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綜合複習

一、知識提要:
力學主要研究物體的受力與運動之間的關係,物體的受力及初始條件決定了物體的運動情況。
1、力和運動的關係
關於物體的受力特徵、運動類型、運動規律等,要通過歸納和總結,構建起知識體系的框架,做到融會貫通。
2、解決力學綜合問題的三種思路
力學的主要物理規律有:共點力的平衡條件、運動學的基本規律、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等。解題時對所涉及到的物體和系統,應能明確問題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能夠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圖景、運動圖景和能量圖景,上述兩大方面是解決力學綜合問題的基礎。
根據力學的基本規律,可以總結得到解題的三條基本思路:
(1)牛頓運動定律結合運動學規律解題。這適合於解決恆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如勻變速運動(直線或曲線),對於變力作用下的複雜運動,運動學規律就難以奏效了。
(2)從動量角度出發,運用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解題,動量是狀態量,動量守恆不涉及物體的過程量,所以尤其適用於變力作用下的複雜變化,如打擊、碰撞、爆炸等瞬時作用(或時間很短)的問題。當然,對恆力的持續作用問題,也可以從動量的角度來解決。
(3)從能量的角度出發,運用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解題,動能、勢能、機械能都是狀態量,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涉及物體的始、末狀態,而不涉及到具體過程和過程量,從而避免了分析過程量(諸如s、a、t等)所帶來的複雜性,使解題過程得以簡化,對於恆力或變力、持續作用或短暫作用、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都可以從能量的角度來解決,而且越是複雜多變的用牛頓定律和運動學規律難以解決的問題,用能量來解決就越顯得簡便。
在解力學綜合題時,應優先考慮從能量和動量的角度著手,選好研究對象,明確物理過程,分清初態、末態,可把動量和能量的相關規律結合求解,不要看到力學問題,就想到用F=ma和運動學的規律,而不進行思路選擇,這種傾向應注意克服。
3、功和能
功和能是力學範圍內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概念,要明確常見的力做功各有什麼特點,明確做功與能量轉化之間的關係——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某種力所做的功和特定形式的能量轉化相對應,應該明確這種能量轉化的對應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功和能之間的內在聯繫,為熟練套用打下紮實的基礎。
常見的力做功特點及所對應的能量轉化關係見下表:
名稱
計算公式
特點
能量變化
重力功
WG=mgh
與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Ep變化
WG=-ΔEp
彈力功
WT= 彈x
= kx2
(適用於彈簧的彈力)
與路徑無關
彈性勢能Ep變化
WT=-ΔEp
摩擦力功
Wf=fs
W淨=-f·Δs
與路徑有關
一對靜摩擦力所做總功恆為零
一對滑動摩擦力做總功恆為負
系統內能變化
|W淨|=ΔE內
電場力功
(電流的力)
WE=qUAB
=q(UA-UB)
勻強電場WE=QED
(WE=IUT)
與路徑無關
(與用電器性質無關)
電勢能E變化
WE=-ΔE(靜電場)
磁場力功
W安=F安s
W洛=0
消耗的能量由電場能轉換而來,不是由磁場能轉換而來
電場能變化
|W安|=ΔE電
分子力功
r>r0時,當r↑,W<0;
r↓,W>0
r<r0時,當r↑,W>0;
r↓,W<0
分子勢能Ep變化
W=-ΔEp
核力功
原子核→自由核子,W<0,吸收能量
自由核子→原子核,W>0,
釋放能量
核能E變化
ΔE=Δm·c2
二、典型例題解析:
1、解決力學問題的三大思路:
例1、質量m=1kg的滑塊放在質量為M=1kg的長木板左端,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木板長L=75cm,開始時兩者都處於靜止狀態,如圖一所示,試求:
(1)用水平力F0拉小滑塊,使小滑塊與木板以相同的速度一起滑動,力F0的最大值應為多少?
(2)用水平恆力F拉小滑塊向木板的右端運動,在t=0.5s內使滑塊從木板右端滑出,力F應為多大?
(3)按第(2)問的力F的作用,在小滑塊剛剛從長木板右端滑出時,滑塊和木板滑行的距離各為多少?(設m與M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與它們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解析:
在(1)中,m與M以共同速度運動,也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木板M受滑塊對它的靜摩擦力f,當f達最大值fm=mmg時,M有最大加速度aM,求出aM,要使滑塊與木板共同運動,m的最大加速度am=aM,再把m運用牛頓第二定律,便得到F0的最大值。
(2)要把m從木板上拉出,拉力F應大於F0,則此時m與M具有不同的加速度。由m與M的位移關係及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m與M的各自加速度a1和a2。因為木板受滑動摩擦力f=mmg,由f=Ma2可直接求得a2.求出a1後,對m由牛頓第二定律就可求出拉力F。
(3)因滑塊m和木板M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又a1、a2和t均已知,由運動學規律就可求得位移s1和s2.
