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胸科醫院

北京胸科醫院

北京胸科醫院是以胸部腫瘤、結核病為專業特色,集醫療、科研、防治、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是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現有職工8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50人,高級專家100餘名,突出貢獻專家5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目前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0個;基礎研究室10個。

基本信息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北京胸科醫院是以胸部腫瘤結核病為專業特色,集醫療、科研、防治、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是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現有職工8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50人,高級專家100餘名,突出貢獻專家5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目前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0個;基礎研究室10個。

整形美容專家稱,胸部整形手術主要包括:隆胸術、縮乳術、乳房下垂矯正術、乳頭乳暈重建術、乳房重建術、雙側乳房不對稱的矯正術、乳頭乳暈整形術、乳頭凹限整復術、男性乳腺發育的美容整形治療等。總之,胸部整形術就是套用整形手術的方法將各類的畸型乳房,矯正修復成為正常形態和外觀的乳房。
整形美容專家介紹以下將幾種主要的手術簡單介紹:(1)隆胸術:主要針對女性扁平胸及小乳房者,以恢復女性胸部曲線美為目的。隆胸術方法眾多,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為矽凝膠假體、鹽水假體植入。
(2)縮乳術:是將過度肥大的乳房切除一部分,使之恢復至正常的大小。縮乳術的手術方式不止一種,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依賴胸部整形醫師的審美觀、技術熟練程度、病人個體要求以及術後效果評價諸方面權衡,來決定手術指征及具體方法。
(3)乳房下垂矯正術:手術的目的是將鬆弛的皮膚拉緊,懸吊下垂的乳腺組織,使乳房挺拔。一般包括:單純垂乳上提術、垂乳上提加乳房縮小整形術、垂乳上提加隆胸術、皮下乳房切除、乳頭乳暈上提隆胸術等。
(4)乳頭乳暈重建術:乳頭乳暈重建術可提高患者作為人類和女性的整體感覺。北京最好的整形醫院的手術方法主要有:①乳頭乳暈再移植術;②陰唇、陰囊皮膚移植術;③部分健側乳頭乳暈游離複合組織移植重建術
(5)乳房重建術:即用外科手術的方法將缺失的乳房重建成為正常形態和外觀(或接近正常形態和外觀)的乳房,恢復女性的曲線美。其手術方法主要有:①背闊肌肌蒂皮瓣乳房重建術;②腹直肌肌蒂皮瓣乳房重建術;③橫位胸腹易位皮瓣乳房重建術;④健側乳房皮膚組織複合瓣乳房重建術;⑤吻合血管的游離臀大肌皮瓣乳房重建術。
(6)男性乳腺發育的整形治療:手術方法為先行胸部皮下脂肪的抽吸,然後切除增生的乳腺組織。兩步驟一次完成。手術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胸部的平整。

醫院簡介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醫療許可證
北京胸科醫院是以胸部腫瘤、結核病為專業特色,集醫療、科研、防治、教學為一體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是醫療保險定點醫院。醫院創建於1955年,原名“中央結核病醫院”,幾經更名,2007年6月正式將“北京胸部腫瘤結核病醫院”更名為“北京胸科醫院”。醫院兼設“北京肺癌診療中心”、“北京骨關節結核診療中心”、“國家藥品臨床試驗機構、“中國CDC結核病防治臨床中心”、“WHO結核病研究培訓合作中心”,為國家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醫院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現有職工8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50人,高級專家100餘名,突出貢獻專家5人,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目前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0個;基礎研究室10個。具備螺鏇CT、ECT、DR成像系統、直線加速器等結核病、胸部腫瘤檢查、治療的全套設備,已形成胸部腫瘤、結核結核病診斷、治療及基礎研究的完整體系。作為胸科特色突出的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編制床位900張,開放床位533張,肺癌、結核病為北京市重點扶植學科,並建立了北京市高技術實驗室-北京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肺癌分室。1978年以來醫院先後獲得國家級、部市級及局級成果170餘項。
建院以來,在國內率先開展結核病短程化療研究、血管外科技術在胸部腫瘤外科治療中的套用研究及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人體肺癌細胞系等20餘項科研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共收治結核病患者50000餘例,承擔了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耐多藥結核病的綜合治療研究,在耐多藥結核病、重癥結核病以及老年結核病治療方面獨具特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收治腫瘤患者40000餘例,施行胸科手術近30000例,其中肺癌手術10000餘例,晚期肺癌術後5年生存率達34.6%肺癌綜合治療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領導班子

北京胸科醫院 院長許紹發
北京胸科醫院 黨委書記左恩雄
北京胸科醫院 黨委副書記張鳳英
北京胸科醫院 副院長李琦

地理位置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科室設定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管理科室
黨委辦公室、所務辦公室、人事處、科研處、醫務處、醫保辦、護理部、門診部、保衛處、基建處、離退辦、總務處、財務處、審計處、宣傳教育處、團委、醫患協調辦公室。

