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坐落在南京江東門,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葬地。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人民於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擴建。該館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坐落在南京江東門,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葬地。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人民於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擴建。該館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物採用灰白色大理石壘砌而成,氣勢恢宏,莊嚴肅穆。是一處以史料、文物、建築、雕塑、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特大慘案的專史陳列館。

建築起始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人們紀念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們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占領南京,進行了長越六周的大屠殺。據掩埋屍體的福利組織紀錄,起碼有三十萬平民和戰俘被殘殺。大屠殺期間並發生超過兩萬宗強姦事件,多數的受害人被輪姦後遭殺害。 這個數字並不包括被送進“慰安所”的受害人。原“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這些死難同胞而建的。紀念館座落在江東門。江東門大屠殺是的主要地點之一,已發掘出無數死難者的遺骨。這種所謂“萬人坑”在淪陷區已發現不少。原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建於八十年代,當時日本一部分政客和文人,群起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當局甚至篡改教科書,把大屠殺說成是件“小事”。日本一部分政客和文人 不但反對道歉,甚至否認有“南京大屠殺”,否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做過任何錯事。他們宣稱,日本當時把亞洲人民從西方殖民主義“解放”了出來。“南京大屠殺”就是他們所說的“解放”之一。為了拆穿他們的謊言,為了保存歷史的真相,建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

景區分布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
該館正大門左側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名。陳列分廣場陳列、遺骨陳列、史料陳列三大部分。
廣場陳列由悼念廣場祭奠廣場、墓地廣場等3個外景陳列場所組成。其中悼念廣場內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時間的標誌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災難”大型組合雕塑及和平鴿等部分組成。祭奠廣場有刻有館名的紀念石壁、鬱鬱蔥蔥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國文字鐫刻的“遇難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廣場有鵝卵石、枯樹和沿院斷垣殘壁上的三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內道路兩旁的17塊小型碑雕,部分地記載著南京大屠殺的主要遺址、史實,這是全市各處集體屠殺所立遇難者紀念碑縮影和集中陳列,還有大型石雕母親像、遇難者名單牆、贖罪碑、綠樹、草坪等諸多景觀,構成了生與死、悲與憤為主題的紀念性墓地的悽慘景象。

遺骨陳列有外形為棺槨狀的遺骨陳列室,這裡陳列著該館1985年建館時,從紀念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難者遺骨。1998年4月以後,又從該館所在地的江東門“萬人坑”內新發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表層土層中),這批萬人坑遺骨經過法醫學、醫學、考古學、歷史學者的嚴格鑑定,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呈墓穴形狀且半地下的史料陳列大廳內陳列著1000餘件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圖表和見證資料,並配有中、英、日文字說明。採用燈箱、沙盤、泥塑、油畫、復原景觀、多媒體觸控螢幕、電視和電影(廳內近200座位的電影放映廳全天用中、日、英三種文版循環放映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史料紀錄片)等多種陳列手段,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血腥暴行。

此外,該館院內還有約翰·拉貝日記資料展覽和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這兩個展覽用大量珍貴的史料、照片,分別從一個德國人當年在南京所記錄的日軍暴行和一個曾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士兵所記的日軍暴行史實,再次真實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記錄和特殊的證言展覽。該館現在已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截至2005年6月,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已累計接待中外參觀者1100多萬人次,其中國外觀眾超過100萬人次,日本觀眾50多萬人次。目前已成為對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外配合國家開展民間外交及國際和平友好交流的重要場所。2004年3月1日,該館實行免費對外開放以後,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前來參觀訪問。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先後引進了《納粹屠殺猶太人展》《日軍侵華70年史實展》《拉貝先生文獻資料展》《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日本畫家鐮田茂男先生油畫展》等10多個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展覽;紀念館先後在美國舊金山、丹麥奧爾胡斯、日本大阪等10多座國外城市舉辦了展覽、證人證言集會及和平交流活動,吸引了國外各界人士達30多萬人次參與,成為促進國際友好交流、展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與誠意的重要視窗。

建築風格

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活埋場面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城西江東門,為紀念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遇難的30萬以上死難同胞而建,也是中國第一座抗戰史系列專題紀念館。
江東門曾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中國軍民的地方,也是遇難同胞的叢葬地之一。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市政府於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環境建設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殺的主題氛圍。紀念館進口處鐫有“死難者300000”字樣,館內廣場上由大片鵝卵石鋪地,象徵著白骨累累,寸草不生。廣場周圍枯樹斷牆,氣氛淒涼。小道兩旁,安放著“中山碼頭”、“草鞋峽”等17塊形狀各異的小型碑雕,它們是南京全市各地所立遇難同胞紀念碑碑文的縮影和集中陳列。呈斷垣殘壁狀的圍牆上鑲嵌著“劫難”“屠殺” “祭奠”三組大型石刻浮雕,用藝術的手法再現了日軍殺、燒、淫、掠的累累暴行。廣場西南角矗立著用花崗岩壘砌的“遇難者名單牆”和立雕—《母親》。母親悲憤地伸著手,仿佛要在屍骨堆中尋找失去的親人。

紀念館半地下的主體建築-史料陳列廳、“萬人坑”遺骨陳列室分布於廣場周圍,外形分別為墳墓和棺材形狀。侵華日軍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萬餘名遇難者遺體叢葬地也已對外開放。紀念館外的祭奠廣場上建有“歷史證人的腳印”銅版路,和平廣場上則矗立著警醒世人的和平大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