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華[上將]

劉振華[上將]

劉振華,男,漢族,1921年7月生於山東泰安。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76年任外交部副部長。1979年任瀋陽軍區副政委、黨委常委。曾經被授予上將軍銜。開國少將、原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7月11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基本信息

介紹

劉振華劉振華上將

劉振華,男,漢族,1921年7月生於山東泰安。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76年任外交部副部長。1979年任瀋陽軍區副政委、黨委常委。1982年10月任瀋陽軍區政委、黨委書記。1987年11月-1990年4月任北京軍區政委、黨委書記。8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9-11屆中央候補委員,12、13屆中央委員。1964年4月晉升為少將軍銜。獲2級獨立自由勳章、2級解放勳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7月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開國少將、原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7月11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抗日戰爭時期

劉振華,原名劉培一,1921年7月出生於山東泰安縣大汶口鎮東吳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37年底,日寇先後占領濟南、泰安。1938年元旦,在中共山東省委領導下,發動了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山東省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當年3月,劉培一等5名青年在中共地下黨員李正育的帶領下參加了八路軍。為了表達打日寇、救中國、振興中華的決心,劉培一建議改個名字,他自己改為劉振華,其餘4人分別改為振興、振中、振民和振國。5名青年改名字的故事,當時在部隊中傳為佳話。

劉振華參軍後,刻苦學習和訓練,進步很快,1938年6月由指導員劉春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宣誓儀式上,為感激黨的培養教育,劉振華把母親給他的一塊銀元交了第一次黨費。入黨後,他嚴格要求自己,處處模範帶頭,被破格提拔為政治指導員。

1940年8月,劉振華任山東省縱隊4支隊2營分支書記,在攻打萊蕪寨里戰鬥中,劉振華率領“鋼8連”突擊隊,為全營打開前進的道路,與兄弟部隊一起消滅了100多名鬼子和全部偽軍。由於多次出色地指揮戰鬥,劉振華獲得“能打仗的政工幹部”的雅號。在一次反掃蕩中,山東縱隊一旅副旅長廖容標親臨一團指揮,大部隊突出去了,留在村中堅持指揮的廖副旅長腿部中彈,鮮血直流。這時敵人的合圍圈越來越小。在此危急關頭,劉振華一面指揮2營抗擊敵人,一面吩咐胡副營長背著廖副旅長衝出村莊,且戰且走5公里,終於擺脫敵人的追擊。廖容標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他曾深情地說:“抗戰時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我負了重傷,要不是碰上劉振華和胡念筠,我早就去向馬克思報到了!”

解放戰爭時期

1947年5月,劉振華任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7師20團政委。這個團是從山東來東北的一支老部隊,經過一年多頻繁戰鬥,編入了不少解放戰士,這些戰士階級觀念模糊,經常有開小差的。劉振華在該團9連深入開展了“吐苦水、算苦賬、挖苦根”訴苦教育試點,顯著地提高了戰士們的覺悟,改變了連隊的後進面貌。這個教育經驗被東北民主聯軍政委羅榮桓充分肯定,在東北部隊全面推廣。後來被毛澤東主席稱為“新式整軍運動”。這就是聞名全軍的“訴苦教育第一課”。

1948年9月,毛澤東主席及時分析了全國戰場的形勢,運籌帷幄,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遼瀋戰役。劉振華所在的3縱隊參加了奪取錦州的戰鬥,7師擔負突擊任務。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和參謀長苟在松率領19團突擊隊,僅用15分鐘就在城北撕開了突破口登城成功。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我軍勝利解放錦州。接著奉命東進,在東北包圍了陳達林的新5軍後,2縱擔任主攻,3縱負責打援和截擊新5軍突圍。韓先楚派縱隊偵察科長混入新5軍軍部駐的村子,摸清了底細,搶在2縱之前,喧賓奪主,發起攻擊,。擔任主攻的是7師的主力20團,劉振華當時是20團的政委。20團在戰鬥中打得很英勇,但傷亡慘烈,其3營傷亡重大,9連生還不足一個班,2連傷亡近半。20團終於衝進新5軍的指揮部,活捉了軍長陳達林。但是兄弟部隊把陳達林搶走了,劉振華出面也制止不住。為這件事,韓先楚安慰劉振華:“算了!都是解放軍,誰俘虜的還不是一樣!參加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戰後,劉振華接受了押送擒獲的廖耀湘去瀋陽見“東野”司令員林彪的特殊任務。

