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性腸梗阻

機械性腸梗阻是由於腸道內或腸道外器質性病變而引起腸管堵塞。病因可以是先天性發育畸形如腸閉鎖、腸狹窄、腸鏇轉不良、環狀胰腺、疝氣嵌頓等。後天的原因有腸套疊,蛔蟲團堵塞、腸扭轉、腫瘤壓迫、炎症或手術後腸粘連等。功能性腸梗阻是由於腸蠕動功能不良使腸內容物不能正常傳遞運送。常見於各種重症肺炎、敗血症、腸炎所致的中毒性腸麻痹或低血鉀引起的麻痹性腸梗阻。或是因腸道神經發育不正常引起的先天生巨結腸、幽門肥厚性梗阻等。

動力性腸梗阻:

凡由於神經抑制或毒素刺激導致腸壁肌肉運動紊亂,致使腸內容物不能運行,分為麻痹性和痙攣性兩類。麻痹性多見,麻痹性是腸管失去蠕動功能,可以發生在急性瀰漫性 腹膜炎腹部大手術後,腹膜後血腫、腹部創傷。痙攣性是由於腸壁肌肉過度、持續收縮所致,比較少見,如慢性鉛 中毒 ,急性 腸炎 等可以見到。

病情分析: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症,可因多種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繼則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和繼發感染,最後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意見建議:

(1)糾正脫水電解質丟失和酸鹼平衡失調脫水與電解質的丟失與病情與病類有關應根據臨床經驗與血化驗結果予以估計般成人症狀較輕的約需補液ml有明顯嘔吐的則需補ml而伴周圍循環虛脫和低血壓時則需補液ml以上若病情時不能緩解則尚需補給從胃腸減壓及尿中排泄的量以及正常的每日需要量當尿量排泄正常時尚需補給鉀鹽低位腸梗阻多因鹼性腸液丟失易有酸中毒而高位腸梗阻則因胃液和鉀的丟失易發生鹼中毒皆應予相應的糾正在絞窄性腸梗阻和機械性腸梗阻的晚期可有血漿和全血的丟失產生血液濃縮或血容量的不足故尚應補給全血或血漿白蛋白等方能有效地糾正循環障礙
在制定或修改此項計畫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嘔吐情況脫水體徵每小時尿量和尿比重血鈉鉀氯離子氧化碳結合力血肌酐以及血細胞壓積中心靜脈壓的測定結果加以調整由於酸中毒血濃縮鉀離子從細胞內逸出血鉀測定有時不能真實地反映細胞缺鉀情況而應進行心電圖檢查作為補充補充體液和電解質糾正酸鹼平衡失調的目的在於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保持機體的抗病能力使患者在腸梗阻解除之前能度過難關能在有利的條件下經受外科手術治療
(2)胃所減壓通過胃腸插管減壓可引出吞入的氣體和滯留的液體解除腸膨脹避免吸入性肺炎減輕嘔吐改善由於腹脹引起的循環和呼吸窘迫症狀在定程度上能改善梗阻以上腸管的瘀血水腫和血液循環少數輕型單純性腸梗阻經有效的減壓後腸腔可恢復通暢胃腸減壓可減少手術操作困難增加手術的安全性
減壓管般有兩種:較短的種(Levin管)可放置在胃或指腸內操作方便對高位小腸梗阻減壓有效;另種減壓管長數來(Miller-Abbott管)適用於較低位小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的減壓但操作費時放置時需要X線透視以確定管端的位置結腸梗阻發生腸膨脹時插管減壓無效常需手術減壓
(3)控制感染和毒血症腸梗阻時間過長或發生絞窄時腸壁和腹膜常有多種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梭形芽胞桿菌鏈球菌等)積極地採用以抗革蘭氏陰性桿菌為重點的廣譜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分重要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都證實套用抗生素可以顯著降低腸梗阻的死亡率
(4)解除梗阻恢復腸道功能對般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尤其是早期不完全性腸梗阻如由蛔蟲糞塊堵塞或炎症粘連所致的腸梗阻等可作非手術治療早期腸套疊腸扭轉引起的腸梗阻亦可在嚴密的觀察下先行非手術治療動力性腸梗阻除非伴有外科情況不需手術治療

病情分析:

腸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ileus)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症,可因多種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繼則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和繼發感染,最後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當然,如能及時診斷,積極治療大多能逆轉病情的發展,以致治癒.

