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號戰艦

勝利號戰艦

勝利號戰艦是歷史上最著名的3桅、3層甲板戰艦。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軍統帥納爾遜中將乘坐此艦指揮英國艦隊大敗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納爾遜本人受重傷陣亡。

基本信息

簡介

勝利號戰艦勝利號戰艦

英國歷史上,從1559年開始至1760年先後有5艘風帆戰艦被命名為"勝利"號。但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建於1759年一級風帆戰列艦勝利號,是 1805年10月特拉法爾加戰役中英國海軍名將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的旗艦。十九世紀初,英國為奪取海上霸權,與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多次在海上交戰,而在1805年10月21日進行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以勝利號旗艦,率英國艦隊徹底打垮了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從而墊定了此後百年間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納爾遜中將亦戰死於勝利號上。

全船總長92米,船體長60.3米,水線長56.7米,船體水線寬15.2米,甲板寬12.1米,吃水7.6米,排水量2162噸,艦上裝備火炮104門,全艦人員850人。

建造

勝利號戰艦勝利號戰艦
1758年12月13日,倫敦的海軍部下令建造12艘新戰艦,其中一艘為裝備100門主炮的主力艦,後來,該艦命名為勝利號,在1765年5月7日下水。有趣的是,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也在這一年出生。它的建造消耗了2000餘棵橡樹,38噸鐵。

裝備

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攝影圖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攝影圖
"勝利"號共裝備有102門鐵鑄大炮,可發射12磅到32磅的炮彈。此外還有兩門發射68磅炮彈的巨型短炮。單舷炮一次齊發有共發射出半噸重的炮彈,使用400磅的藥包射程超過1英里,32磅重的彈丸在最遠的射程上可擊穿2英寸厚的橡木板。側面清晰可見“勝利”號三層艦炮,更有趣的是至盡仍“整裝待發”。

服役

勝利號戰艦勝利號戰艦
下水不久,它就一直作為“預備品”直到1778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它每年航行後都要經過一次整修,1783年它再次被列入預備役名單。1789年在經過整修後重返艦隊,1796年成為了傑維斯的旗艦。聖文森特角海戰後,它被認為存在“缺陷”而退出服役,改作為醫療船。從1800年到1803年,勝利號經過了一次大的改裝之後又重返艦隊,直到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它一直是納爾遜的旗艦。它服役到1812年,此後,直到1922年,它在浦茨茅斯港一直作為一個浮動的倉庫,之後,它被拖到有名的2號乾船塢永久保存直到現在。

後記

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攝影圖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攝影圖
特拉法加海戰的勝利意味著英國又擊敗了一個海上霸權的挑戰者,在此後的一百年內,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在海上向米字旗發起挑戰。從而奠定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戰鬥結束後,“勝利”號帶著納爾遜的遺體返回英格蘭。
海戰中“勝利”號也深受重創,兩舷的炮甲板在不到百米的炮戰中幾乎全部被毀,艙室中到處是木屑、翻倒的火炮,甲板和風帆也彈痕累累。“勝利”號在英國的船塢中呆了4個月。在整修完成後,“勝利”號繼續作為英國海峽艦隊的旗艦,主要在法國外海活動,監視法國和西班牙的一舉一動。在確認法國布雷斯特艦隊已無出海決戰的能力後,“勝利”號又被派往其他地方作戰,其中包括兩次波羅的海行動。此時“勝利”號的艦長海軍上將詹姆斯·索馬勒茲
1812年11月,“勝利”號終於休息了。它下水超過40年。歷次海戰使艦身傷痕累累,因此英國海軍決定讓其退出現役。而就在“勝利”號退役前的三個星期,法國的征俄大軍被迫從俄羅斯撤退,拿破崙的帝國也已是搖搖欲墜了。“勝利”號退役後,停泊在朴茨茅斯港。
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1831年,英國第一海軍大臣托馬斯·哈代曾簽署命令,徹底拆除老朽的“勝利”號。當天哈代回家後,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他的妻子,結果妻子淚流滿面,硬是把哈代推回辦公室,讓其收回成命,從而保住了“勝利”號。
儘管“勝利”號免於拆毀,但在此後的幾十年內,它仍在朴茨茅斯的港口中停泊,充當水上倉庫和訓練艦。1889年,“勝利”號被海軍電信學校接收,作為學校的訓練場所使用。1904年學校獲得一艘新的訓練艦“大力神”號。1906年,該校和“大力神”號一起搬到查塔姆海軍基地,而“勝利”號則繼續留在朴茨茅斯。
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號的艦況一年比一年糟糕。1921年,“勝利”號船底的銅皮已脫落大半,甲板經過上百年的踩踏也搖搖欲墜。所幸的是該艦的龍骨用料紮實,經過150多年還能勉強保證戰艦不散架。此時的英國人終於想起了朴茨茅斯港中幾乎被人遺忘的這艘活化石。英國航海協會主持成立了“勝利號基金會”。在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後,英國政府同意將“勝利”號交給基金會管理,重新修繕“勝利”號,並恢復其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時的面貌,以紀念那段對英國人來說至關重要的歷史。
1922年,“勝利”號被轉移到朴茨茅斯港2號船塢——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塢之一,開始修繕工作。工程從1922年一直持續到1929年,其船體、甲板都得到全面整修,炮甲板以上部位整修最為精心,基本恢復了1805年時的面貌。而水線一下部位則因為戰艦不需要在泡在水裡,只進行了簡單的保護性搶修。修繕完成後,“勝利”號開始對公眾展出。
1941年,德國轟炸機襲擊了朴茨茅斯。一枚航彈落入存放“勝利”號的乾船塢中,船體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轟炸之後,德國廣播稱這艘老戰艦已被“徹底摧毀”,英國官方立即發表聲明闢謠。對於一艘艦齡170多年、無法出海的老爺艦,英德兩國竟然打起了宣傳戰,可見此時的“勝利”號在一定程度上象徵英國人的抵抗精神。
上世紀50年代,“勝利”號基金會出資繼續進行修繕。艦上一些原先沒有替換的老木板被經過現代技術處理的木材取代。性愛艦體結構的薄弱處,還加裝了金屬或複合材料的支撐結構。這些被替換下來的老結構、老設備也沒有隨意丟棄,而是統統存放在岸邊的庫房或展示廳中,其中包括當年被炸碎的舷側炮窗,1805年海戰中使用過的、彈痕累累的風帆,這些細節無不體現英國人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專業和細緻。

現狀

英國皇家海軍有一艘目前世界上軍齡最長的戰艦,它便是靜臥在朴茨茅斯港內有200多年歷史的“勝利”號。1805年10月,這艘光榮的古艦曾作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著名海軍將領納爾遜的旗艦,率領27艘戰艦,打敗了法國和西班牙。“勝利”號船身黑黃相間,非常醒目。由33艘戰艦組成的聯合艦隊。如今,“勝利”號雖然已不能航行,但它仍是皇家海軍現役艦。 “勝利”號古艦共有三根桅桿,前桅、主桅和後桅,其中主桅從吃水線算起高達62.5米。艦上可以展開37片帆,展開後最大面積5420平方米。艦上的各種纜索接起來長達41.6千米。它是當時英國海軍最大的戰艦。

航海史上著名的沉船殘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