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功能食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際生命科學研究院歐洲分部的一個由歐洲專家組成的項目小組採用如下功能食品定義:“一種食品如果可以令人信服地證明對身體某種或多種機能有益處,有足夠營養效果改善健康狀況或能減少患病,即可被稱為功能食品。”如果一種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應,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營養素;如果一種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為日常膳食補充劑攝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營養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現出來:一些是有一定營養功能但卻不是人體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麼營養價值也沒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學品)。實際上真正既能補充營養元素(如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營養),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們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調解消費者的身體機能,又能減少他們患病的危險。中國功能性食品定義同保健食品,是指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 、 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 。 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 , 具有調節機體功能 , 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 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 、 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基本信息

定義

功能食品主要是歐美、日本對能夠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或減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種稱謂,國內更多的是對保健食品的定義。

功能食品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可調節機體的功能,又不以治療為目的 。

中國功能性食品定義同保健食品,是指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中國目前較流行的是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潤腸通便、緩解體力疲勞、減肥、提高免疫力及祛黃褐斑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分類

功能食品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的首要功能是有營養。第二功能是使用時具有感官享受,即利用食品的色、香、味增進食慾。更重要的是第三功能,調節人體生理活性的功能。功能食品中真正起生理調節作用的成分稱為生理活性成分或功能因子,它們有上百個品種,八個大類,分別是功能性甜味劑、活性寡糖、活性多糖、活性油脂、生物抗氧化劑、活性多肽、活性蛋白、乳酸菌類及其他活性成分。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新的功能因子還在陸續地發現。目前中國的功能食品依據它們調節的功能分為24個類型,分別是調節血脂、免疫調節、抗氧化、延緩衰老、抗疲勞、耐缺氧、輔助抑制腫瘤、調節血糖、減肥、改善睡眠、改善記憶、抗突變、促進生長發育、護肝、抗輻射、改善胃腸功能、改善營養性貧血、美容、改善視力、促進排鉛、改善骨質疏鬆、改善微循環、護髮、調節血壓。

發展概況

功能食品是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因而其發展水平與各國和地區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相一致。

綜觀各國功能食品的發展歷程,大多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初級起步階段、迅速發展階段和規範提高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功能食品的科學性、功能性不斷提高,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形成了三代功能食品。

(1)第一代功能食品

第一代功能食品為初級功能食品,僅根據食品中的營養素成分或強化的營養素來推知該類食品的功能,未經嚴格的實驗證明或嚴格的科學論證。這代功能食品大多建立在經驗基礎上或傳統的養生學理論之上。這代功能食品包括各類強化食品及滋補食品。

(2)第二代功能食品

第二代功能食品指經過動物和人體實驗證明其具有某種生理調節功能的食品。第二代功能食品比第一代功能食品有較大的進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學的實驗基礎。為了保證其功能的穩定、可靠,其生產工藝要求更科學、更合理,以避免其功效成分在加工過程中被破壞或轉化。

(3)第三代功能食品

在第二代功能食品的基礎上。還需要確知具有該項功能的功能因子(或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及其含量。第三代功能食品應具有明確的功效成分,含量應可以測定,作用機理清楚,研究資料充實,臨床效果肯定等特點。

一、國外功能食品的發展狀況

德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發展保健食品,1927年成立了飲食改善協會,又於1944年創立了世界第一家飲食改善學校,專門培養食品改善和營養方面的人才,該校的畢業生廣泛分布於食品工廠、食品商店、醫院、社區等有關部門,對促進德國的保健食品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德國的保健食品由專業生產廠家和傳統食品生產廠家生產,目前保健食品生產廠家近千家,其中Eden公司和Schoenen—berger公司為知名大型專業生產企業,其產品達2500餘種,產品市場占有率超過10%。在保健食品消費階層上,主要是城市居民和較高收入者,其中10%的人定期消費保健食品。在德國各類保健食品中,自然食品(穀物類食品、麵包、果汁、動植物油脂)占50%,低熱量、低鹽、低糖食品占20%,維生素食品與保健茶(如菊花茶、茴香茶等)占20%,其他占10%。

美國是世界上功能食品工業發展較早的國家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初期。1936年,美國就成立了全國健康食品協會,開始了健康食品的起步階段。但是,美國健康食品的真正快速發展,還是近30年的事。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在健康方面的投資普遍加大。據資料統計,美國1970年保健食品的總銷售額僅為1~億美元,1980年為17.7億美元,1983年達34億美元,14年問提高了20倍。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銷售額已突破700億美元,10多年又增加了20倍。由於健康食品銷售額的增加,許多食品企業開始轉向生產保健食品,目前生產企業總數已超過600餘家,大型批發企業180多家,經營品種15000種以上。