臨床科室
結核科、腫瘤科、胸外科、骨科、綜合科、普內科、放療科、急診科、麻醉科、ICU。

醫技科室
放射科、檢驗科、藥劑科、功能科、、心肺功能室、病理科、參比室、病案科、醫學工程部、營養科。

研究科室
細胞生物研究室、菌免疫研究室、結核病分子生物學研究室、藥物學研究室、病理解剖研究室、流行病學研究室、中心實驗室、動物實驗室

其他科室
工會、紀檢辦、CDC結核病臨床防治中心、圖書情報室、信息中心

科室介紹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醫療設備
結核科
結核內科有病床135張,具有一套完整的結核病診斷治療方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國短程化療協作研究,開創了中國結核病短程化療的先河,使中國結核病化療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近年來在耐多藥治療,老年肺結核病化療方面以及肺外結核病治療獨具特色,為全國同行領先水平。
具有國內外知名專家、博士生、碩士生組成的基礎和臨床相結合的、強有力的專業技術隊伍。
50年來獲國家發明獎10項。作為重點學科,正在承擔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耐多藥肺結核綜合治療課題,衛生部CDC關於中國結核病實施性研究以及如何提高綜合醫院病人發現率的研究和固定劑量複合劑治療肺結核可行性的研究。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200餘篇,會議交流及一般雜誌發表文章近300篇,並參與撰寫《現代結核病學》 作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已進行多種抗結核新藥的臨床驗證工作。其中利福噴丁的臨床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腫瘤科
腫瘤內科設有床位123張,分為普通病房,搶救病房及無菌層流病房,全科共有醫師24名,中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7名,研究生8名。
腫瘤內科醫生能夠熟練運用CT、MRI、PET、ECT、纖支鏡、肺穿刺等現代化醫學技術,對各種疑難胸部疾病進行診斷及鑑別診斷,確診率達90%以上。
在肺癌的臨床治療上,通過合理運用包括化療在內的綜合治療的方法,使小細胞肺癌的近期有效率達70-80%,包括手術在內的綜合治療的五年生存率達31-34%左右,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有效率亦可達30-40%左右。在癌性胸水的治療上,腫瘤內科有獨到之處,胸水穿刺率達90%以上,在國內屬領先水平。

腫瘤內科作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全國腫瘤臨床藥理機構之一,進行了大量的抗腫瘤新藥的臨床試驗,使住院治療的腫瘤病人有機會更早地接受國內外最新的藥物治療。
腫瘤內科已有百餘篇論文先後在國家核心雜誌上發表,腫瘤內科目前正在進行大量的科研工作,探討肺癌的早期診斷方法及檢測糾正多藥耐藥的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大的臨床受益。
胸外科
胸外科創建於1955年,先後由多名國內外胸外科知名學者專家主持胸外科工作。胸外科總床位數共174張,是全國最大的普胸外科臨床基地。胸外科醫師共20名,其中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9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4名。胸外科組建五十年來,共完成胸外科手術近17000例。其中肺癌手術8000例,手術切除率97.3%,死亡率0.87%。術後病人總的五年存活率為34.6%。近年來平均手術例數在600例/年以上,居北京市胸外科手術業務量前三位。在胸部腫瘤和結核病的外科治療水平上居國內領先水平,特別是在中晚期肺癌和巨大侵襲性縱隔腫瘤的外科治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促進了國內臨床胸外科專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肺切除支氣管殘端黏膜外縫合、針麻肺切除的臨床研究、血液稀釋法自家輸血、同種異體犬肺移植的實驗研究、經左胸切除食管癌食管床內食管胃吻合方法的研究等多項研究獲得國家、市及局級科技成果10餘項。於2000年獲北京市肺癌重點學科項目資助。
“胸部腫瘤侵及上腔靜脈系統血管的外科治療”項目2005榮獲北京市年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成功主辦包括全國性肺癌、結核以及地區性等大型學術會議多次;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胸外科及麻醉科新技術新進展學習班,學員來自全國多個省份和自治區。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骨科
骨科從事骨結核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50餘年,對骨結核耐藥、復發、竇道經久不愈等疑難病例的診治有獨到之處,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率先在國內首創開胸病灶清除術治療胸椎結核,九十年代在全國首家使用短程化方案用於骨結核的治療。為骨結核耐藥難題和短程化療的研究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為骨結核診治提供了紮實的理論依據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並總結和推廣了骨關節結核規範治療方案,尤其是近幾年充分套用新技術和新方法給骨關節結核的診斷和治療開創了廣闊前景。內固定技術的逐漸成熟、微創技術(胸腔鏡)在脊柱結核診治中的套用和骨關節結核的關節置換等新技術,使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合科
綜合科現有床位60張,其中特需床位31張。

