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發現,共發掘房屋遺址45座、圈欄2處、洞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瓮棺73座)以及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近萬件文物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陳列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組成,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遺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遺址大廳是就地發現、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區的一部分,面積約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過的房屋、使用過的窯穴、陶窯、墓葬等先民遺址,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我們祖先開拓史前文明的艱難足跡;輔助陳列有第三、第四兩個展室,主要舉辦一些與史前文化相關的民族學、民俗學、藝術史、古人類史方面的專題展覽。

1961年國務院頒布半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半坡博物館被確定為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1997年西安市政府將半坡博物館評定為“西安旅遊十大景”之一 。

歷史

半坡博物館在西安市東郊,有一座外形獨特的大型建築物,這便是半坡博物館,1967年建成,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會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因靠近半坡村,所以定名為“半坡遺址”。

遺址是1953年春在灞橋火力發電廠施工中偶然發現的。經專家勘察總面積為50000平方米。1954年至1957年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已發掘出遺址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共發現房屋遺址46座,圈欄2座,儲藏物品的地窖200多個,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燒陶窯址6座,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半坡先民們的生產與生活情景 。

藏品

為保護遺址和遺物,現設保護遺址大廳一個,遺物陳列室兩個,陶窖遺址一個。遺址大廳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築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為牆,露出地面的一半蓋上了屋頂,這種房屋既低矮又潮濕。到了原始社會晚期,才在地面砌牆,並用木柱支撐屋頂,這種直立的牆體及帶有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後來我國傳統房屋建築的基本模式,這在當時可算是了不起的創舉。從遺址中還可以看到一條長300多米、深約5米、寬約6米的大鴻溝;這是護衛村落、不受外來部落的侵犯,防止野獸突然襲擊的防禦工事。遺址中還能見到公共的墓地,有的墓地上放著瓮罐,瓮罐上邊蓋著陶盆,陶盆中間鑽有一小孔,人死後屍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讓死者的靈魂進出方便。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點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運用重心原 理的一種汲水器。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具體方法是在雙耳上繫上繩子,由於水的浮力, 瓶子一接觸水面就自動傾斜,灌滿水後又因為重心移動而自然豎 起。用它盛水還有兩大特點,一是便於手提與肩背,二是口小, 灌滿水後從河邊到居住區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遺址中還有儲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倉庫等。

兩個陳列室陳列的是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遺址發現的生產工具,有石器、漁具、紡輪、骨針、魚鉤、魚叉等,我們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產活動的各種場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和各種發明創造。

從半坡遺址中看到的大量絢麗多彩的陶器,表明這一時期的文化為彩陶文化。彩陶文化首次是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的,因此半坡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陳列

半坡博物館陳列展覽面積約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陳列,遺址大廳和輔助陳列3個部分。出土文物陳列由第一展室組成,主要展出半坡遺址和姜寨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過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藝術品等,遺址大廳是就地發現,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區的一部分,面積約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過的房屋,使用過的窯穴、陶窯、墓葬等先民遺蹟,輔助陳列有第三、第四兩個展室。主要舉辦一些史前文化相關的民族學、民俗學、藝術史、古人類史方面的專題性展覽。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門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

近年來,博物館又興建了反映原始社會生產、生產狀況的半坡母系族村,它是半坡博物館陳列的有機延伸。以積極保護遺址為前題,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將珍貴的遺產從地下搬到地上,立體地再現人類母系氏族社會。它豐富了博物館的內涵、弘揚華夏悠久文化歷史、薈萃了黃河流域史前藝術、風俗人情、民居田園的生活。它發揮了文物的優勢,集科研、考古、教學、旅遊娛樂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譽為“華夏歷史第一村”。 館內現有藏品三萬餘件,均為仰韶、龍山等史前文化類型的文物,代表性藏品有人面魚紋盆、鹿紋盆、人頭壺、人面鳥頭紋瓶等。建館以來,在舉辦半坡遺址自然陳列和出土文物陳列兩個基本陳列的同時,輔以原始社會史、貴州民族節日文化展覽等專題展覽。出版有《西安半坡》、《半坡博物館三十年科研論文選編》、《半坡遺址》、《史前研究》等書刊圖錄。

半坡博物館成“文物”

博物館建成已有四十六年

老遺址大廳去年壽終正寢

據《三秦都市報》報導,半坡博物館是在西安半坡遺址基礎上建設的,1953年由西北文物清理隊發現。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後進行了5次發掘。1958年建成博物館,至今已有46年歷史,是全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在如今的半坡博物館內,基本上都是1958年建館時的格局和規模,就連現在的領導辦公樓也有20多年的歷史。“半坡博物館確實老了,但其在考古界的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副館長王志俊這樣感嘆道。

以館內的遺址保護大廳為例,該大廳建於1957年,最初是為保護遺址而臨時搭建的。當時,建造大型建築將史前遺址保護起來,供觀眾參觀,這在全世界都是惟一的,在世界博物館史上是個劃時代的創舉。

沒想到這一臨時性的建築一用就是40多年。由於長期使用,舊大廳在建築、結構、抗震、防火、通風、展示等方面存在著重大缺陷。2000年5月2日,舊大廳前廳的東北角與後廳結合部出現木結構自燃現象,並在隨後數天內又陸續在其他部位出現自燃現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年代久遠,包在鐵皮內的木頭因腐朽熱量散發不出去而導致。經消防部門檢查認定,舊大廳存在重大火災隱患。

