於古城南京雨花台區南郊,東望金陵牛首山,南鄰上海寶鋼集團梅山冶金公司,西近寧蕪公路,北靠長江三橋,緊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板橋中學正處於板橋新城的中心。橋中學已有46年的辦學歷史,現擁有32個教學班,136名教職工,1589名學生。學校占地面積80餘畝,目前全校上下,正凝心聚力爭創江蘇省“三星”級重點高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板橋中學教育教學設先進,有多媒體教室、專用美術教室、計算機房,有理化生實驗室、階梯教室、音樂室、校史室、圖書館、閱覽室和廣播電視演播室、信息中心室、心理諮詢室、現代化室內體育館及辦公大樓,有師生食堂和能容納400餘人的學生宿舍樓。學校校園整潔優美,四季花香樹綠,是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理想搖籃。

板橋中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師學歷達標100%,高中本科學歷達87%以上。中高級教師占70%。教師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省、市、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市德育先進個人、市科技先進個人、市學科帶頭人、市優秀青年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和區師德標兵等骨幹教師。在全國、省、市、區舉辦的各類賽課、教科研和其他競賽中成績顯著,教師各類科研、競賽及學術論文獲獎達300人次以上。學校曾榮獲省“德育先進學校”、省“體衛工作先進單位”、省“中華傳統美德先進單位”等稱號,曾榮獲市“優秀紅旗單位”、市“紅旗團委”、市“優秀家長學校”、市“德育先進學校”、市“合格心理諮詢室”等稱號,曾榮獲區“文明單位”、區“優美校園”、區“三信三優單位”等稱號。2006年,學校榮獲全國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優質課大賽優秀組織獎。尤其是近幾年來,板橋中學教學質量提升顯著,聯考升學率不斷攀升。南師大、南藝、江南大學、南理工大、重慶師範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省內外高等院校都有板橋中學學生的身影。

學校高度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個性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及家長的需求,於2002年創辦了美術特色班,被南京市教育局批准為美術特色招生學校。現學校高中美術班3個,國中美術班2個。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的美術教師隊伍。學校立足於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目的,積極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為高等藝術院校輸送合格的具有美術特長的畢業生。06年我校高中美術班本科升學率達51%,專科升學率達98%。

相關內容

現板橋中學業已確立一個目標,樹立“四個三”的辦學理念,著力強化“四個推進”工程。即:爭創現代化品牌學校,樹立“質量立科、質量立師、質量立校”,“嚴格校風、嚴謹教風、嚴明學紀”,“堅持創業、研究創新、力爭創優”和“艱苦奮鬥、團結奮鬥、科學奮鬥”的辦學理念,推進學校“名師工程”、“素質教育工程”、“最佳化管理工程”、“質量提升工程”。以求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求生存、求立足、求發展,力爭在2007年創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為打造南京教育名城,打造雨花教育名區,打造板橋教育新城做出應有的努力與貢獻。

現板橋中學業已確立一個目標,樹立“四個三”的辦學理念,著力強化“四個推進”工程。即:爭創現代化品牌學校,樹立“質量立科、質量立師、質量立校”,“嚴格校風、嚴謹教風、嚴明學紀”,“堅持創業、研究創新、力爭創優”和“艱苦奮鬥、團結奮鬥、科學奮鬥”的辦學理念,推進學校“名師工程”、“素質教育工程”、“最佳化管理工程”、“質量提升工程”。以求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求生存、求立足、求發展,力爭在2007年創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為打造南京教育名城,打造雨花教育名區,打造板橋教育新城做出應有的努力與貢獻。

學校領導

校長盛雲生

書記王燕

副校長毛海玲

副校長趙立慶

校園文化

南京市板橋中學校徽南京市板橋中學校徽

南京市板橋中學校旗的旗面以海藍、天藍為底。旗面左上角鑲嵌著板橋中學的校徽,“南京市板橋中學”的名稱為紅色,該校名為1963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題寫。整幅旗面美觀大方,富有朝氣,象徵著我們板中揚帆起航、乘風破浪的精神,象徵著全體師生勵志奮進、追求卓越的信念。