在結核病診治方面,對疑難重症肺結核、老年肺結核、耐多藥肺結核、肺結核的併發症及並存症方面積累了系統的診治經驗,達到了該領域的先進水平。

在肺癌診治方面,遵循肺癌的多學科治療原則並開展了肺癌的相關基礎科研工作,使肺癌患者及時得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機會。對特殊人群如高齡、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肺癌患者採用個體化治療,肺癌的診治已達到國際同類水平。

特需病房承擔過22個國家的外賓治療和特需患者的醫療救治。開展了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宣教工作,促進了醫患的溝通,使臨床工作更加有序的進行。

近十年來,在核心期刊雜誌發表論文20篇,培養專科進修醫師26人。
普內科
普內科設病床26張,主要收治結核病及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結核病、結核性腦膜炎、肺結核相關疾病、肺部感染的診斷治療及肺部疾病的鑑別診斷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為適應醫院的發展,普內科在結核病診治的基礎上,積極收治肺部感染、氣道疾病、間質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並開展無創通氣治療等新技術,逐步完成向呼吸科的轉變。

近三年來,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篇。為全國各級醫院培訓進修醫生18人。
放療科
放療科是中國較早開展直線加速器治療的科室之一。收治各類腫瘤病人約8000例,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進入二十一世紀,與北京醫療器械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國內首套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三維放射治療計畫系統,該系統的使用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使腫瘤的放射治療水平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目前擁有直線加速器二台、X線模擬定位機一台、螺鏇CT定位機一台、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計畫系統一套、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計畫系統一套、內生場腫瘤熱療系統一套以及其他相關輔助設備。
麻醉科
麻醉科是醫院的臨床一線科室,碩士學位點,主要肩負著為胸外科、骨科提供一流的臨床麻醉工作,為全院各個科室提供搶救、復甦等臨床治療工作,現麻醉專業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現已經培養出碩士研究生5名。

特別是在雙腔支氣管導管麻醉,單肺通氣呼吸管理,及各種危、難、險、重的胸外科手術麻醉、搶救復甦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近年來,國外先進麻醉機監護儀的引進,在麻醉中循環、呼吸功能監測的技術已經與國際水平接軌,保證了圍術期病人的生命安全。積極開展術後疼痛治療工作,解除了手術創傷給病人帶來的痛苦。

2002年9月新手術樓的正式啟用,標誌著手術室進入現代化的新時代。新手術室有八間高清潔手術間,能夠為胸外科、骨科等手術病人和外科醫生提供優良的手術環境和優秀的專業技術服務。年完成手術近千台,其中85%為胸外科手術,全麻率占90%。

專家介紹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高微微,主任醫師
從事結核病臨床工作已20年,具有較高的結核病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本專業的診療常規,各種類型結核病的治療。尤其擅長老年結核病人的治療,耐藥結核病人的治療研究,結核病與肺癌的鑑別診斷等。每周進行主任査房,制定本科病人的診療計畫,參加院內外的會診,參加全市全國的結核病培訓、授課等,每年帶進修醫生多名.培養2名碩士研究生。
近幾年出表論文:
1.肺結核合併軍團菌肺炎9例分析,中華結核呼吸雜誌1998.1;
2.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多項指標的檢測分析,中國防癆雜誌1999年第2期;
3.三種抗結核藥物藥代動力學觀察,中國防癆雜誌2003第2期;
4.老年肺結核化療的近期療效觀察,中華老年醫學雜誌2002年21;
5.中國老年肺結核患病率偏高及其原因,結核病與胸部腫瘤2002年137,141—143;
6.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抗結核分支桿菌臨床耐藥界限的研究,中華結核呼吸雜誌2004年2月;
7.1983年12月從北京醫學院分院畢業分配到本所內科至今,現已從事結核內科與肺癌鑑別診斷工作20餘年,曾進修普內科半年,英文1年,1994年11月破格晉升副主任醫師,1999年9月晉升主任醫師。
2002年當選中國防癆理事,2000年任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委員,該所學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結核病學會委員。北京市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考試委員,北京市高評審。
張樹才,主任醫師
本科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臨床醫療系。1986年至1989年在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進行研究生學習,並獲碩士學位。1994年擔任呼吸科副主任,1997年擔任腫瘤科副主任,現任腫瘤內科主任。2006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德州大學M.D.Anderson癌症中心從事研究學習。

目前主要從事胸部腫瘤特別是肺癌及癌性胸腹水、食道癌、乳腺癌及惡性淋巴瘤等的臨床治療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癌及癌性胸腹水的多學科綜合治療,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及靶向治療。主要負責或主要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及省市級課題的臨床研究及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的研究工作。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

