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作家]

劉靜[作家]

劉靜,筆名劉政,女。山東省煙臺市人。中國共產黨員。1993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9年應徵入伍,歷任總參第三通信團班長、分隊長、副教導員,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編輯。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走好你的路》,中篇小說《飄蕩》、《你在哪裡等我》等。中篇小說《父母愛情》獲1996年全軍新作品一等獎及1998年《中華文學選刊》獎,《尋找大爺》獲1998年《解放軍文藝》獎。現(2008年)供職於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

基本信息

簡介

劉靜當女兵時的劉靜
劉靜是從山東省走出來的作家,劉靜的中篇小說《父母愛情》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長篇小說《戎裝女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是劉靜積累多年的一次發力,這部50餘萬字的大部頭小說顛覆了中國傳統的閱讀經驗,突破了軍事文學所慣常反映的金戈鐵馬、兵戎相見,而是以新的視角,在新的領域裡向讀者展示了軍事文學創作的另一種可能。小說主人公是一個英姿颯爽的女大校,而劉靜也是一個從部隊走出來的漂亮女人。

劉靜是從小就有寫作的愛好,特別是上國中以後,語文老師在劉靜的周記上大段大段的評論讓劉靜對寫作更有信心。可以說,國中的語文老師給了劉靜寫作的最初啟蒙。到了部隊以後,經常出黑板報,寫點小文章。一次,領導安排寫一篇報告文學《這裡有一群年輕的女兵》,這篇文章獲獎了,劉靜也到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

作品集

《戎裝女人1》 《戎裝女人2》 《戎裝女人3》 《戎裝女人4》 《戎裝女人5》 《戎裝女人6》 《戎裝女人7》 《戎裝女人8》 《戎裝女人9》 《戎裝女人》 《父母愛情》

軍旅作家

劉靜劉靜——《戎裝女人》
劉靜的50萬字的長篇小說《戎裝女人》在建軍八十周年於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

女兵在中國社會上一直是一個特殊群體。小說的主要人物呂師,15歲不到就離家來到軍營當話務兵,那種清水掛麵似的短髮,忠貞不渝地留了將近二十年,更不要說穿戴了。女兵和女人一字之差,其內涵和深度卻相距甚遠,其間埋藏著無限的人生曲折和生活智慧。女大校呂師的故事從她走馬上任某通信總站政治部主任才真正開始。
劉靜說,女大校呂師這個人物在她心裡待了整整十二年。可見她放不下這個人物,又一時拿不準這個人物。劉靜相信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她被若干問題困擾著,其中必定有一條:女大校能否在千軍萬馬中走過“獨木橋”,成長為將軍。小說中呂師的父親關心這個問題,呂師的丈夫、兒子關心這個問題,呂師的兄弟姐妹也關心這個問題。劉靜相信讀者同

劉靜劉靜

樣關心這個問題。這仿佛是個謎,大家都在盼著等著將謎底揭開。但誰都沒有去想,這個正處在更年期的女人,除了需要“將軍”頭銜,更需要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呵護。在這一前提下,當讀到她的小姐妹江山逗趣、鼓勵她“紅杏出牆”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好笑,而是品出了一絲淡淡的愁緒。

《戎裝女人》這部小說以日常化的敘事方式,讓讀者走近軍營生活,走到軍人身邊,這裡雖然沒有發生什麼重大事件,但矛盾卻無處不在、無法迴避。性別矛盾,是眾多矛盾的核心。呂師無疑是軍事人文背景下最優秀的女人,性別使她贏得別人的尊重,也不斷給她帶來麻煩。但作為一個愛美、憧憬美的女人,呂師也有浪漫的情感需求,也不乏內心的波瀾,比如她喜歡新一代通信兵劉敏的天生麗質,進而說,軍營中就應該出這種明眸皓齒的美女,不施粉黛,依然可人。在呂師心目中,這是女人上乘的境界。但“戎裝”的確也給她的性格染上了特殊的色彩:正直、無私;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陷入矛盾,卻不甘苟且。

劉靜女兵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正規部隊的編制序列中,通信兵是女軍人最集中的地方。她們直接參與軍隊作戰指揮的通信保障工作,曾經被毛主席喻為軍隊的千里眼、順風耳。可以這樣說,女通信兵是女軍人中的正規部隊。劉靜寫《戎裝女人》這部小說,一落筆就寫通信兵,這當然不是一種偶然。這裡面寄託著她對這一群人的特殊情感,她進入她們的內心,也就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情感是文學的靈魂,軍旅文學也不例外。因此,劉靜在她的創作談中毫不諱言地說:呂師幾乎應該算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她總是在熱鬧散盡的時候,悄無聲息地坐在我的對面,欲言又止,欲罷不能。她要對我訴說什麼呢?我好像知道,但又說不清楚。