疾病危害

腸梗阻的危害大,病情兇險,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這些危害主要是腸梗阻引起的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改變所導致。這些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有:
(1)
腸膨脹:腸梗阻發生後,腸腔內因大量氣體不能排出而積聚,導致腸膨脹。氣體的來源主要(約70%)是病人消化道進入的空氣。腸膨脹引起腸腔內壓增高,腸壁變薄,腸壁血循環受到嚴重障礙。此外,腸腔膨脹時腹壓增高,橫膈上升,腹式呼吸減弱,可影響病人的呼吸和循環功能;
(2)
體液、電解質喪失和酸鹼平衡紊亂: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膽胰液、小腸液及攝入液體約8~10L,幾乎全部被腸管(主要在小腸)吸收,僅100~200ml隨糞便排出。腸梗阻時由於頻繁嘔吐,體液和電解質嚴重喪失。臨床上出現嚴重脫水,低血容量休克。腎臟也由於灌注量不足,尿少,出現腎功能衰竭。
(3)
腸絞窄壞死:梗阻持久時腸壁張力升高,會發生腸壁的血循環障礙。首先是腸壁靜脈回流受阻,腸壁淤血,腸壁通透性增加,有相當量的血漿滲出。繼腸壁動脈血運發生障礙,甚至腸壞死、破裂;
(4)感染:腸梗阻時,腸道內細菌迅速過度增殖,菌群失調。由於腸黏膜屏障嚴重破壞,腸道內細菌亦可移位到腸外臟器,導致腸源性感染;
(5)毒素吸收:絞窄性腸梗阻產生的毒素來自細菌的產物和壞死組織分解產物。毒素通過腹膜進入血液,產生嚴重毒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

意見建議:

[1]腸梗阻的中醫治療措施通常有中藥(通里攻下為主,輔以理氣開郁和活血化瘀),有針刺等.
(一)中藥

(1)熱結腑實:腹痛突發,疼痛劇烈而拒按,腸鳴有聲,嘔吐食物,口乾口苦,大便閉結,苔黃膩,脈洪大或滑數.
治法:瀉熱通腑,蕩滌積滯.
方劑:生大黃10克,枳實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絞痛,可觸及包塊,疼痛拒按,惡寒,面色青冷,舌質淡而暗,苔白潤,脈沉緊.
治法:溫中散寒,緩急止痛.
方劑;生大黃]0克,熟附於]o克,細辛3克,枳實1.O克,厚朴10克,芒硝20克.
神經性腸梗阻(NeurosisIntestinalObstruction)也稱痙攣性腸梗阻,功能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謝爾舍米斯基病,本徵由蘇聯醫師Chercherski首先描述故又稱Chercnerski病。我國也有少數病例報導,實際本徵並不少見。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絕大部分診斷不難,在診斷困難時,可行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如發現小腸內有氣體和液平面的存在,即為湯內容物通過障礙,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的腸梗阻的X線徵象,應特別警惕,因此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絕不能單靠X線檢查來確定或否定。
治療要點是糾正由腸梗阻所致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稀的失調,進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改善梗阻上端腸段的血液循環,同時控制感染,中醫中藥、針灸治療有一定療效。
神經性腸梗阻可分為1.麻痹性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運行,見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膜後出血或感染。2.痙攣性腸壁肌肉強裂收縮,常由於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症,異物等刺激而引效。麻痹性腸梗阻的腹痛輕微,主要表現為無排便或排氣,嚴重腹脹,可引起呼吸和心跳加快以及少尿。在腸梗阻的早期可無全身症狀,當伴有反覆嘔吐後,可產生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麻痹性腸梗阻腸鳴音極度減弱或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