專家表示,磚木結構的建築安全使用期限一般為15年,而舊大廳早已是超期服役。去年在文物局統一安排下,服役了45年的遺址大廳終於壽終正寢。除此之外,老的展覽廳在去年秋雨綿綿時也發生了局部坍塌現象。展覽文物的博物館自己也變成了“文物”。

無暇顧及開發成包袱

與現在的慘澹狀況迥然相異的是半坡博物館也曾有過一段不短的輝煌。半坡博物館的輝煌時期是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接待遊客都在萬人以上。然而在前幾年,館內年收入降至300萬元左右,僅夠維持各項開支,改善設施設備幾無可能。更糟糕的是,原來開發頗有成效的半坡母系氏族村也成了一份額外的負擔。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1993年,香港新勇公司與半坡博物館聯合開發了氏族村,將原始狩獵、歌舞、生活等融入其中,可以說是西安旅遊產品開發的最早萌芽之一。1994年至1997年氏族村成果頗豐,作為場地出租方的博物館每年也能獲取不少收入來補貼文物保護和綜合開發等。很快,由於投資方單方面原因,調整價格、演出內容單一等弊端讓經營陷入困境,最終香港新勇公司撤出半坡博物館。“港方說出資1700多萬,其實可能遠遠不到這個數。”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館方人士這樣分析。

儘管半坡母系氏族文化村的硬體都留在了博物館內,但卻不可避免地成為博物館的負擔。記者在氏族村看到,房屋較為破敗,演出一律停止,遊客稀少。半坡博物館館長張禮智告訴記者:“氏族村現在根本無暇顧及開發完善,我們現在只是代管。僅僅這樣,每年館內都要投入相當的資金。”

開館初觀者如雲收入可觀

半坡博物館在開館之初,觀者如雲,同時也成為學習歷史的活教材,當年全國有許多人慕名前來,“不到半坡村等於沒到西安”甚至成了最好的宣傳詞,經營收入相當可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半坡處在史前文化期,因此許多年輕人都樂於來此工作,一時博物館集中了不少青年才俊,許多現在仍是陝西考古界的骨幹,半坡也成了當年僅有的參觀點。

進入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秦兵馬俑博物館的建成,一批新興旅遊景點也對外開放,半坡的位置開始有所動搖,“但仍是旅遊熱點,因為國外遊客多,而且兵馬俑和華清池與半坡同在一條線路上,因此門票收入等一直增長”。事實上,這段時間也是博物館經營上最輝煌的時期,作為全國知名的博物館,在1989年以前,西安半坡博物館每年接待的遊客在100萬左右,遊客量一直居全國博物館的前十位。45年來,這裡共接待2000多萬中外遊客,經營收入相當可觀。

十年前經營開始陷入停滯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博物館經營開始陷入停滯期,從2000年起,博物館的經營收入更是停滯不前,去年則跌入近幾年的低谷———160多萬。“首先是旅遊市場商品豐富了,遊客可選擇的景點多了;其次是我們館內提供給遊客的東西少了,幾十年一直不變;再次是我們的管理相對滯後,博物館現代化管理也要上台階。”館長張禮智向記者細緻而又坦誠地分析。

去年8月,有媒體報導稱“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陝西西安半坡博物館,如今,正經受著新建遺址大廳工程停滯、博物館周邊環境混亂、博物館附近西臨高速公路沒有出口三大問題困擾,已然沒有了往日遊客盈門的景象”。

儘管如此,張館長仍堅持認為:經營低谷只是陣痛。正是160多萬的低谷收入促使館內及文物局下決心改造博物館,首先提高硬體質量,其次對展品進行補充和更換,第三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多管齊下,博物館經營會重新振作,走出陣痛。

文物展出與發掘矛盾

採訪前,記者在匆匆走訪展館時,意外地發現:最能代表半坡文化的人面魚紋盆卻難覓蹤影。採訪後,記者大吃一驚:半坡的“招牌文物”都被別的博物館收藏了,現在遊客能見到的,都是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東西,這個遺址與半坡並稱“仰韶雙璧”。

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

“其實,文物展出與發掘的矛盾由來已久。在前幾年三峽考古中,我們支援的考古隊發掘出的東西都移交給當地,而半坡發掘時,文物卻是隨考古隊走,誰發掘誰受益。”主管館務陳列的王副館長這樣對記者說。

為了彌補單一遺址性文物陳列展覽的不足,在王副館長的主持下,《人類由來展覽》、《陝西原始社會史展覽》、《世界原始部落風情展》、《少數民族服飾展》等多項臨時展覽成為補充,但這樣也只是短期行為,從長遠看並非解決之道。香港投資的氏族文化村是一條開發之路,最終卻未走向成熟,這些都讓半坡博物館人深思。

史前遺址性博物館如何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獲得發展或新生?探索除卻體制之外的原因外,與相類似的博物館進行對比或許可以找出原因。而這樣的原因許多都是耐人尋味的。

旅行小貼士

網址:http://www.bpmuseum.com

開放時間:

常日開館時間:8:00

節假日開館時間:7:30

地址:西安市東郊半坡路155號

電話:029-83512807 029-83532482

西安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