日本的功能食品起步雖然較晚,其歷史不過20餘年,但發展速度很快,大有後來居上之勢。1987年日本文部省和農林水產省第一次在政府有關檔案中使用了“功能食品”這一名詞,這類食品從此開始逐漸被政府認可,並得到重視。同年政府有關部門又先後成立了一些機構,加強了政府對這類食品的管理和指導。從此,功能食品在日本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日本食品工業中一個獨特高速成長的領域,僅1987年功能食品銷售總額就達5000億日元,僅次於美國,是德國的兩倍以上,1991年其銷售總額達到10000億日元。日本現有功能食品生產企業3000~4000家,產品有3000餘種,主要產品有蜂王漿、小球藻、大麥胚芽油、維生素C維生素E製品、植物蛋白、豆乳、魚油、鈣類食品、烏龍茶等。銷售渠道採用專營商店、超級市場、藥店等多種形式。

二、中國食品的發展狀況

我國的功能食品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國自古就有“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之說,功能食品可能起源於我國的“藥食同源”學說和養生學理論的“食養、食療、食補”學說。但是,當時的功能食品偏重於實踐經驗,缺少功能機制的研究。我國現代功能食品的發展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1984年中國保健品協會成立後,功能食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發展。到1991年,我國功能食品生產企業近千家,產品不下2000種,年產值25億人民幣,到了1994年,有關企業已超過3000家,產品3000餘種,年產值達300億人民幣,大約占食品生產總值的10%。1996年3月,衛生部發布了《保健食品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了我國保健食品的定義,並對保健食品的研製、生產、審批、銷售和廣告宣傳做出了明確規定。此後,衛生部和國家技術監督局一系列有關功能性食品的法規性檔案先後發布並實施,政府有關部門對功能食品的生產和經營依法進行了整頓,使我國功能食品的發展走上了法制化軌道。目前,我國功能食品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並且已經在人們的膳食結構和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生理效應

功能食品有特殊的生理效應,它的主要成分是常量營養素;功能食品更多的是作為日常膳食補充劑攝入,它的基本成分是微量營養素。功能食品也能以如下食品成分的形式呈現出來:一些是有一定營養功能但卻不是人體所必需的成分的食品(如某些低聚糖);另一些甚至是什麼營養價值也沒有的食品(如活微生物和植物化學品)。實際上真正既能補充營養元素(如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營養),又兼具享受功能的是我們每日的膳食,它既能調解消費者的身體機能,又能減少他們患病的危險。

功能因子

膳食纖維

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
功能作用:

①腸道健康作用:緩解便秘,促進益生菌生長,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性;.

②血糖調節和2型糖尿病預防的作用;

③飽腹感和體重調節作用;預防脂代謝紊亂;影響礦物質吸收;預防某些癌症作用。

低聚糖

常見的功能性低聚糖通常包括低聚異麥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水蘇糖、棉籽糖、低聚殼聚糖、低聚龍膽糖、低聚帕拉金糖等。

功能作用:

①促進腸道雙歧桿菌增值,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改善腸道功能;

②抑制內毒素、保護肝臟功能;

③調節胃腸功能,防治便秘和腹瀉;預防齲齒;降低血清膽固醇,降低血脂血壓等。

糖醇

山梨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乳糖醇、赤蘚醇、異麥芽酮糖醇等。

功能作用:

①預防齲齒;

②不影響血糖值;

③促進鈣吸收。

多不飽和脂肪酸

主要包括:α-亞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在第6個碳原子上的稱為ω-6系列PUFAs,主要有:亞油酸(LA)、二高-γ-亞麻酸(DHGLA)、γ-亞麻酸(GLA)和花生四烯酸(AA)等;此外還有ω-7系列、ω-9系列:二十碳三烯酸(Meadacid)等)等。

功能作用:

①心腦血管疾病;

②抗炎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猝死;

③促進視力發育及生長發育等。

蛋白質和胺基酸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胺基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功能作用:

①構成人體細胞和組織的重要成分;

②構成體內多種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質,如蛋白類酶、蛋白類激素、肌纖凝蛋白、肌鈣蛋白、肌動蛋白等;

③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及多種生命活動;

④供給能量,提供特殊胺基酸。

酚類

兒茶素、原花青素、槲皮素、花色苷、大豆異黃酮、薑黃素綠原酸、白藜蘆醇等;

功能作用:

①抗氧化;

②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③降低腫瘤發生風險,等。

複合脂質

(大豆,磷脂,卵黃脂)

改善血清脂質代謝,預防動脈硬化,改善肝臟脂質代謝功能.

乳酸菌類

功能作用:①整腸②降低膽固醇③防止乳糖不耐症

礦物質

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為常量元素;等屬於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①構成機體組織的重要組分,如骨骼和牙齒;

②維持正常滲透壓和酸鹼平衡;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

③構成酶的成分或激活酶的活性、參與血液凝固過程,等。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為:

①酶和維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

②構成某些激素或參與激素的作用;參與基因的調控和核酸代謝;

③特殊的生理功能,等。

對功能食品和功能因子的研究工作還遠遠達不到完善的階段,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