遼瀋戰役剛結束,劉振華所在的第3縱隊又奉命揮師入關,投入平津戰役。東野首長命令第3縱隊攻取南苑機場,對傅作義施壓力促談判,爭取和平解放北平。劉振華親自到21團作戰鬥動員。12月17日夜,21團以3營為尖兵向機場發起突襲,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並打退了敵人的增援,奪取了南苑機場。1949年1月15日,劉振華所在師改為四野40軍118師,2月3日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北平入城式。

劉振華 1950年6月,第四野戰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奪取海南戰役勝利後,師領導在廣州雷州半島。前排左起:師政委張玉華、師長鄧岳,後排左起: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師參謀長苟在松
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15兵團奉命解放海南島。40軍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總攻戰鬥。在總攻前,15兵團決定先派兩個營、後出兩個加強團的兵力,分批潛渡海南島,以改變島上的敵我態勢,然后里應外合,接應主力大規模渡海強行登入。3月上旬,兩個先鋒營潛渡成功。緊接著40軍軍長韓先楚決定由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指揮加強團潛渡。3月26日,夕陽西沉,劉振華率領加強團船隊,從雷州燈樓角港口駛入瓊州海峽,向海南島疾進。這支船隊由81艘木帆船和4艘機帆船組成,滿載著1個陸軍加強團2999人,在指揮船上與劉振華並肩戰鬥的是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午夜時分,春霧籠罩海面。突然,海上傳來馬達聲,是敵人巡邏的艦艇,正是大霧把船隊掩護了起來。但也因為大霧迷漫,船隊偏離了原定的航向,船隊靠近海南島時,已偏離原定登入點幾十公里。劉振華當機立斷髮出命令:“船隊向我靠攏,強行登入!”當即有3艘船共200多人靠近指揮船。劉振華一聲令下,團政委鄒平光身先士卒,躍身下海,涉水向灘頭猛攻。這支曾經在遼瀋、平津戰役中立下奇功的英雄部隊,今天又在祖國的南海上大顯神威,很快奪取了灘頭陣地,向縱深發展。劉振華率領的加強團指揮所,在玉包港附近,收攏了3個營50多艘船的兵力,向五指山挺進,與瓊崖縱隊會師。

4月16日,我15兵團向海南島發起總攻,40、41兩個軍相繼登入成功,橫掃千軍如卷席。英雄的戰士們把五星紅旗插到了海南島的天涯海角。5月1日,海南全島解放了!

抗美援朝時期

劉振華 1951年7月,劉振華(前排右二)與由118師組建的中朝聯軍游擊支隊偵察排全體同志
1950年6月,韓戰爆發。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118師秘密穿過安東市,首批入朝參戰。10月24日,彭德懷司令員見到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部隊時很高興,給他們講了當前的形勢後,即命令:“你們師要準備打個預期遭遇戰,殲滅一部冒進之敵,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師長、政委當場表達了首戰必勝的信心。第二天,118師布下了口袋,當敵人進入伏擊圈,志願軍勇士們奮不顧身撲向敵人,經過2個多小時的激戰,全殲充當美軍“開路先鋒”的李承晚軍第6師2團3營和一個炮兵中隊。首戰告捷,士氣振奮,當晚又與兄弟部隊殲敵一部,攻占溫井,從而揭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18師受到志司通令嘉獎。後來,經黨中央、毛主席批准,把1950年10月25日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

劉振華所在的118師是40軍的主力,在朝鮮戰場參加了1至5次戰役,每次都是打先鋒。劉振華曾3次率部打過“三八”線,圍殲李承晚軍第8師於橫城。5次戰役後,劉振華改任118師副師長,接受一項特殊使命,到南韓打游擊。他被任命為“中朝聯軍游擊支隊”隊長,率領游擊支隊進入翁津半島,肅清了該島上的全部土匪。

劉振華 1952年5月,120師師長劉振華(前左)和張海棠、鄭志上、張紀之
1952年4月,劉振華調出遊擊支隊任40軍120師師長,率部開赴朝鮮西部戰線,堅守大德山一線。大德山地處板門店停戰談判中立區邊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7月中旬的一天,劉振華接軍部通知,要他去開城見李克農將軍。他聽說李克農是副總參謀長兼外交部副部長,是位傳奇式人物。他這次來朝鮮,在停戰談判中雖不露面,但實際上是一線總指揮。劉振華乘吉普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開城來鳳莊中國談判代表團駐地。李克農蓄著小鬍子,戴深度近視眼鏡。一見面就握著劉振華的手說:“劉師長,我是向您求援吶!我們搞談判是打‘文’仗,你們在戰場上是打‘武’仗,你們是我們的後盾嘛!”劉振華不好意思地說:“首長,有什麼指示請說吧,我們一定堅決執行。”李克農說:“板門店談判鬥爭很艱巨,美方十分蠻橫。美軍屢次違反協定,越過中立區侵犯我陣地。我方提出抗議,而美方拒不認賬……所以希望你們能在中立區我方一側抓幾個入侵的美軍,作個活證。不知你們能否辦到?”劉振華當即表示:“首長,這是小事,保證完成任務。”

