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誘變

化學誘變是用化學誘變劑處理植物材料,以誘發遺傳物質的突變,從而引起形態特徵的變異,然後根據育種目標,對這些變異進行鑑定、培育和選擇,最終育成新品種。

誘變機制與輻射育種不同:輻射誘變 誘變因高能射線造成,染色體結構變異廣泛。化學藥劑與遺傳物質發生生化反應,結果多是基因的點突變。 因為化學誘變誘發"點突變",所以更為適用。 輻射誘變染色體或DNA是在輻射時發生的。化學誘變劑作用則是在較晚時發生,即"遲發突變"。

概述

化學誘變是用化學誘變劑處理植物材料,以誘發遺傳物質的突變,從而引起形態特徵的變異,然後根據育種目標,對這些變異進行鑑定、培育和選擇,最終育成新品種。

化學誘變有以下特點:

1.使用經濟方便:只需少量的藥劑和簡單的設備。

2.有一定專一性:不同藥劑對不同植物、組織或細胞染色體節段、基因的誘變有一定專一性。如某一誘變劑對某一基因有高效引變作用。這是解決定向突變的一條途徑。

3.與輻射誘變的突變譜很不相同:如輻射處理大麥,葉綠體突變譜較窄,大多為白花苗。而化學誘變,葉綠體突變譜寬,白化苗百分率下降。

4.誘變機制與輻射育種不同:輻射誘變誘變因高能射線造成,染色體結構變異廣泛。化學誘變化學藥劑與遺傳物質發生生化反應,結果多是基因的點突變。因為化學誘變誘發"點突變",所以更為適用。輻射誘變染色體或DNA是在輻射時發生的。化學誘變劑作用則是在較晚時發生,即"遲發突變"。
分子機理

一、直接以DNA為靶的誘變

(一)鹼基類似物取代

有些化學物的結構與鹼基非常相似,稱鹼基類似物。它們能在S期中可與天然鹼基競爭,並取代其位置。例如5-溴脫氧尿嘧啶核苷能取代胸腺嘧啶,2-氨基嘌呤(2-AP)能取代鳥嘌呤。

(二)烷化劑的影響

烷化劑是對DNA和蛋白質都有強烈烷化作用的物質。烷化劑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烷基硫酸酯、N-亞硝基化合物、氮芥和硫芥等環狀烷化劑和鹵代亞硝基脲等。各類烷化劑其分子上的烷基各不相同,因而烷化活性有別,有一般情況下甲基化>乙基化>高碳烷基化。

目前認為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鳥嘌呤的N-7位,其次是O-6位。而腺嘌呤的N-1、N-3和N-7也易烷化。

認為鳥嘌呤的N-7位發生烷化後可導致鳥嘌呤從DNA鏈上脫落,稱為脫嘌呤作用。致使在該位點上出現空缺,即鹼基缺失,其結果是移碼突變。

(三)致突變物改變或破壞鹼基的化學結構

有些化學物可對鹼基產生氧化作用,從而破壞或改變鹼基的結構,有時還引起鏈斷裂。

例如,亞硝酸根能使腺嘌呤和胞嘧啶發生氧化性脫氨,相應變為次黃嘌呤和尿嘧啶。羥胺能使胞嘧啶C-6位的氨基變成羥氨基。這些改變都會造成轉換型鹼基置換。但是亞硝酸雖然也能使鳥嘌呤變為黃嘌呤,但是由於黃嘌呤的配對性能與鳥嘌呤一致,故並不發生鹼基置換。

還有些化學物質可在體內形成有機過氧化物或自由基,如甲醛、氨基甲酸乙酯和乙氧咖啡鹼等,可間接使嘌呤的化學結構破壞,容易出現DNA鏈斷裂。

(四)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鏈

有些大分子能以靜電吸附形式嵌入DNA單鏈的鹼基之間或DNA雙螺鏇結構的相鄰多核苷酸鏈之間,稱為嵌入劑,它們多數是多環的平面結構,特別是三環結構,其長度為6.8′102nm,恰好是DNA單鏈相鄰鹼基距離的兩倍。如果嵌入到新合成的互補鏈上,就會使之缺失一個鹼基;如果嵌入到模板鏈的兩鹼基之間,就會使互補鏈插入一個鹼基。無論多或少一個鹼基都造成移碼突變。

二、不以DNA為靶的間接誘變

化學物的間接誘變可能是通過對紡錘體作用或干擾與DNA合成和修復有關的酶系統。

(一)紡錘體抑制

一些化學物能作用於紡錘體,中心粒或其他核內細胞器,從而干擾有絲分裂過程。誘發這種作用的物質稱為有絲分裂毒物,又稱干擾劑。無論紡錘體是部份或完全受抑制,都稱為有絲分裂效應。完全抑制時細胞分裂完全抑制,細胞停滯於分裂中期。秋水仙鹼是典型的引起細胞分裂完全抑制的物質,因此這種效應又稱秋水仙鹼效應或C-有絲分裂。有些干擾劑僅使細胞群體的有絲分裂數減少,被稱之為抗有絲分裂劑。

干擾劑不直接作用於遺傳物質,故嚴格說來並非真正的致突變物,但它同樣可誘發突變,特別是誘發與遺傳性疾病有密切關係的非整倍體,故引起密切注意,並作為致突變物的一個特殊類型來看待。

(二)對酶促過程的作用

對DNA合成和複製有關的酶系統作用也可間接影響遺傳物質。例如,一些胺基酸類似物可使與DNA合成有關的酶系統遭受破壞從而誘發突變,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在DNA合成時的不平衡也可誘發突變。再有,鈹和錳除可直接與DNA相互作用外,還可與酶促防錯修復系統相作用而產生突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