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學名: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是禾本科、牡竹屬喬木狀竹類植物。竿高可達15米,梢端下垂乃至長下垂,竿環不隆起;籜鞘早落,革質,籜耳小;籜舌上緣深齒裂;籜片外翻或近於直立,葉鞘外面貼生白色小刺毛;葉片大小有變異,花枝呈鞭狀,節間長2.5-3.8厘米,一側扁平,密被銹色柔毛;花枝各節叢生假小穗,小穗卵圓形,紫褐色,先端鈍,含小花;外稃類似穎片,內稃脊上生纖毛,花葯綠黃色,花絲短,子房卵圓形,遍體生毛茸,柱頭紫色,羽毛狀。果實呈卵圓形,果皮硬殼質。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自東至西,廣泛栽培於村旁寨邊。緬甸、寮國、越 南、泰國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 勃氏甜龍竹是良好的筍用竹,筍尤宜鮮食。竿可用於建築和製作筷子,但篾用價值不高。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

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 竿高10-15米,直徑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長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節環列氣根;節間長34-43厘米,幼時被以縱行排列的白色絨毛,壁厚3厘米;竿環不隆起;節內長2厘米,節內和節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絨毛環;主枝1,甚發達,惟有時可無主枝,其餘枝條纖細,能向外翻而包圍竿節四周。

籜鞘早落,革質,紅棕色至鮮黃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籜耳小;籜舌高1厘米(原記載0.5-0.7寸),上緣深齒裂;籜片外翻或近於直立,基部寬為籜鞘口部寬1/3-1/2。葉鞘外面貼生白色小刺毛;葉舌高1.5-2毫米;葉片大小有變異,長23-30厘米,寬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脈10-12對。

花枝呈鞭狀,節間長2.5-3.8厘米,一側扁平,密被銹色柔毛;花枝各節叢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團時其球徑為1.3-1.8厘米;小穗卵圓形,略具微毛,長7-9毫米,寬4-5毫米,紫褐色,先端鈍,含2-4朵小花;穎1或2片,長4毫米,寬3.5毫米,具10脈,先端具小尖頭;外稃類似穎片,長5-6毫米,具16-20脈;內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纖毛,脊間寬1.6毫米,具3脈,先端尖或具2尖頭;鱗被常缺,但有時為1或2片,存在時呈披針形或匙形,基部具3脈,邊緣生纖毛;花葯成熟時能伸出小花外,綠黃色,短而寬(長3毫米),先端具藥隔伸出的小尖頭或具筆毫狀微毛,花絲短,起初較粗;子房卵圓形,遍體生毛茸,花柱長3毫米,柱頭1或2裂,紫色,羽毛狀。

果實呈卵圓形,長1.5-5毫米,上部生毛,先端具喙,果皮硬殼質。

產地生境

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自東至西,廣泛栽培於村旁寨邊。緬甸、寮國、越南、泰國亦有分布,印度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緬甸。生長於海拔600-2000米處。

繁殖方法

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

三適選種:依照適時、適地、適種原則,選擇粒大飽滿、質量好、加工性能好的竹種進行培育,以提高出苗率。

圃地選擇 選擇土壤適宜,交通便利,有一定灌溉條件的地塊作為苗圃地。

整地栽種:在2月前對土壤給予翻墾,墾深25厘米,再將土塊擊碎,將深埋於地塊中的石頭、樹枝、雜草等撿出。按照地溝40厘米、寬2米的要求整地,針對地勢較低,容易積水的地區則應適當做高床體,若土壤較乾旱,則可根據土壤性質做低床體,以利於蓄水和排水。此後在用32.7%的土壤熏蒸劑,依照50毫升/平方米的標準與3-4千克的水混合後將其稀釋成60-80倍溶液,噴灑床體上,在用地膜覆蓋,7-10天后揭開地膜,將基質輕鬆動1-2次,保證殘留農藥得到充分揮發,即可扦插、埋稈。

栽培技術

幼苗移植:在3月後即可將種植的幼苗進行移植,在抵達苗圃地後,栽種時需露出一竹節為宜,株行距定為30厘米×40厘米為宜,每行種植7株即可,每公頃地可種植5000-7000株幼苗,栽種時需保證根舒、苗正、踏實,栽植結束後統一灌水。苗木栽種後,還應強化管理。

苗木撫育:每年10月進行一次帶墾撫育,清理竹林中較細小的、枯落的竹枝、竹桿,使勃氏甜龍竹苗木快速成長。

截桿去梢:竹苗栽種成林後,當年10月,需對其進行截桿去梢。但因甜龍竹枝幹較高,增加了截枝的困難度,因而可在母枝離地2-3米左右截枝即可,截枝後可在次年讓留存節處萌發出新側枝。

及時采筍:甜龍竹的發筍期,種植戶應及時采筍,采筍時僅需保留1-2株母竹即可,其餘均可採集,銷售或加工利用。

勃氏甜龍竹 勃氏甜龍竹

除老桿、老樁:每年年底還應及時清理筍林中的老桿、老枝,確保次年新長出的竹枝長勢更好。

擴穴鬆土:成林後,應定期沿竹蔸外側進行擴穴,擴穴時需將深度增加至25厘米,寬度增加至30厘米,再在竹叢下側培土,保證竹穴平整。

施肥:在苗木成林後每年5月左右,在竹叢兩側面冠幅邊緣開一條規模為50-100厘米溝渠,按照50-100克/叢的標準施尿素,亦可施加0.3千克複合肥,施肥結束後需澆透水。但忌將肥料直接施加在苗木旁,易燒傷竹子。

病蟲防治

勃氏甜龍竹的常見病蟲害包括筍腐病、根腐病、褐斑病等,最佳的治療方法即為使用0.1%-0.125%的甲基托布津溶液進行噴灑。針對螞蟻、蚜蟲、竹直錐象甲等蟲類的殺滅還應使用0.1%-0.125%的甲胺磷、抗蚜威、速殺2000等。

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經濟價值較高,不僅可作為筍材供食用,還可在市場銷售,竹筍本身粗大潔白,生熟可食,味甘甜,還可被用作觀賞物。此外,勃氏甜龍竹生態、經濟、社會的“綠色產業”,經濟價值較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