解:
(1)對木板M,水平方向受靜摩擦力f向右,當f=fm=mmg時,M有最大加速度,此時對應的F0即為使m與M一起以共同速度滑動的最大值。
對M,最大加速度aM:
aM= =1m/s2.
要使滑塊與木板共同運動,m的最大加速度am=aM,對滑塊有
F0-mmg=mam
所以 F0=mmg+mam=2N。
即力F0不能超過2N。
(2)將滑塊從木板上拉出時,木板受滑動摩擦力f=mmg,此時木板的加速度a2為
a2= =1m/s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有(m與M均為勻加速直線運動)
木板位移 s2= a2t2 ①
滑塊位移 s1= a1t2 ②
位移關係 s1-s2=L ③
將①、②、③式聯立,解出a1=7m/s2.
對滑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mg=ma1
所以 F=mmg+ma1=8N。
(3)將滑塊從木板上拉出的過程中,滑塊和木板的位移分別為
s1= a1t2= m。
s2= a2t2= m。
講評:本題亦可由能量和動量的觀點來解,如對(2)、(3)兩問,利用動能定理,有
對m Fs1-mmgs1= mv12 ①
對M mmgs2= mv22 ②
再由動量定理,有
對m Ft-mmgt=mv1 ③
對M mmgt=Mv2 ④
s1-s2=L ⑤
上述5式聯立,即可解得F、s1、s2、v1和v2。
例2、如圖二所示,質量為m=20kg的重錘,從高為h=0.8m處自由落下,打在質量M=20kg的木樁上,設錘與樁為完全非彈性碰撞,木樁受到的平均阻力f=1200N,問錘能將木樁打下多少距離?(取g=10m/s2)
解析:需把整個過程分解為三個物理過程:第一階段是重錘自由下落,機械能守恆;第二階段錘與樁發生碰撞,因為碰撞時間很短,可以忽略在這段時間內重力和阻力的衝量,所以認為系統的動量守恆;第三階段錘和樁一起向下做勻減速運動,直到停止,可由動能定理求解位移。
設錘剛與樁相碰時速度為v1,由機械能守恆,有
mv12=mgh,v1= =4m/s.
錘和樁碰撞過程,系統的動量守恆(近似),由動量守恆定律,有
mv1=(M+m)v2,v2= =2m/s.
錘和樁一起向下做勻減速運動,經位移s而停止,對錘和樁整體運用動能定理,可得
(M+m)gs-fs=0- (M+m)v22
解得s=0.1m.
講評:
本題從能量和動量的觀點出發,套用機械能守恆、動量守恆定律和動能定理,很簡捷地求得了結果,當然,對錘的自由落體過程和錘與樁一起勻減速運動的過程,也可以從第一條思路出發,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規律來求解,同學們可以比較這兩種解法的優劣。
例3、在光滑的水平軌道上有兩個半徑都是r的小球A和B,質量分別為m和2m,當兩球心間的距離大於l(l比2r大得多)時,兩球間無相互作用力;當兩球心間距離等於或小於l時,兩球間有恆定斥力F,設A球從較遠處以初速v0正對靜止的B球開始運動,如圖三所示,欲使兩球不發生接觸,則v0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解析:A、B間距離為s,在s≤l時,A、B間有斥力F作用,A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因開始有vA>vB,故A、B間距離s越來越小,當A與B剛好接觸(s=2r),若有vA=vB,則為臨界狀態,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結合A、B從開始有斥力作用到剛接觸時的位移關係,便可以求出v0所滿足的條件,也可從能量的觀點,運用動能定理結合位移關係,求出v0.
(1)由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規律解
設經過時間t,A球剛好追上B球,如圖四所示。
由牛頓第二定律,A、B球的加速度分別為:aA= …………①
aB= …………②
因A做勻減速運動,B做勻加速運動,所以有
sA=v0t- aAt2 …………③
sB= aBt2…………④
由A追上B時的位移關係,有 sA+2r=sB+L…………⑤
由上述五式聯立,可得 t2-v0t+(L-2r)=0.
這是一個關於時間t的二次方程,要使A、B不接觸(即A追不上B),方程應該無解,即根的判別式Δ=b2-4ac<0.
則 Δ=v02-4× ×(L-2r)<0
得 v0< .
(2)從能量和動量的角度求解:
對A球,由動能定理有:-FsA= mv2- mv02 …………①
對B球,由動能定理有:FsB= ·2m·v2 …………②
對A、B組成的系統,滿足動量守恆:mv0=(m+2m)v………… ③
A、B兩球不接觸的條件是:L+sB-sA>2r …………④
由上述4式聯立,即可解出:v0< .
講評:
比較上述兩種解法,可以看出第(1)種解法較為繁瑣,數學思想較為突出,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2)物理思想突出,由兩球不接觸的臨界條件vA=vB=v及位移關係,再由動能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很便捷地求得了v0.
