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城遺址

拓跋珪於天興元年(398)七月遷都平城。歷經六帝七世,一直成為我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北魏佛教鼎盛,神圖妙塔,對峙相望,京都內寺廟四百餘所,僧尼三萬餘,除“冠於一世”的雲岡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寧寺,“京華壯觀”的天宮寺及五級大寺等。

拓跋珪於天興元年(398)七月遷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在平城建都97年,歷經六帝七世,一直成為我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擁有百萬人口。當時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圍三十二里,有門十二,“其郭城繞宮城南,悉築為坊。坊開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範圍東至代郡(河北蔚縣暖泉鎮西),西及善無(右玉縣南古城村),南及陰館(朔縣東南夏官村),北盡參合(陽高縣東北)。其京甸“東至上谷軍都關(昌平縣北),西至黃河,南至中山隘門塞(靈丘縣東南),北至五原(包頭市西)”。
其外又設四方四維,置八部帥統兵鎮守。北魏在平城建都後“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設,先後建天文、天華、中天軍殿24座;建西宮、北宮、南宮、東宮、寧宮等宮15處;建東苑、西苑、北苑、鹿苑四處;建華林、永林、永興等國3處;建鴻雁、天淵等池6處;建雲母、金華等堂6處;建蓬台、白台等台7處;建玄武、無武等樓3處;建涼風、臨望、東明等觀3處;還建有郊壇、方壇、五精帝壇三處;建太廟、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廟、虎圈、圓丘、方澤、明堂、靈台、辟雍等。其建築規模、數目之繁多、布局之道嚴、規劃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 北魏佛教鼎盛,神圖妙塔,對峙相望,京都內寺廟四百餘所,僧尼三萬餘,除“冠於一世”的雲岡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寧寺,“京華壯觀”的天宮寺及五級大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