南京市板橋中學校徽及含義

南京市板橋中學的校徽基本形為圓形,象徵著團結互助;標準色為橙黃、草綠、藍灰、藍紫四色,橙黃、草綠體現了學校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藍灰、藍紫體現了學校辦學態度的穩重、求實;校名為標準黑體,標誌外圈上部採用中文校名,下部採用拼音標註,內圈由板中的拼音字母縮寫的變形體、風帆、綠葉組成,左上角有一高光;整個校徽象徵著我們板中正邁上揚帆起航、蓬勃發展之路。

辦學理念:激勵教育理念。

理念目標:讓每個師生擁有成功的希望,讓每個師生找到成功的支點。

理念內涵:激發是師生成功的信心,激活師生髮展的潛能,激起師生創造的欲望。

辦學精神:勵志奮鬥。即:艱苦奮鬥,科學奮鬥,團結奮鬥。

辦學策略: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

辦學境界: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讚譽。

校風:求真務實,勵志奮進,追求卓越

教風:以高尚的人格引領人,以淵博的知識啟迪人,以關愛的態度服務人。

學風:勤奮的學,快樂的學,創造的學。

特色教育

激勵教育

一、“激勵教育”提出的背景

1、學生的現狀

板橋中學地處遠郊,生源參差不齊,文化基礎薄弱,自信心不足。板橋中學的學生三分之一來自江寧農村,三分之一來自板橋農村,三分之一來自於城裡。每年高中的錄取分數線450分左右,中等偏下學生較多,絕大多數學生高中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全市排名3萬名以後,他們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上板橋高中是他們無奈的選擇。進入高中後,由於學習基礎薄弱,不少學生存在學習困難,行為不良的情況,自卑感強,心理壓力大,學習潛能被嚴重壓制,感到學習內容枯燥,學習過程平淡無味,對自我未來預期目標很低,對走向成功嚴重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缺失目標,即沒有恰當的、具體明確的未來自我發展的預期目標,學習上缺少持續的動力,精神狀態不飽滿、不積極、萎靡不振,學習態度不端正,出現厭學情緒,學習上常常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相當多的學生存在著自暴自棄現象。

2、教師隊伍現狀

由於環境因素影響,教師的積極性不高,職業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不強,教師專業水平和專業發展受到制約。

板橋中學生源低下,教師的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能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目標發展,教師付出了甚至比重點中學更多的熱情和努力,卻在學生身上得不到體現,造成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不強。板中距城區較遠,大部分教師上班路途遠,交通不便,教育教學設施相對落後,教師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屬於弱勢教師群體,板中教師與市區一流學校比沒有比較優勢,在同行中沒有職業成就感和優越感。生源、環境、教學設備等公共教育資源劣勢使板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會少,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公開課大賽的機會少,層次低,得不到領導和上級部門的認可,成為市區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名師的機會更少,教師自身的價值難以得到實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長此以往,板中教師身心疲憊,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沒有信心,爭一流的意識不強,成就欲望不高,教師隊伍不穩,一些優秀教師以各種理由調離板橋中學,優質教師流失嚴重,好教師留住難,引進難。

3、學校發展的現狀

辦學條件落後,優秀師資隊伍緊缺,師生弱勢群體,公共優質資源相對短缺,不健全的管理機制,學校的處境比較困難,學校發展受到制約。

落後的辦學條件,緊缺的優秀師資隊伍,弱勢的師生群體,相對短缺的公共優質資源,使教師和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受創,社會期望值和認可度不高,學校的處境比較困難,學校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這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升,影響著師生們的身心健康。

基於上述一系列背景,我們提出激勵教育這一教育理念,通過實施激勵教育,重樹信心,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構建激勵教育課堂新模式,提高教師素質。激勵師生主動發展,主動創新。營造“激勵教育”氛圍,提升學校文化品位。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學校辦學質量。逐漸開拓一個和諧新板中,把板橋中學建成一個城南地區高質量有特色的現代化高中,實現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美好願景。

二、激勵教育的概念

激勵從字面上理解為激發鼓勵之意。在心理學上,激勵就是用誘因來誘發和激起有目標指向的行為。激勵的本質在於通過外部刺激和影響,把原本不屬於個體的思想和行為主體化,以產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激勵教育就是通過教育的改革,創設一種積極的教育時空環境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動力和內在潛能。通過教師的培養,學生能形成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促使自己在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和個性特長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主人。再通過學生的進步與成就,進而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與教學成就感,促使他們主動提高教育教學理論,完善改進教育教學方式,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發展。

