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第一帝

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第一帝,屬於一本圖書作品,這本圖書的出版時間:2006年5月1日。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作 者:閻崇年 著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016598


出版時間:2006-05-01
版 次:2
頁 數:385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第一帝》是作者閻崇年先生近三十年研究心血之結晶,被學術界公認為研究努爾哈赤的最權威著述,作者亦將其視作自己的學術扛鼎之作。《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第一帝》全方位立體描述了努爾哈赤的一生,從他的成長過程寫起,直至統一女真各部、創建八旗制度,促進滿族形成、建立後金政權、制定撫蒙政策等,並告訴您努爾哈赤如何成長為一個傑出人物所必備的素質:一位政治家應有的智慧和韜略;一位軍事家應有的勇敢和計謀;一位民族英雄應有的襟懷和遠略。

內容簡介

在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歷史人物的星漢中,有兩顆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顆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顆是滿洲族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奠基的清帝國,綿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與業績,不僅垂諸於中國史籍,而且載記於世界史冊。他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歷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過,瑕不掩瑜。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民族英雄。《努爾哈赤傳:正說清朝第一帝》就全方位立體描述了努爾哈赤的一生,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生動感人,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共4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天命汗》、《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清朝皇帝列傳》、《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袁崇煥傳》、《古都北京》等32部。主編《袁崇直學術論文集》、《戚繼光研究論集》、《20世紀世界滿學著作提要》、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七輯等14部。先後發表明史、清史、滿學論文20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先世與青少年時期
一、猛哥帖木兒的後裔
二、建州左衛指揮使世家
三、青少年時期的生活
第二章 “十三副遺甲”起兵
一、父祖蒙難
二、含恨起兵
三、統一建州女真
四、費阿拉“稱王”
第三章 統一海西女真
一、有利的形勢
二、古勒山之戰
三、破哈達
四、滅輝發
五、“砍伐”烏拉
六、鯨吞葉赫
第四章 並附“野人”女真
一、統一東海女真
二、統一黑龍江女真
三、對“野人”女真的政策
第五章 征撫蒙古
一、遼東蒙古勢力的衰落
二、同科爾沁部聯姻
三、與喀爾喀部會盟
四、向察哈爾部進擊
第六章 創建八旗和制定滿文
一、創建八旗制度
二、制定老滿文
第七章 建立後金政權
一、萬曆朝的衰落腐敗
二、對明朝的兩面政策
三、在赫圖阿拉稱汗
四、後金的社會結構
五、後金的法制與宗教
第八章 薩爾滸大戰
一、發布“七大恨”誓師
二、計襲撫、清
三、薩爾滸之戰
第九章 進兵遼瀋
一、智取開、鐵
二、善待時機
三、奪取沈、遼
四、占領廣寧
第十章 “計丁授田”
一、建州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計丁授田”令的頒布
第十一章 寧遠兵敗
一、遼東漢人反抗鬥爭
二、袁崇煥營築寧遠城
三、寧遠之敗
第十二章 汗位之爭
一、遷都瀋陽
二、幽弟殺子
三、改革政體
四、疽發身死
第十三章 滿族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努爾哈赤年譜
附表:明朝、後金與朝鮮紀年對照表
初版後記
附文:努爾哈赤論
再版後記

