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惠寺

北京廣惠寺

廣惠寺相傳建於元朝,具體年代已經無法考證。它坐落在廣安門內大街路北老牆根一帶,此地舊名叫“司家坑”,明、清兩朝屬於宛平縣宣北坊地界。

基本信息

寺廟簡介

北京廣惠寺坐落在廣安門內大街路北老牆根一帶,此地舊名叫“司家坑”,明、清兩朝屬於宛平縣宣北坊地界。這裡當初是京都城南,有山有水,樹木成林,景色怡人,一派秀麗風光。明朝修築了外城後,這裡才被劃入城內。明代初期,廣惠寺保存尚完好,後因多年風雨侵襲,年久失修,到明朝中期時,這裡已是僅存舊基,形如荒地一般。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宮裡太監劉成途經此地,見其敗落頗多感慨,捐了五百兩金子,決定重修。後來嘉靖三十七年,太監朱仲也慷慨解囊,歷時近十年,才重新修建成廣惠寺。清朝和民國時期,廣惠寺都曾得到修繕。

建築特色

廣惠寺坐北朝南,建築規模較大,分東、中、西三路。以中路為全寺的主體建築,共有三進院落、四重殿堂。最前面是山門,上有石匾,題有“護國廣惠寺”五個大字。山門後面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及兩側配殿、廊廡、鐘鼓二樓等。其諸多建築東西對列,布局規整而緊湊,殿內均供有佛像和大量文物。山門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像。天王殿中,供奉著彌勒、韋馱和四大天王像。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殿內中央供奉著明朝鑄的三世佛銅像,兩側是十二圓覺像,都是塗金裝飾。天花板上,鑲嵌有三座雕刻精美的蟠龍飾金藻井。觀音殿即是後殿,殿內供奉著紫竹觀音像。東廂伽藍殿,是祇陀太子給孤獨長者和關聖帝君塑像。西廂祖師殿中,有達摩祖師、六祖惠能和百丈禪師像。鐘樓上懸有一口大鐵鐘,系明朝萬曆年間鑄造,殘缺一角,鐘身外層鑄有許多人名。廣惠寺的東西兩路各有三進四合院組成,院落的規模較小,是僧人的起居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