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寧[科學家]

劉維寧[科學家]

劉維寧,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之子、加拿大國家航天局首席科學家。2010年9月16日,劉維寧成了方舟子打假的對象。方舟子連續在微博上發7條信息,質疑加拿大國家航天局首席科學家劉維寧的身份有誇大的嫌疑。劉維寧在連續寫了兩條微博進行解釋之後,就不再回應此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劉維寧維寧

劉維寧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1988年在美國萊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前往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攻讀博士後。現任加拿大航天局資深科學家,正積極參與由中國人發起的2012年太陽探索計畫——夸父計畫。

基本資料

英文名:WilliamLiu

出生地:湖北武漢

出生年月:1962年11月

教育經歷:1982年,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理學士;1987年,美國萊斯大學空間物理和天文系哲學博士

現任職位:加拿大國家航天局(CSA)項目科學家(ProgramScientist)

個人經歷

劉維寧的成長時代,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後期,這一獨特的歷史階段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對他的職業和愛好有著重要的影響。

劉維寧的父親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劉道玉。由於家教的薰陶,自幼以讀書為己任,對“優則仕”則不以為然。由於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評法批儒、評《水滸》 、通過《紅樓夢》透視中國古代階級鬥爭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劉維寧對中國先秦文化、詩歌藝術、和古典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超越年齡的國學修養。在中學二年級以前,劉維寧的志向是做一名“黨的忠誠的文化工作者”。

劉維寧上初三時,正值四人幫倒台,讀到了徐遲寫的《哥德巴赫猜想》,對數學發生了強烈的興趣,通過自學,掌握了高中數學課程,和部分大學微積分課程。七八年四月以國中生身份參加武昌區高中數學競賽,獲得了第三名,開始走上科學道路。

1978年7月,劉維寧以初三學歷參加全國高考,獲取高分,15歲時進入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學習。學習成績優秀,但經常曠課,政治上不知道“要求進步”是什麼意思,故被私下認為是可能夭折的神童代表。

1981年8月,劉道玉先生被國務院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也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位重點大學校長。同月,上武大三年級的劉維寧,通過了李政道先生在全國主辦的中美物理研究生聯合招生考試。1982年8月,劉維寧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年19歲。

1982年8月至1983年5月,劉維寧就讀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物理系,曾考出該系博士資格考試的歷史最高分,但由於該校沒有劉維寧喜歡的空間物理專業,立志轉學,於1983年8月轉到地處美國航天重鎮休斯頓、有南方哈佛之稱的萊斯大學。1987年11月,劉維寧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時年25歲。

1988年5月,劉維寧到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1990年加入加拿大國家自然科學和工程基金會建立的加拿大空間研究網任研究院員。1995年轉任加拿大航天局空間科學部專職研究員,直到2000年。在此期間,劉維寧在磁場物理、極光物理、和等離子體理論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2000年,劉維寧赴加拿大航天局總部擔任空間環境科學學科主持科學家,成為加拿大空間物理學界的實際領導者。在2000-2010年十年間,劉維寧為提高加拿大空間物理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地位,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努力。

主要成就

劉維寧是加拿大最高公務員級別、最年輕的、也是加拿大航天局唯一的五級國家科學家。劉維寧在近十個國際重要學術組織擔任常任職務。

劉維寧個人科學研究的主要貢獻在於地球磁層空間能量爆發的物理機制,及其衍發的各種波動和極光特徵,發表各種學術論文一百餘篇,代表國際地磁和高空大氣學會主編權威性專著《動力磁層》

劉維寧是中國“夸父”空間科學衛星計畫的重要參與者,應中國科學院邀請,將接替北京大學塗傳詒院士擔任“夸父”首席科學家。

劉維寧應邀於2009年10月開始,在母校武漢大學擔任長江講座教授。劉維寧在國內出國指南對萊斯大學的介紹中,被列為該校著名校友。劉維寧對自己成就的概括是:“小時候發出做什麼什麼接班人的誓言,沒做到,應該說人生是失敗的。然而,努力之後而失敗的人生,有悲劇性。歷史對悲劇型人物評價比較高,記憶比較長。所以我努力去失敗,因為無能,總是失敗不了,只好接受命運,做個喜劇人物。”劉道玉先生對以上概括的評價是:“以上是劉維寧典型的詭辯和玄學。如果他真努力,一定可以拿諾貝爾獎。只憑天才,永遠不能登峰造極。劉維寧是個例子。”

個人愛好

劉維寧自稱他的愛好中從來沒有過諾貝爾獎。他在給武漢大學學生演講時說:“小時候,我常和父親爭執,為什麼要得諾貝爾獎。諾貝爾做炸藥比我厲害,但我跳高比他厲害,所以我倆比分一比一,同為偉人,應該相互尊重。”劉維寧少年時跳高,姿勢是令狐沖式,或無招勝有招,以所謂沒姿勢的“剪式”,可以跳過1米55的高度。當時他身高1米6不到,故此被收羅到校田徑隊去練跳高數月。後來被母親強迫退隊,原因是“文革中跳得高的都是造反派。”劉維寧小時候愛好過書法,自成一體,行家見過的毀譽參半。劉維寧稱,當時姨媽給他的顏柳字帖,練起來很枯燥。他的字,是在武大校園看大字報,融會貫通學來的,所以可稱是“文革體”。

劉維寧喜歡唱歌,來源也和文革時生態環境有關,革命樣板戲耳熟能詳。後來這一愛好延伸到了古典京劇。在美國的一段時間裡,劉維寧的房東是一位教聲樂的私人教師,學了一些美聲唱法。他說退休後想在倫敦最奢華的哈羅德大百貨,給顧客免費唱歌劇。