總結例1到例3中的解法,可以發現,由牛頓定律和運動學規律求解時,方程中出現的加速度a、力F、時間t、速度v0及vt等,都是瞬時量;而由動量和能量觀點解題時,方程中出現的動能 mv2、動量mv均為狀態量。套用守恆定律解題可以避免出現瞬時量,無須關注、分析過程的細節(指一些瞬時量的變化情況,但並不是不需要分析物理過程,物體過程的分析是必要的,因為需要確定守恆條件和狀態量)。特別是當物理過程中出現變力時,物體的加速度會不斷變化,這時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規律就難以奏效了,在高中階段用運動學方程是無法求解的,而使用動量守恆和能量守恆恰能克服上述的缺點,如對打擊、碰撞等短暫作用的問題,顯然要由動量守恆來解決。
綜上所述,我們在解決力學綜合問題時,一定要先理順解題思路,思考的順序是:首先要考慮能否用守恆定律處理(動量守恆和機械能守恆);其次考慮能否用定理處理(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最後再考慮用動力學方程和運動學方程處理,通常要先理順解題思路,使思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這樣可以少走彎路,避免盲目求解。
2、整體法和隔離法
(1)用隔離法解題
例4、如圖五所示,木塊A和B用一輕彈簧相連,豎直放在木塊C上,三者靜置於地面上,它們的質量之比為1:2:3,設所有接觸面都光滑,當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木塊C的瞬時,A和B的加速度分別是aA=_________與aB=__________。
解析:用隔離法分別研究A、B受力情況,令A、B質量為m與2m,對於A,受彈簧彈力FA和重力mg,且FA=mg.
對於B,受重力2mg,彈簧彈力FB=FA=mg,木塊C的支持力NB,NB=2mg+FB=3mg.
當木塊C抽去瞬時,A的受力狀況並未改變,故aA=0。而B所受的支持力NB立即消失,則aB=3mg/2m=1.5g.
評析:用隔離法解題時,
要根據題意確定研究對象,然後將被研究的物體從物體系中隔離出來,從力的性質及運動和力的關係上分析物體的受力。
(2)用整體分析法解題
事物的整體化處理包括兩個方面:研究對象的整體化和物理過程的整體化。如果系統內部各物體的作用比較複雜,而整個系統與外界的作用又比較簡單,或者我們所關心的是系統整體與外界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系統內部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常使研究對象整體化,如果物理過程比較複雜,我們所關心的並不是過程的全部細節,而是過程的某個或某些特性,或過程的始末狀態時,常將物理過程整體化,如碰撞問題、爆炸問題等。
例5、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個三角形木塊abc,在它的兩個粗糙斜面上分別放兩個質量m1和m2的木塊,m1>m2,如圖六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塊和兩物體都是靜止的,則粗糙水平面對三角形木塊( )
A、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確定,因為m1、m2、q1、q2的數值並未給出
D、以上結論都不對
解析:採用研究對象整體化方法。
斜面和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受到重力是(M+m1+m2)g,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地面支持力是N,方向是豎直題向上的,其合力為零,在水平方向系統不存在相對水平面的運動趨勢,從而f=0,正確答案是D。
例6、密度為0.6×103kg/m3,質量為0.12kg的木球,從離水面高10m處自由落下,若空氣阻力不計,則木球能落入水中多深?(取g=10m/s2)
解析:物體經歷了兩個運動過程;先是自由落體運動,只受重力作用,然後在水中做勻減速運動,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考慮整個過程,有ΔEk=0
根據動能定理有:mg(H+h)-F·h=0
式中F=r水gV=r水g·
代入數據,得h=15m。
(3)隔離分析法與整體分析法結合
隔離法與整體法有不可分割的辯證關係,處理問題不能絕對化,對於一些較綜合、較複雜的題目,就必須將兩種方法巧妙結合起來。
例7、如圖七所示,一質量為M,傾角為q的楔形木塊,靜置在水平桌面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m,一木塊質量為m,置於楔形木塊的斜面上,物塊與斜面的接觸是光滑的,為保持物塊相對斜面靜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塊,此水平力的大小等於___________。
解析:對於由斜面和物塊構成的物體系,可列式:F-m(M+m)g=(M+m)a
對於物塊:mgtanq=ma
∴F=m(M+m)g+(M+m)gtanq
=(M+m)g(m+tanq)
例8、如圖八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金屬桿上套一質量為m的金屬環,用質量不計的細線吊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對m施加平行於桿的力使m做勻加速運動,細線與豎直方向成a角,一切阻力不計,求水平拉力F=?
解析:以整體為研究對象,則F=(M+m) a…………①
以M為研究對象,則
由①②③解得F=(M+m)gtana
例9、如圖九所示,實線是一列簡諧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線,細線是0.2s後它的波形圖線,這列波可能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
解析:如果波向右傳播
v=
=20(n+ )m/s
如果波向左傳播
v=
=20(n+ )m/s
(n=0,1,2,3…)
故波的傳播速度是:20(n+ )或20(n+ )m/s,(n=0,1,2,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