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祭土主節

十月祭土主節是彝族土主祭祀習俗,日期是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屆時人們在土主廟土主神像前擺設祭壇,供上祭品,殺雞宰羊,跳起歡快的羊皮鼓舞。

簡介

(咪西捏底①)
—彝族土主祭祀習俗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是楚雄市彝族一年一度的土主祭祀節,彝語稱為“咪西捏底”。屆時人們在土主廟土主神像前擺設祭壇,供上祭品,殺雞宰羊,跳起歡快的羊皮鼓舞,祭拜被人們尊稱為本境土主的“嘎奈奈土主”
相傳遠古時候,世上陰陽不分,好人和魔鬼混在一起。喧鬧的寨子裡,一半是人,一半是鬼,最可怕的是有個老魔王“丐勒呸”,領著九個小魔頭,四處遊蕩,侵擾百姓,殘害人命,無惡不作,鬧得人間不得安寧。可惡的魔王在每年的十月十五日這一天,要吃一對童男
童女肉,所以節日集會和街上都是大人和老弱病殘者。大人們根本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外出遊玩,人們在未成家之前,決不會走出家門。
彝族老漢阿波嘎有個孫子,時年八歲,長得又白胖,阿波嘎視為掌上明珠。因怕被魔王殘害,自從生下地就一直沒有出過門。有一年,魔王為了吃到童男童女肉,就命九個小魔頭變成一群烏鴉,嘰嘰喳喳地飛進寨子裡巡遊察看哪家有小娃娃。阿波嘎的孫子聽到大門外的樹上有很多烏鴉在叫,他從來沒有聽到過雀鳥聲,趁大人們不注意,悄悄地溜出大門去看一看,這一出去就被魔王發現了。當晚魔王就領著小魔頭來到阿波嘎家,要他十月十五日把孫子送到卡喳山魔王洞供魔頭享用。阿波嘎聽到魔王要吃自己的獨根孫子,坐在門前的馬路邊哭
得死去活來,他怎么捨得失去自己的孫子呢?就在老漢叫天天不應,求地求不靈的時候,有個赤腳的彝族小伙子騎著牛從這兒路過。這位小伙子名叫嘎奈,是個莊稼漢,長得非常結實,臂力過人,很勇敢。因為他母親身患重病,病魔纏身,家裡貧窮無錢醫治,於是趕著自已
家裡僅有的一頭白毛耕牛,準備到集市上去賣,給母親買藥治病。他看到老者哭得如此傷心,就跳下牛背問起緣由,知道是魔王要吃他的孫子,嘎奈心想,吃人的魔王一天不除,人問就一夭不得安寧,他決心除掉這吃人的惡魔。十月十五日,嘎奈悄悄藏在阿波嘎老漢家房後
的一棵大樹下,夜幕剛剛降,魔王丐勒呸不見阿波嘎送孫子來,便領著九個小魔頭氣勢凶凶地闖進了阿波嘎家。這時嘎奈一聲怒吼,手執金戈,與群魔展開了一場殊死決戰。由於嘎奈驍勇善戰,群魔被打得落花流水,直往深山裡逃竄。嘎奈越戰越勇,窮追不捨,最後終於除掉了老魔王丐勒呸和八個小魔頭。只有一個小魔頭僥倖逃脫躲進了深山,但再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來害人了。
嘎奈砍下九個魔鬼的首級,用鐵鏈串起來掛在金戈上勝利歸來。人們看到魔鬼已除,歡夭喜地,跳起歡快的羊皮鼓舞,歡迎嘎奈勝利歸來,並且殺雞羊,慶賀人間戰勝了妖魔。
嘎奈的母親,因為兒子除魔耽誤了醫治,不幸去世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公無私,為民除害的英雄,建起廟宇,在土主廟裡為嘎奈塑起金身,尊封他為“本境土主”,供後人敬仰。人們在嘎奈除魔歸來的十月十五日這一夭,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土主祭祀節。到時人們跳起羊皮鼓舞,頂禮模拜,紀念深受人們敬仰的嘎奈土主。土主祭祀節的習俗傳襲至今,充分體現了彝族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

注釋:

①咪西捏底—咪西:土主。捏底:祭拜,敬奉。意為祭拜土主。
②丐勒呸—傳說中一個專門吃人肉的魔鬼
講述:羅廷富。
流傳地區:楚雄彝族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