前言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滿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努爾哈赤,滿文《玉牒》①寫作■。其拉丁字轉寫為nurgaci,一般寫作nurhaci。本書援引滿文,除個別幾處外,均以拉丁字轉寫。nurgaci或11urhaci一詞,不見於《無圈點老檔》即《舊滿洲檔》或《老滿文原檔》或《滿文老檔》。在滿文體的《滿洲實錄》②、《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清太祖本紀》中,清太祖的名字為貼簽或諱闕。經我查驗:黃簽之下,空白無字。清史界有學者認為:清太祖起名時尚無滿文,時用蒙古文,其名字或為蒙古文。據查,在蒙古文中找不到它的含義。也有的學者鑒於蒙古文是在回鶻字母基礎上創製的,因之應從回鶻文去探求其語義。在回鶻文中,nur(努爾)是“光明”的意思;haji(哈吉)是“朝聖”的意思。清太祖的名字nurgaci或Burhaci,如由維吾爾語經蒙古語,而轉被滿語所吸收,那么在滿語中應當出現這一辭彙。但是,在女真文和滿文中,均未見nurgaci或nurhaci一詞。可見上述詮釋似不可通。另有一說認為努爾哈赤原意為“野豬皮”,據金啟琮先生箋示:
唯幼時曾聞滿文專家舍親松賢前輩說過,努爾哈齊系“野豬皮”之義,舒爾哈齊為“小野豬皮”,雅爾哈齊為“豹皮”。其說必有根據。後閱西伯利亞通古斯各族民俗,小兒多喜以所穿之某種獸皮之衣,以為乳名,可反證松賢之說確實無誤矣。
征之通古斯諸族民俗,羅日■《鹹賓錄》載,女真之俗,“好養豕,食肉衣皮”①,這與上述民俗相通。滿語nuheci(奴可齊),意為野豬皮。shurha(舒爾哈[齊]),意為小野豬皮。yarha(雅爾哈[齊]),意為豹皮。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即dorgon,意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爾瑪渾,即guul-mahuun,意為兔子。其嫡長孫杜度,即dudu,意為斑雀。其外甥庫爾纏,即kuurcan,意為灰鶴。上述努爾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孫、外甥的名字,都同動物有關。此外,滿族一些人物的名字也同動物有關,如馬福塔,即mafum,意為公鹿,等等。
朝鮮史籍記載清太祖的名字為“乙可赤”、“奴可赤”,似即nurhaci的對音。在《明神宗實錄》里,努爾哈赤進京貢方物、奏表文,朝廷頒敕封、賜宴賞的記載,均稱其為“奴兒哈赤”。至於朝鮮稱“奴可赤”,似為“奴兒哈赤”的急讀。在滿文創製以後,人們遂將“努爾哈赤”,對音寫成滿文體nurhaci。於是,nurhaci之意便費解。總之,nurhaci即努爾哈赤,按照滿文的本意,是“野豬皮”的意思。後來這一名字在滿洲文獻中不見出現。在《無圈點老檔》即《舊滿洲檔》里,尊稱努爾哈赤為amba genggiyen han即音譯為“安巴庚寅汗”,意譯為“大聰睿汗”。但在蒙古族中,尊稱其為“大力八圖魯汗”②,即大力英雄汗;又尊稱其為“昆都侖汗”,即恭敬汗。這都是尊其稱而諱其名。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被尊謚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又被尊謚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業高皇帝”;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再被加謚“端毅”二字;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復被加謚“欽安”二字,而成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共二十七個字。清太祖名字滿文本意的考釋,純屬學術範疇。上述陋釋,或有疑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的是邏輯理智,摒棄的是情感偏見。同時,在我國東北方言中,“齊”與“赤”同音,滿文體nurhaci應音譯作努爾哈齊,現從歷史傳承,仍稱努爾哈赤。
木有根而枝杈附,水有源而流派出。記得白壽彝先生說過:“研究學問要尋根溯源。”我學習和研究清史,先從清入關後的史料著手。但遇到諸如官莊旗地、八旗制度、清室先世、滿洲語文等問題,還需要到清入關前的史料中去尋根溯源。在研究人關前的滿族史、清代史時,努爾哈赤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我的研究興趣。我把研究之淺得寫成拙文《論努爾哈赤》①。文章經過長期塵封而公開發表後,蒙楊向奎先生函囑寫一本《努爾哈赤傳》。此事,前後斷斷續續地歷時六年,三易書稿,不揣譾陋,濫竽纂述。對努爾哈赤的研究表明,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又稱後金),實際上是清朝的雛形。後來清朝重大的治策與典制、善舉與弊政,在這裡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在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後金)的初始胚胎里,便已蘊含其後來興盛與衰敗的基因。從而得到一點啟示:努爾哈赤是一把歷史的鑰匙,它可以打開清朝堂奧宮殿之門。