劉振華回到大德山陣地,把任務交給359團,這個團有一個神奇的偵察排。359團團長李林一親自作了戰前動員。偵察排在陣地前沿設下埋伏,一連蹲了3天3夜。第3天終於借著濃霧的掩護,不發一槍一彈,活捉了5個美國兵。“八一”建軍節那天,李克農將軍在開城宴請劉振華和副軍長鄧岳,參加宴會的代表團領導成員有外交部部長助理喬冠華和聯絡武官柴成文上校。李克農將軍興奮地說:“美國談判代表在5個美國俘虜兵面前目瞪口呆,十分狼狽,不得不低頭認錯。我們在談判桌上又打了一個勝仗。”

外交工作

劉振華 1955年首次授銜後,瀋陽軍區四十軍代軍首長和軍機關部門領導集體:李欣吾(左起)、張萬春、黃宇、李伯秋、張紀之、鄧岳、尹燦貞、徐國夫、童振聲、劉振華、祝順鵬
1955年1月,劉振華被選送到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兩年,寫出了萬餘字的畢業論文《海南之戰》,受到好評。畢業後任40軍副軍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69年升任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旅大警備區第一政委。

1970年5月的一天,瀋陽軍區陳錫聯司令員通知劉振華接受新任務:出國,乾外交。這突如其來的使命,帶給他的並不是歡快,而是沉重感,生怕挑不起“特命全權大使”這副重擔,有負黨的重託。

當年11月,劉振華到北京國務院外交部報到,做出國前的準備工作。1971年剛過春節,周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他,因為不是第一次見面,出於對總理的尊敬和交心,他把憋在肚裡的話都掏了出來:“總理,當大使,恐怕我幹不了。”總理說:“選你去阿爾巴尼亞當大使是合適的,我們研究過,主席也同意了。搞外交和打仗一樣,也要學習,一面乾一面學,相信你能夠學會的。”接著總理講述了中阿兩國的友好關係,指出,做好對阿爾巴尼亞的工作,是當前我國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中阿要加強團結,友好合作,增進友誼,並肩作戰。劉振華把總理的親切教誨牢記心中。

2月初,劉振華偕夫人林鈞曉(使館二等秘書)和譯員楊永瑞離京赴任。阿外交部長舉行宴會,為劉振華接風洗塵,劉振華向阿人民議會主席團主席列希提交了國書。阿黨政領導人謝胡、霍查先後接見了他。

中國駐阿使館有80多人,任務繁重,除開展友好活動外,還要抓好對阿經濟、軍事援助,負責援阿專家隊伍的管理。劉振華恪盡職守,勤勉工作。一面積極開展對外活動,一面抓好使館內部的組織和作風建設。他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帶領大家遵守經周總理批准的《外交人員守則12條》,加強外事紀律,嚴格請示報告。使館一直保持著團結、樸素、紮實的工作作風,大家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努力完成中央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為了支援阿爾巴尼亞的經濟和國防建設,從上世紀60年代起,我國不僅把蘇聯已停止對阿援助的項目包了下來,而且援助規模不斷擴大,援建項目多達120項,我國先後派出的專家近6000名,還幫助阿培養了大批經濟和軍事技術骨幹。

劉建華為做好龐大的援阿專家隊伍的管理和抓好所進行的援建項目的落實,風塵僕僕地奔波於援阿各個項目的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協調與阿方的關係,有效地促進了援建項目的完成,從而大大提高了阿的生產能力。

1972年初,國內外交部指示,要劉振華作為全權代表,同希臘國代表談判兩國建交事宜。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三面臨海,國土面積13.1944萬平方公里,人口800多萬。新中國成立後,希臘同台灣蔣介石集團保持著“外交關係”。但是,自1971年10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以後,該國的對華政策有所變化,希望同我接觸。於是,外交部奉命指示駐阿大使劉振華積極開展對希臘的外交工作。

希臘與阿爾巴尼亞毗鄰。當時,阿、希兩國已有外交關係。因為當時劉振華是我國駐阿使團團長,同希臘駐阿大使多有接觸,彼此關係相當友好,當劉振華獲悉希臘政府指定其駐阿大使為談判代表後,十分高興,並主動做了拜訪。

