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主要由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矮化,葉片呈斑駁、花葉、畸形、皺縮等症狀的病毒病害。中國最早記載於1899年,直到1941年才鑑定其病原物為蕪菁花葉病毒。

分布和為害

世界性病害,中國各地普遍發生。黃河以北主要為害大白菜,黃河以南各省以小白菜(油青菜)、菜心、榨菜等受害最重,其次蘿蔔、甘藍。各地十字花科蔬菜都曾遭受大面積的損失,減產三分之一以上。大白菜病苗心葉初顯明脈,後沿葉脈褪綠,最終形成濃淡綠色相間的花葉。病葉皺縮不平、質脆、心葉扭曲畸形。有些品種在葉背的主側脈上產生褐色壞死斑點或條斑。葉柄向一邊彎曲。發病嚴重的菜株矮縮、不包心,感病輕的仍能包心,但內部葉片常發生灰色壞死

斑點。病株根系不發達,鬚根較少,根部切面呈黃褐色。發病越早,受害越嚴重。嚴重的大白菜種株,花薹尚未抽出即死亡。較輕的花薹抽出晚,短而彎曲,葉片小而硬,新葉明脈及沿脈褪色,老葉主脈壞死,花梗上發生縱橫裂口。花瓣色淡,果莢瘦小彎曲,子粒不飽滿,甘藍及花椰菜受害後,幼苗葉片上產生褪綠圓斑,直徑3~5毫米,後期病葉呈濃淡綠色相間的斑駁。蘿蔔、小白菜、菜心、紫菜薹、蕪菁、芥菜、榨菜等蔬菜上所引起的症狀與大白菜相同。

病因

病原物主要是蕪菁花葉病毒(Turnipmosaic virus,TuMV),其次是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前者屬馬鈴薯Y病毒組,中國各地普遍存在,後者屬黃瓜花葉病毒組,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較多。此外,華北和廣東還有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一些株系;東北公主嶺還有蘿蔔花葉病毒(radish mosaicvirus,RMV)和菸草環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virus,TRV);西安地區有白菜沿脈壞死病毒(CVNV);浙江省榨菜上曾發現車前草花葉病毒(plantain mosaic virus,PLMV)及蠶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蕪菁花葉病毒有多個株系,用十字花科蔬菜組成的鑑定寄主譜,將中國10個省市的TuMV主流分離物,根據致病特性分為7個株系群: 普通株系(Tu 1)、小白菜株系(Tu 2)、海洋白菜株系(Tu 3)、大陸白菜株系(Tu4)、甘藍株系(Tu5)、花椰菜株系(Tu6)和蕪菁株系(Tu 7)。蕪菁花葉病毒的粒子為線狀,750×12~15(納米),致死溫度50~60℃,體外存活期2~4天,稀釋限點1:1000。除十字花科蔬菜外,還系統侵染菠菜、花生等。已發現的野生寄主有酸槳、繁縷、薺菜、蒼耳、苣蕒菜、蔊菜,可侵染豆科和𫜥尾科的一些植物。 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見瓜類病毒病)。可由汁液摩擦傳染,介體昆蟲主要是蘿蔔蚜、桃蚜、棉蚜、和甘藍蚜。廣州地區蕪菁花葉病毒還可由普通葉蟎(Tetromychus telax-ius)傳染。蚜蟲傳毒屬非持久性的,帶毒蚜蟲連續在幾株健株上取食後失去傳毒能力,一般情況下,帶毒蚜蟲傳毒時間只有25~30分鐘。品種抗病性、耐病性明顯不同,大白菜抗病品種有黑龍江146號,153號,北京60號,75號,新1號,中青1號,冀菜3號,86—15,魯白12號;小白菜抗病品種有矮抗1號,2號;耐病的菜心品種有8722。蘿蔔、甘藍等發病速度快,症狀重,30℃以上隱症。小白菜、蕪菁在30℃以上發病更重。乾旱、高溫除不適於蔬菜生長發育,降低其抗病力外,對蚜蟲大量發生和活動有利。此外,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表現不同,幼苗6至7葉期以前感染的發病嚴重,8葉期以後感染的發病較輕。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多,潮濕,苗期水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抗病力強,發病較輕。

侵染過程和病害循環

病毒主要在貯藏中的採種種株、越冬根茬菜、冬季田間栽培的蔬菜及多年生雜草上越冬,為次年春季初侵染源,春季以後主要由蚜蟲將病毒傳到春種的甘藍、蘿蔔、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從春季的甘藍、白菜等傳到秋白菜、秋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廣州地區病毒病的毒源很多,周年種植菜心、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等,終年發病,不存在初侵染與再侵染。病毒通過蚜蟲吸食或摩擦接觸造成的微傷侵入後,高溫環境下,光照率60%以上,可縮短潛育期,氣溫28℃左右,潛育期最短,一般為8~14天,氣溫越低,潛育期越長,10℃時潛育期在25~30天以上。

病害控制

發病嚴重地區選用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帶毒雜草;合理布局,不能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鄰近種植;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播種,培育壯苗;防治田間及附近十字花科作物及帶毒雜草上的蚜蟲,如藥劑治蚜,苗地驅蚜(使用鋁銀灰或乳白色塑膠薄膜網眼育苗或用鋁光紙避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