和平年代,軍人作為一種職業,對他們的書寫應該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也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一個新課題。基於《戎裝女人》歸屬軍旅文學這一事實,劉靜還想補充一點,軍旅作為文學的書寫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成功的作品並不在少數,但它不應成為作家身份和小說思想的特殊注釋。當讀者讀一部小說,比如說,讀《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的時候,根本不會考慮它寫的是什麼題材,小說自身提供給讀者的深刻的經驗才是藝術審美的關鍵。

談創作

劉靜劉靜創作稿子
劉靜當編輯的時候就是負責長篇小說,一遍一遍地讀作者的來稿,提出修改意見,感覺好像自己也能寫,多年的積累讓我也有傾訴的欲望,在先生的鼓勵下,就開始了真正的創作。

劉靜這部小說僅寫了三四個月,但故事在劉靜心中已經想了很多年。當年劉靜當的就是通訊兵,部隊里有很多優秀的女軍人,很多是大校級別。搞醫的、搞文藝的都有女將軍,但通訊兵中沒出一個女將軍,用山東話說,劉靜就不得勁,當時就有想法塑造一個優秀的女軍人形象。這也就是劉靜創作這部小說的緣起吧。

劉靜在故事情節中加上一點“顏色”是長篇小說的套路,當初劉靜在設計他們倆的關係時也有點猶豫,正好劉靜接到一個簡訊,是說“第四者”感情的,大概的意思就是“第四者”是一種比情人遠一點,比同事近一點的關係。劉靜想正好可以放在呂師同王恩江的身上,王恩江雖然是從農村來的,但他無疑是非常優秀的,呂師同他共事多年,難免會產生一點“第四者”的感情。

劉靜的這部長篇小說《戎裝女人》完全是劉靜的先生逼出來的,劉靜大笑著說。她說自己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完全是因為好玩,她在北京市有一大幫朋友,只要是其中的一個想出去玩,最先打電話約的朋友肯定是她。時間就這樣玩過去了,大部頭的作品沒出了幾個。劉靜說:“自己不著急,反倒是自己的先生著急起來。”後來先生到了痛心疾首的程度,劉靜也不勝其煩,就立志要寫一部長篇小說出來看看。

在北京市寫作肯定是不行的,劉靜的先生給她支了一招,到安靜的丹東去寫。2005年7月,劉靜就打點行囊,把自己“發配”到了丹東安心寫作。

用了一個月(2007年7月至8月)的時間,《戎裝女人》已經寫了有10萬字,劉靜自己也感覺進入狀態了,心想即使再回到北京市,應該也不會受到什麼干擾了。劉靜說,回到北京市以後,情況完全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朋友們一招呼,劉靜就坐不住,沒辦法,劉靜的先生再次將她“趕”出家門。

回到丹東的劉靜這次是下了決心,不完成作品就堅決不回去。三個月後(2005年7月至10月),劉靜將50多萬字的《戎裝女人》放在了先生面前。在接受採訪時,劉靜表示能拿出這部小說,多虧了自己的先生。

社會評論

劉靜劉靜——《父母愛情》
劉靜是山東省人,有著山東人特有的豪爽,她說聽到記者的山東口音感到很親切,健談的她也就不知不覺打開了話匣子。

劉靜的中篇小說《父母愛情》,那生動活泛的語言和細膩有致的情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小說中似乎隱約有著作家自己的影子閃動。劉靜又將《戎裝女人》亮給了讀者。從小說選擇的題材看,《戎裝女人》寫的是和平年代裡的部隊生活,沒有金戈鐵馬的驚心動魄,沒有千鈞一髮的英雄壯舉,而是充分展現著一個女大校軍官呂師的表面平靜內里波瀾迭起的心靈生活。

劉靜在《戎裝女人》中體現了中國自從有了文字之後的文明中,父系文化英雄就成為英雄的代名詞了。雖然也常常稱母親是偉大的,但幾乎很少將英雄與母親聯繫在一起,相反,父親則往往是具有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情結的精神存在形態。在強調兩性平等的當代,女性作家始終在塑造新女性形象,同時也在反抗男權文化,劉靜的《戎裝女人》通篇都是對男權文化的反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塑造女性英雄形象的一種努力。

相關詞條

基本情況

姓名:劉靜
任教專業:工學-材料類
在職情況:在職
性別:女
所在院系:材料與冶金學院
所教課程:
研究方向:新型金屬材料及強韌化 複合材料 材料表面科學與工程

個人簡介

姓名劉靜 性 別女 出生年月1964.02 民 族漢族 工作單位材料與冶金學院 籍 貫安徽岳西 職 稱副教授職 務教學副院長 畢業學校武漢大學畢業專業凝聚態物理 最終學歷研究生 最終學位博士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
代表性論文:1.催化劑結構與形態對碳納米管生長的影響,新型炭材料, 20032.碳包覆磁性金屬納米粒子的製備及表征,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