現兼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腫瘤分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抗癌協會理事,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委員會常委,北京市通州區醫學會副會長,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臨床腫瘤學協作委員會(CSCO)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

許紹發,主任醫師1983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2001年獲博士學位。從事臨床胸外科工作20餘年,具有極為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對於胸部腫瘤的診斷和外科治療居國內領先水平。專業特長是肺良性腫瘤、肺癌、縱隔腫瘤、食管癌等外科治療及難治性肺結核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參加胸外科手術4000餘例,主持完成胸外科手術2000餘例;在局部晚期胸部腫瘤侵犯上腔靜脈及/或無名靜脈的外科治療上,採用腫瘤根治合併人工血管置換,使部分中晚期肺癌和縱隔腫瘤的患者特別是出現上腔靜脈綜合症的患者得到了長期無瘤生存和較高的生活質量;在胸部腫瘤根治合併上腔靜脈系統血管置換取得了高於國內外報導的切除率和較高的生存率;並且在國內外首次闡述受侵雙側無名靜脈置換技術在肺癌和縱膈腫瘤外科治療中的套用;對於胸部腫瘤侵及上腔靜脈及雙側無名靜脈行根治性切除加人工血管同時置換,巨大侵襲性縱膈腫瘤侵的實驗及臨床套用研究,居國際領先水平。
曾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跨世紀人才工程”、”北京市優秀臨床青年醫師“等光榮稱號。
多次前往美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參與國際交流及國內學術交流,獲得國內外同行的認可與關注。指導碩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4名,在各類專業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
秦世炳,副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骨關節結核工作16年,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了解國內外新動態和新技術,開展骨關節結核治療的新方法,特別是對難治性骨結核,截癱等病例有一套完善的治療方案。
擅長骨腫瘤、轉移癌、脊椎外科疾患的診治。注重骨關節結核、轉移癌的治療套用研究。在骨腫瘤的診治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特別是在轉移癌的治療中套用輔助化、放療+手術方法,使轉移癌的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既提高了生存率達到治療目的,又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主要論著:
在國內雜誌發表論文10餘篇,並多次在專業會議上交流。
1988年由山東醫科大學畢業,1988.7-1993.9住院醫,1993.9-1999.9主治醫,1999.9至今副主任醫師,2003.9開始任骨科副主任1993.6-1994.5在北京醫大骨科進修一年。
王麗娟,主任護師
1981年畢業於北京市護士學校,以後繼續攻讀護理大專、本科,2003年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班。1990-1992年赴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普通外科研修,1996年赴韓國結核病控制研究中心學習結核病控制與護理二個月,熟練地掌握胸外科手術、重大疑難手術的術後護理及搶救。全面掌握胸外科病人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操作,近幾年在全院各病區開展了整體護理工作並創建了三個青年文明號病房,總結了許多護理工作經驗,在護理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

醫療成就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胸科醫院
堅持肺癌的化療、放療、外科手術治療的綜合治療手段,近期開展的“肺癌侵及上腔靜脈系統血管外科治療”,獲2005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90年代國內首創
使用短化方案用於骨關節結核的治療。
開展了肺癌侵犯上腔靜脈及雙側無名動脈包括合併隆突切除重建的外科治療技術,填補了國內中晚期肺癌外科治療的空白。
1995年完成3568例原發性肺癌切除術後的隨訪工作。首次在國際上用大樣本病例證明綜合治療對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

80年代國內首創
新藥利福定(異丁基哌嗪利福黴素)抗結核作用的研究獲得成功獲國家科委發明三等獎。
對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白細胞抗原(HLA)多態性進行研究和報告獲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
國產利福噴丁治療結核病的臨床研究獲北京市二等科技成果獎。

70年代國內首創
首例運用一根針兩個穴位針刺麻醉下行肺切除手術。
首次研製抗結核病新藥利福平乙胺丁醇捲曲黴素成功。
首例套用急性血液稀釋法“自家輸血”為患者施行肺葉切除手術獲得成功。
用鏈黴素0.75克/日肌肉注射,代替0.5克/日肌肉注射二次治療肺結核。
首創短程化療治療肺結核的研究。
在全麻下施行左側全肺切除術和左側同種異體肺移植術。
建立了人體肺癌細胞系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
開展了“全國第一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覆蓋全國29個省,抽樣調查了888個點,獲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獎。

60年代國內首創
利用支氣管黏膜外層減壓縫合法預防肺切除術後支氣管胸膜瘺。
開胸病灶清除術治療胸椎結核。
運用針刺麻醉施行肺切除手術獲得成功。

50年代國內首創
雙側同時開胸肺切除手。
利用大劑量異煙肼治療結核性腦膜炎

相關詞條

北京胸科醫院、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兒童醫院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