三、激勵教育的目標和內涵

激勵教育理念的目標是:

讓每個師生擁有成功的希望,讓每個師生找到發展的支點。

“每個師生”強調學校要關愛每一個教師、相信每一個教師、鼓勵每一個教師、發展每一個教師;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發展每一個學生,儘可能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激勵教育理念的內涵是:

激發師生成功的信心,激活師生髮展的潛能,激起師生創造的欲望,

具體說就是通過一定的外在因素去誘發活化其相應的動機,產生行為的推動力,它所強調是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拓展人內在的發展潛能,從而促使人們在學習上、工作上取得成就。

四、激勵教育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教育激勵有很強的目的性,無論教師還是家長等,激勵學生都要有明確的目標,總是圍繞實現某個總目標和幾個長遠目標進行一系列激勵活動。當然,更多的是為實現某一近期的具體的目標而激勵學生。

2、針對性原則。教育激勵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激勵的對象應該十分明確,對教師和學生的激勵不會一樣,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的激勵也不會完全一樣,即使是對同類學生進行激勵,也要因人而異。有的激勵是針對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勵是針對某一學科學習的,有的則是為培養學生的某種能力的,有的激勵則是矯正某位學生的某一不良行為的。針對性強的激勵往往比較容易見效,激勵的方式方法要運用恰當。

3、及時性原則。運用教育激勵一定要及時,越及時效果越好。對學生而言,及時的程度與學生的年齡成反比例關係,即年齡越小激勵越要及時。學生課堂回答得好,老師應隨口讚揚,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揚;當天某同學做了好事當天就表揚;某同學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這次考試進步了,應馬上表揚鼓勵他,或遲遲不兌現,以後的激勵就不靈了。

4、有效性原則。實施激勵者應注意收集反饋的信息,某種激勵實施後,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關心實際效果,要關注、重視激勵的有效性,不該表揚的表揚了,不該批評的批評了,都會適得其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5、整體性原則。激勵教育理論是一個很複雜的整體。建立激勵教育機制時,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從全局出發,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光治標,要治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整個激勵活動要協調一致,認識要統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當,尤其不能相互矛盾。

五、激勵教育的途徑

學校以“激勵教育”辦學理念為指導,將《郊區中學“激勵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學校龍頭課題(教科室總負責),在學校總課題之下確立了創設激勵性學校文化環境、構建激勵性課堂教學模式(案例研究)、開展以激發學生成功感為核心的特色系列活動、探索自我激勵的管理機制、探討激勵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等五大子課題,在各大課題之下再形成許多教研組或教師個人負責的子課題,形成立體式的課題研究網路,逐步構建以激勵教育為框架的學校管理體系。

課題一:創設激勵性學校文化環境(校長室、教科室、宣傳處、總務處負責)

校園文化建設,是師生精神風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的綜合體現,是一所學校師生精神風貌和思想素質、修養的內在及外顯表現。圍繞“讓每個師生擁有成功的希望,讓每個師生找到成功的支點”這個目標深刻挖掘激勵教育的文化內涵,創設激勵教育的校園文化環境,努力建設內容豐富多彩,格調健康向上,既充滿生機活力又促進教師學生共同發展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悅的成長樂園,從而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全面推動學生、教師和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為此,學校將在走廊、教室外牆等地方懸掛張貼含有激勵、勤奮、理想、誠信、責任、自信等方面的名人名言,利用校報、校刊、校園廣播講述激勵人的小故事,營造激勵教育的學校文化氛圍。

課題二:構建學校激勵課堂教學模式(教務處負責)

學校以辦學理念為引領,探索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探索構建起激勵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設計並組織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為每一學生創設學習提高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實施教學分層要求、教學分層評價,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激勵發展;課堂教學中不斷運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實行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課堂教學及作業批改中採用激勵性語言,讓學生都能取得成功的體驗,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題三:以激發學生成功感為核心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動(政教處、團委)