我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努爾哈赤,借明朝後期東北地區做歷史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的歷史活劇,長達四十四年。努爾哈赤果敢而巧妙地利用當時民族、外交、階級、黨爭的錯綜形勢,明朝、蒙古、朝鮮、女真的複雜關係,憑藉民眾的力量,結束元明三百年女真諸部分裂局面,完成女真統一大業;推動女真社會生產力發展,頒布女真改革措施,促進滿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換;創建八旗與創製滿文,以物質和精神的紐帶,密切其內部聯繫,促使滿洲族形成為一個新的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反抗明朝貴族的奴役,建立後金政權;規定各種治策,奠下後來建立清朝的基礎;提升滿族歷史地位,改善民族文化素質;產生燦若明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語言學家;重新統一東北地區,為清朝前期抵禦外來侵略,劃定中國東北版圖,提供了歷史條件。因此,努爾哈赤為中國統一而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為東北亞的文明歷史進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當然,像其他傑出歷史人物一樣,努爾哈赤也有其歷史、文化、民族的局限,但不可苛求。既然傑出人物是歷史的,便應對其功過給予歷史的說明。
對努爾哈赤的歷史評價,歷來眾說紛紜,褒貶互異。明朝官私文獻罵他為“奴賊”,清朝御用史家則奉他為“聖賢”。他們出於朝政角立、民族偏見、利益衝突、唯心史觀,自然不能對努爾哈赤作出公允的評價。在評論努爾哈赤時,他們各執一端,或為了反題而捨棄正題,或為了正題而捨棄反題。清朝覆亡,民國建立。辛亥人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旨趣,雖包含合理核心,卻夾裹悖理雜質。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使努爾哈赤之研究,半是政治宣傳,半是學術探索,不能把正題與反題中所含的真理要素統一成為一個合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因極左作祟,帝王將相多在掃蕩之列,也無法對努爾哈赤作深入認真的研究,更難對其作出公正的評價。所以,從清宣統帝退位後的七十年里,沒有見到一篇評價努爾哈赤的學術論文,也沒有見到一本記述努爾哈赤的學術傳記。這個學術史上的空白,需留待歷史學家去填補。
本書主要依據《滿文老檔》、《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明朝皇帝實錄》和《李朝大王實錄》中的有關史料,參酌官私記載、檔案榜文、金石譜乘、文集圖錄,進行左右採獲,分類排比,錯綜考衡,評量詮釋,以年為經,以事為緯,將努爾哈赤一生主要的行言與活動、事功與錯失,作一個概略敘述,力求復原其本來面貌。但本書不是研究努爾哈赤的終結,恰恰相反,它只是研究努爾哈赤的開始。
精彩書摘
在赫圖阿拉居住的塔克世,有五子一女。他的正妻是阿古都督的女兒,姓喜塔拉氏,名額穆齊。喜塔拉氏誕育三子一女:長子努爾哈赤,三子舒爾哈齊,四子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後來清朝尊喜塔拉氏為宣皇后。塔克世的繼妻納喇氏,名肯姐,是哈達貝勒萬所養的族女,為人刻薄,只生育一個兒子,即第五子巴雅喇。塔克世的另一個妻子李佳氏,為古魯禮女,也養育一個兒子,即第二子穆爾哈齊。
塔克世的家庭在當時女真族中是一個中產之家。家裡蓄養著一些阿哈。“阿哈”是滿文aha的對音。有時也叫包衣阿哈或包衣,其滿文體為booi aha或booi。阿哈、包衣阿哈或包衣就是奴隸或奴僕。他們在家裡為主人擔水、砍柴、舂米、燒飯,並在田地里春耕植谷,秋成刈獲;農作之外,還進行採集放牧,捕魚打獵。
像其他女真人家一樣,塔克世家住的是泥草房,房子外面圍有木柵。住室內南西北三面用土坯砌有火炕(俗稱“轉圍坑”),窗從外關,窗紙糊窗外,煙筒叫呼蘭①,用中空的圓木製作,設在後面。室內的配置,後來楊賓有記載:“開戶多東南,土炕高尺五寸,周南西北三面,空其東。就南北炕頭作灶,上下男女各據炕一面。夜臥,南為尊,西次之,北為卑。”②西炕牆上供祭祖的“板子”,並設香盤,祭祀祖先。院落的東南角,立一根一丈多高的木桿,俗稱“索羅桿子”,供祭天、祭神之用。這種習俗,影響到清軍入關後,如北京紫禁城坤寧宮屋內南西北接繞三炕,窗外糊紙,宮前東南方有神桿。塔克世信奉薩滿教①。薩滿教是我國東北滿一通古斯語族諸民族中普遍信奉的一種原始宗教。薩滿的滿文體為saman,意為巫。薩滿祭祀與設桿祭天結合,後發展成為祭堂子。“堂子是薩滿祭祀,主要是祭天”②。
當時女真人家的習俗,男子剃髮垂辮,身穿袍褂,袖口前長後短,俗稱馬蹄袖,身束腰帶,足登軌革拉③。婦女為天足,著長衫,袖口狹窄,後來俗稱旗袍。女真人男女都擅長騎射。兒童初生時,懸掛弓箭於門前,象徵著他未來成為一個優秀的射手。六七歲的男孩,就用“斐闌”習射。《滿洲源流考·國俗》記載:“小兒以榆柳為弓,日斐闌,剡荊蒿為矢,翦雉翟雞翎為羽,日鈕勘。”④稍為長大,就騎馬彎弓,馳射山林。女子也騎射成風,英姿颯爽。騎射之餘,兒童們圍坐擲“羅羅”。“羅羅”為滿語lolo的對音,是一種戲骨,常以機智取勝。努爾哈赤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鍛鍊得體格壯健,勇敢頑強,棚智沉著,弓馬嫻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