談判地點就在地拉那,由阿外交部安排了一個相當安全和保密的地方,以避免外來干擾。談判氣氛是友好的,主要障礙是台灣問題。希方企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不與台灣蔣介石集團斷交。劉振華對此堅持原則,寸步不讓。他一再向對方闡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絕不能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經過半年的努力談判,耐心地反覆地做工作,終於說服了對方。1972年6月,在地拉那中國大使館簽署了中、希兩國正式建交公報。至此,巴爾幹半島上的所有國家都與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劉振華回國述職時,總理以嘉許的口氣說:“你不僅開展了對阿爾巴尼亞的工作,還進行了對希臘的建交談判,打開了工作的新局面,你這個大使當得不錯嘛!”劉振華說:“感謝總理的鼓勵,我將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好。”

1976年6月,劉振華離任回國,7月,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和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副組長,分工主管外交部的政治工作和後勤工作。

重返軍隊

劉振華 1981年,鄧小平到瀋陽軍區視察,接見軍區領導(右一為劉振華)
1979年3月,劉振華重返軍隊,任瀋陽軍區副政委,1982年10月升任軍區政委,並當選為黨的十二屆中央委員。作為一個大軍區的政治主管,他考慮的是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大力推進部隊革命化、現代化和正規化建設。

在瀋陽軍區,劉振華注重堅持在新時期如何學雷鋒,發揚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貫注在基層連隊建設和提高部隊戰鬥力上。為提高部隊幹部、戰士的科學文化知識,瀋陽軍區在全軍首先創辦了現代管理學院,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現代管理人才。1986年,劉振華又為興辦吉林白城市邊海防幹部子女學校傾注了不少心血,解決了軍區邊海防幹部子女入學難的問題。多年來,這所學校為部隊和地方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1987年,劉振華調任北京軍區政委。他深入基層,廣泛接觸幹部戰士,狠抓部隊的薄弱環節,重點抓了各級領導機關的作風問題。在北京軍區召開的基層建設工作會議上,他在肯定軍區取得的12條經驗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8條建議,對改進機關作風、加強基層建設有重要指導作用,在部隊引起強烈反響。他不僅提要求,還率先垂範。1988年春節,他來到北京衛戍區連隊,和幹部戰士談心,檢查連隊營房、食堂、廁所和內務衛生,晚上冒著嚴寒到執勤點查哨,除夕夜下伙房幫廚,為軍區機關幹部做出了榜樣。

1988年4月,劉振華千里迢迢奔赴雲南邊疆的老山前線,代表軍區黨委和首長看望參加輪戰的部隊。劉振華還親自給全軍區師(旅)以上幹部宣講了“老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在劉振華的積極倡議和親自領導下,北京軍區蓬勃開展了“老山精神”教育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部隊建設,獲得了豐碩成果。在1989年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中,北京部隊經受了考驗,捍衛了社會主義祖國。

老驥伏櫪

劉振華晚年生活
1990年4月,劉振華從北京軍區政委崗位上離任。1993年3月,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當選為全國人大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為僑務工作作出了新貢獻。他還在北京軍區政委任上,就應邀兼任《中國老年報》常務副董事長,同葉飛廖井丹等老同志親密合作,創辦了頗具影響的《中國老年報》。後來葉飛上將去世,他便挑起董事長的重任,為中國的老齡事業作出了貢獻。
劉振華劉振華80大壽時與夫人林鈞曉合影

劉振華熱情關心和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應邀擔任了北京軍區離退休醫務工作者協會顧問、遼瀋戰役紀念館高級顧問、中國貧困地區文化促進會顧問等多項職務。劉振華和中國貧困地區文化促進會一起積極推廣了山東郯城縣種植銀杏致富的經驗,建設了“遼瀋戰役紀念林”、“東北抗日聯軍紀念林”兩個大型的銀杏林園。

相關詞條

主要參考資料

1.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32668c8c462793cf00c9330714506694ea7a7d0d548384612756fc1f4bea877428751421c3dd93de5ddccd942f2b8b20203541c6171dc468acdc3222d621e04d9fa80e93b9e742e3b9a1a0c85523dd220e6df1849c2a7603b91f&p=c961c64ad29413ff57edd46645&user=baidu

2.http://www.oldfriendm.com/topic.cfm?id=2258

3.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0ac4f9993690c66c0101e43f4602ba7a0020ca78449e3732a4a501797ac57540777a3d13b275fa0131aacb22173441e3df2de8d9f4aaae3d371659f27432d5cd35612a448f3d61a72843dc607b8eb42b0ffe732e4fd9391954352be08536d81868d5d0116cf68f6113a&p=8666c64ad69b1dff57ecdd221b&user=baid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