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帝陵

北邙山帝陵

根據文獻記載,洛陽邙山地區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洛陽是九朝故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臥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於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生在蘇杭,葬於北邙”,“邙嶺無臥牛之地”,這些當地俗言,更是形象地道出了這個世界罕見、中國最大的古代陵墓群的墓葬之稠密。

分布區域

洛陽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後有十三朝在這裡建都,建都時間長達千餘年。在洛陽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帝陵和王公貴族陪葬墓。帝陵是洛陽邙山陵墓群的主體。歷代帝陵主要有9個集中分布區:西郊三山村東周陵區、東郊金村東周陵區、東周王城陵區、邙山東漢陵區(北兆域)、邙山北魏陵區、偃師萬安山東漢陵區(南兆域)、偃師首陽山西晉曹魏陵區、偃師景山唐代陵區。

陵墓

根據文獻記載,洛陽邙山地區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這一區域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市所屬的西工區、老城區、澗西區、河區、洛龍區偃師市、孟津縣7個區、縣。

東漢5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

曹魏1陵:文帝首陽陵

西晉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惠帝太陽陵。

北魏4陵: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

帝陵周圍還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墓冢,它們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的陪葬墓。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上世紀初在洛陽西郊、邙山腳下的金村附近發現了東周時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一些考古專家認為這是東周王陵。另外又據文獻記載,五代後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區。

考古

在1984年文物普查的基礎上,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於2002年11月對邙山帝陵進行了初步調查,在陵墓群區域範圍內目前擁有包括帝陵在內各個時期的古代墓冢大約330餘座。然而,人們直到目前仍對帝陵知之甚少。多數帝陵的確切位置不詳,陪葬墓的數目不清,主要陪葬墓的墓主人不確定;整個陵墓群的範圍和各個陵區的範圍不清楚;對帝陵和陪葬墓的分布、形制、結構、埋葬制度,以及陵園的建築結構和制度了解不多。另外,許多人為和自然原因正不斷地侵蝕著陵墓的封土,威脅著陵園的文物安全,文物保護亟待解決。

截止2003年,邙山15陵中,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西晉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3座已做過較詳細的考古鑽探和發掘。北魏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西晉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等4陵的具體地望已經基本確定。東漢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北魏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等6陵的具體地望有了重大線索。但東漢光武帝原陵、曹魏文帝首陽陵、西晉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惠帝太陽陵等5陵的具體地望尚不確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