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善禱

千年善禱

《千年善禱》由王穎導演的一部國產電影,上映於2007年。中國人視含蓄為美德,身處外地反而自由自在,能暢所欲言。華裔導演王穎十二年前在《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煙》看破世情,今次以《千年善禱》道出外地華人的文化衝突,同樣入心入肺。父親從北京遠赴美國,為的是探望剛離婚的女兒,可是二人的情感交流近乎零,女兒身處美國享儘自由,卻反被自由所困,而父親的傳統思想卻終生戒不掉。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獲獎:2007年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 最佳男演員獎

2007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展映作品

介紹:中國人視含蓄為美德,身處外地反而自由自在,能暢所欲言。華裔導演王穎十二年前在《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煙》看破世情,今次以《千年善禱》道出外地華人的文化衝突,同樣入心入肺。父親從北京遠赴美國,為的是探望剛離婚的女兒,可是二人的情感交流近乎零,女兒身處美國享儘自由,卻反被自由所困,而父親的傳統思想卻終生戒不掉。

幕後製作

改編自旅美女作家李翊雲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一個退休科學家到美國探望離婚的女兒,不僅難以和周圍人溝通甚至無法與女兒交流,苦悶中,只好每日在公園裡與孤獨寂寞的異鄉客“雞同鴨講”。反映華裔移民在親情之間由於語言文化隔膜、誤會曲解及意識形態等障礙而難融洽相處的尷尬。

加州伯克利大學電影戲劇學者鄧菡彬認為:電影無疑是從一個中國來訪的父親的視角,調動了各種元素,詮釋父女/母國與居住國斷層的故事。應該說,這是一部很適合寫影評的電影。如果我們願意闡釋,它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入口。對於非商業電影而言,文化研究式的影評大概是它們很樂於看到的。但整部電影在藝術上乏善可陳。不斷重複的鏡頭語言,不僅未能造成情緒力量的積累,反而更像是在不斷地重啟中逃避勞動。一部電影短短几十分鐘無所作為而期望無為而為,似乎帶有盲目的樂觀。

當衝突至高潮也就是全片最精彩之處,女兒終於爆發了:「當一個人學會的第一種語言沒能教給她如何去交流的時候,她學會了第二種語言,就會很自然地習慣用第二種語言去交流。」此話一出,的確讓人一震。抖摟一點父親當年的韻事,其實不算什麼。揭開當年父輩那個說著話卻並不交流的世界的真相,方才有趣。回頭細想前面父親的那些台詞,似乎有一點照應最後這個揭示。假如此前能層層積累,然後突然爆發,那就是部佳作了。但現在我們看到的爆發太孤立。前面能出點彩都是些隨開隨謝的小噱頭,半是靠著大量配角的精彩出場賺些笑聲。類似題材譬如李安的「推手」,也有比較沉悶的表現從中國來的父輩與已經習慣美國生活的子輩之間的隔膜鏡頭,但「推手」的敘事有層次,動靜結合,然後突然轉到較有悲劇氣氛的鏡頭時,力量更足。

王穎似乎比較喜歡從華裔女作家作品中尋找靈感。並認為時下主流電影節奏急促,使觀眾透不過氣,他一反好萊塢緊湊剪輯方式,將影片節奏放慢,給觀眾留下思考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