劉維寧除科學外,真正有造詣是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期,劉維寧對西方哲學、歷史、美學、心理學、和文學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開始用英文創作小說,被認為是華人中英文的一流寫手,著有短、中、長篇小說數十萬字。但一直由於低調,沒有發表。他認為最好的作品都是自娛的,像梵谷的畫,生前最好一錢不值,身後才能永垂不朽。劉維寧崇尚西方現代派作家,特別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有時他會忍不住提醒父親,喬伊斯也沒得過諾貝爾獎)。2006年以後,劉維寧開始直接用中文寫作,公開發表過的作品僅有《報告文學》2006年8月期上的《長河上溯手記》。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劉維寧在考慮翻譯發表自己的舊作。

開博

2010年9月15日,新浪首頁推出了加拿大國家航天局首席科學家劉維寧的微博,劉維寧在微博中稱:非常高興在新浪開微博,結識更多朋友。我是加拿大國家航天局首席科學家,19歲出國,在國外生活了28年啦!我決定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回國,為中國做一些事情……

劉維寧的微博一出來,立即得到了無數冬粉的熱烈歡迎。一些冬粉檢索後獲悉,劉維寧的父親就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前武大校長劉道玉,他曾經是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的重要功臣之一。此外,劉維寧本人早有神童美譽。1978年7月,劉維寧以初三學歷參加全國高考,獲取高分,15歲時進入武漢大學空間物理系學習。1982年8月至1983年5月,劉維寧就讀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物理系,曾考出該系博士資格考試的歷史最高分……身為科學家,但卻創作過無數的文學作品……應中國科學院邀請,劉維寧將在6個月後回國,接替北京大學塗傳詒院士擔任我國“夸父”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

爭議

2010年9月16日上午10時,一個叫“路易12”的網友查詢了加拿大國家航天局的網站後發現,該網站對劉的介紹是該局空間環境項目科學家,他率先對劉維寧自稱的首席科學家的身份提出了質疑。並提醒劉維寧,中國還有個方舟子。還有網友懷疑劉維寧是唐駿第二。

網路上的熱炒,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16日上午10時28分,方舟子回復微博稱,加拿大航天局的網站只說你是日地科學項目的幾個“項目科學家”之一,在劉維寧的上面還有“資深項目科學家”和主任,怎么一準備回國就把自己說成了好像獨一無二的“首席科學家”?

方舟子的介入,立即引爆了網路。劉維寧在微博上對此進行了解釋:關於我在加拿大航天局工作情況一事:加拿大政府具有科學家稱號的公務員分五級,五級最高。加拿大航天局具有科學家稱號的約有二十人,在職者中五級一人。至於五級科學家是否該稱首席科學家,有識者辨之。“我是加拿大航天局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即使在整個加拿大政府範圍看,坐井觀天,我也可算入十個最有影響的政府科學家的行列。”

方舟子則針鋒相對,他指出,劉維寧混淆了概念,原來只是自己認定的首席“公務員科學家”。方舟子在微博中窮追不捨:“就算你是唯一五級公務員,卻在一個項目里和另7個‘項目科學家’平級,受‘資深項目科學家’領導,還要受航空局更高級科學家領導,算什麼首席?比你更高級別的那些科學家不在公務員系列吧?”

方舟子稱,劉維寧自稱的英文寫作高手,但所有用英文寫作的作品都沒有發表。唯一發表的中文作品,就是自己在國外的生活記錄,文筆簡直沒法看。此外,劉維寧大學畢業後,在加拿大的大學裡,連一個教授的位置也爭取不到,怎么可能是頂尖的學術人才?

主要作品

劉維寧在科學方面的五篇代表性文章為:

Liu,W.W.,B.L.Xu,J.C.Samson,andG.Rostoker(1995),Theoryandobservationofauroralsubstorms:Amagnetohydrodynamicapproach,J.Geophys.Res.,100,79.

Liu,W.W.(1997),Physicsoftheexplosivegrowthphase,ballooninginstabilityrevisited,J.Geophys.Res.,102,4927.

Liu,W.W.,G.Rostoker,andD.N.Baker(1999),Magneticpumpingaccelerationofrelativisticelectronsbylarge-amplitudeULFpulsations,J.Geophys.Res.,104,17391.

Liu,W.W.,P.Charbonneau,K.Thibault,andL.Morales(2006),Energyavalanchesinthecentralplasmasheet,GeophysRes.Lett.,33,L19106,doi:10.1029/2006GL027282.

Liang,J.,E.F.Donovan,W.W.Liu,B.Jackel,M.Syrjasuo,S.B.Mende,H.U.Frey,V.Angelopoulos,andM.Connors(2008),Intensificationofpreexistingauroralarcatsubstormexpansionphaseonset:Wave-likedisruptionduringthefirsttensofseconds,Geophys.Res.Lett.,35,L17S19,doi:10.1029/2008GL033666.

文學作品

(括弧中為原創語言)

《不可承受的正義》(短篇–英文)

《飛翔的爬行動物》(中篇–英文)

《暴風雨中的小瑪麗》(短篇–英文)

《黑冰》(短篇–英文)

後三國演義》(短篇–英文)

《死亡修長的腿》(短篇–英文)

《紫丁香上的一隻蜂》(短篇–英文)

《中國鯨魚》(短篇–英文)

《無聊》(短篇–英文)

《飛翔的爬行動物》(長篇–英文)

《長河上溯手記》(中篇–中文)

《霸王別姬》 (中篇–中文)

《復活》(長篇–中文,寫作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