深入了解學生,收集分析信息,關心尊重學生,根據學生髮展特徵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導向性激勵教育;重視非智力因素教育培養,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積極開展各種系列化特色活動,不斷進行過程性激勵,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不斷對學生提出積極期望,實施目標激勵,逐步內化教育要求;採取激勵性評價,為學生不斷創設成功的教育機會,逐步提高自信心;認真重視班級集體常規建設和個人學習計畫制定,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課題四:探索學校激勵教育的管理機制(校長室與教工代表)

對教師而言,激勵更為抽象和靈活,他更多體現於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成果的取得及自身價值的實現。學校在管理上實行以激勵為目標的管理制度,教學上構建激勵性的課堂教學等,甚至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果,都是對教師一種激勵。

學校在廣泛徵求教師意見的基礎上出台一套大多數人認可的適合本學校背景和特色的自我激勵的管理機制。在激勵中嚴格按制度執行並長期堅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結合起來,這樣能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使這種外部的推動力量轉化成一種自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創設和諧、民主、舒適、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使不同的教師在最適合他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課題五:探討激勵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政教處負責)

開發系列激勵教育校本課程並把激勵教育的校本課程列入學校教學計畫,開設活動課程,發展學生特長、發揮學生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從更多方面嘗到成功的喜悅,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長學生的知識和才能。

六、“激勵教育”理念下我們新觀念。

1、我們的學生觀

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即怎么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對學生採取什麼態度,它支配著教育者的行為。決定著教育者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激勵教育理念下,我們倡導的學生觀是:學生是發展過程中的人。它意味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因而要求教師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就是承認每一個學生有發展的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和需要,通過教育一定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取得進步,教師對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應充滿信心,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

2、我們的課堂觀

教育的主要目標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課堂都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這裡得到最直接最集中的展現。課堂教學活動中,持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觀,就會形成不同的課堂教學和評價,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與評價結果。

我們提倡的課堂觀是建立一個充滿激勵教育和激勵評價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遵循激勵學生自信、喚醒學生動力、鼓舞學生成功的評價原則。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課堂上問題探究的引領者。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並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用關愛和充滿期盼的眼神去觀察他們,把學生當作自己子女一樣來關愛呵護,細心關注他們內心體驗的微妙變化,小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與自信,讓每雙眼睛都能因別人的關注而閃亮,讓每顆心靈都能因別人的欣賞而自豪,讓每個生命都能因成功而喜悅!同時,評價的多樣化也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學會評價自己的同學和老師。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進而學會尊重、肯定、讚賞自己與別人。這正是今天激勵教育課堂所綻放的生命活力之處!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3、我們的發展觀

我們的發展觀是:全面和諧發展。包括學生、教師和學校都全面和諧發展。學校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地方,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永遠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激勵教育強調把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中下學生身上,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儘可能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切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堅決制止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少數成績好的學生,放棄多數學生的不負責任的做法;要求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關注的眼光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成功,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必要的,但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和全面和諧發展,不僅要讓學生成績好,更要讓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教師是發展中的教師,是進行適應和調整的不斷追求的人,是有著獨立價值和尊嚴的人。教師不僅是照亮別人的“蠟燭”,更要是不斷充電的長明燈。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是教師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也是自身價值得到提升的過程。學校對教師評價必須適應並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建立激勵教師成長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加強對教師的關注和關懷,加強協商和討論式的溝通和交流,為教師搭建創造工作成就、享受工作快樂的平台,使教師全面和諧發展。

近幾年來,學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校高中教學質量已處在全市“二星級”高中聯合體的前列;2002年被南京市教育局批准為美術特色學校,近年來聯考美術班的本科升學率50%以上,專科升學率98%以上,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肯定,雨花台區教育電視台冰溪欄目曾做了專題報導。

未來板中以“激勵教育”辦學理念引領辦學方向,把“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作為學校的辦學策略;把“勵志奮鬥”作為學校精神。即:艱苦奮鬥,科學奮鬥,團結奮鬥;把“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讚譽”作為學校各項工作追求的境界,把“創建城南地區高質量有特色的現代化高中”作為辦學目標。我們要通過開展激勵教育一系列實踐活動,在“特色”發展上打造好美術特色,在內涵發展上突出實效規範管理,把板橋中學這個牌子打造得熠熠生輝,讓板橋中學煥發出新的生機,並給人以沉甸甸的厚重感。

南京市部分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