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惠

劉君惠

劉君惠,一九一二年生,四川成都市人。曾任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1924年在成都諸葛井街的杜氏私塾讀書,直到1925年8月;之後分別就讀於私立大成學校國小部、私 立大成中學校;1930年8月起,在四川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就讀,三年畢業後於1933年8月考入四川大學中國語文學系;1937年7月畢業於四JIl大學。許多名人都曾是他的學生。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君惠,,字道龠(一些劉氏友人寫為“道和”),好佩蘅,1912年10月27日(夏曆民國元年9月18日)出生於四川華陽縣(今屬成都市),祖籍四川樂至縣。祖父忠台世代務農于樂至縣,父親長賦初在鄉務農,後至成都經商。1919年2月,劉君惠入讀成都私立存粹國小校,父親去世,與寡母相依為命,1924年在成都諸葛井街的杜氏私塾讀書,直到1925年8月;之後分別就讀於私立大成學校國小部、私 立大成中學校;1930年8月起,在四川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就讀,三年畢業後於1933年8月考入四川大學中國語文學系;1937年7月畢業於四JIl大學。之後,劉君惠曾任成都多所中學如私立蜀華中學、協進中學、省立成都中學、成都師範的教員(絕大多數系兼任)。從1940年8月起,通過華西協合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聞宥(字在宥,1901—1985,江蘇松江[現屬上海]人)的推薦,受聘為內遷成都的私立金陵大學中文系講師;三年後晉升副教授,同時由於老師蜀中 大儒華陽林山腴思進(字,時四川大學教授,1873-1953,華陽縣人)、趙少鹹二先生之薦,並受聘為國立四川大學中文 系講師。其間,迫於生計,兼了成城中學、敬業中學、天府中 學課。
抗戰勝利後,隨金陵大學於1946年遷校南京,8月受聘為中文系教授,曾至上海、杭州等地一游,揮賦舊體詩多首;次年8月回川,此後歷任重慶“中國鄉村建設學院”、三台Jll:tt',農工學院、重慶私立南林學院及中國公學教授,一 度兼任南林學院代院長,其間多次支持學生運動,如1949 年4月重慶大中學生“反飢餓爭生存”大遊行等(如撰寫對
聯“不自由毋寧死,有殺身以成仁”、“爭革命爭生存,與高爾基一路;不目逃不膚撓,為漆雕氏之儒”及簽名、提供經濟支持)。1949年6月回到成都,在省立成都中學、濟川中各任了一班語文課,作了兼任教員。
解放後,劉君惠主要任教於四川師大中文系(他應校長王兆軍、軍代表黃天祥之聘,1950年2月就任三台川北大學、南充Jll:ll~大學中文系教授,院系調整後從1953年8 起任南充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兼漢語教研組主任,
1956年8月隨校遷成都),1951年初赴JiI北區蓬溪、遂寧、潼南、安岳、樂至等五縣傳達有關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
並擔任川北區土改工作團安岳工作隊隊長;同年11月加人中國民主同盟,之後曾任JlI北區學習委員會委員、Jil={Z
大學教育工會副主席、四川師範學院教育工會主席、南充市教育工會主席,以及南充市首屆工人代表會議代表、四
川省首屆工人代表會議代表、川北區文學藝術_丁作者代表大會特邀代表。1957年錯劃為一般右派分子,受到不公平
對待,曾~ljWI師圖書館工作。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撤銷錯誤處分。1979年1月平反。1980年5月當選為四川省語言
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訓詁學會理事會理事。劉君惠先生於1990年2月退休,1999年l0月去世。

清明節悼念劉君惠老師

◇ 周玉清
滿腹珠璣育俊才,罰從書庫脫凡胎。
余誠稚子文勤習,公是良師眼令開。
惠我甘霖詩有徑,學君虛竹谷為懷。
哪堪新冢縈荊棘,更有堤楊牽恨來。

作品

高郵王氏紀念館落成敬賦此詩以紀盛事①

一宅巍然邑里尊,
山川圖畫影猶存。
喬木百年故家在,
喜見恂恂七代孫②。
高郵之學傳世久,
自魏以來末嘗有③。
金聲玉振條始終,
能令鄭朱齊俛首④。
漢宋紛紛跡已陳,
段王篳路啟艱辛⑥。
經學藩籬須盡撤,
一任群吹萬竅新⑥。
審音肯下亭林拜⑦,
轉語服膺東原戴⑧。
心畫心聲探毫芒,
超然別字三蒼外。
軒絕代尋遺徽⑨,
故訓聲音宛轉推。
漢家國小開新面,
固應樹作里程碑⑩。
讀史當循唯物論,
譬如摯裘五指頓(11)。
會須提耳洗箏琶(12),
不許成心師方寸(13)。
前修未密後如何(14),
坐對霜紅感逝波。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益嵯峨。
佇聽響徹遏雲歌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在揚州學行紀念段(玉裁)王(念孫、引之)學術討論會。高郵縣人民玫府舉行高郵王氏紀念館的揭幕儀式。劉君惠同志親臨盛會,作此七古以紀其事。此詩,一九八三年十月作於揚州。
【注釋】
① 高郵王氏:指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王念孫(1744—1532),王引之(1766—1534),他們在訓詁學上作出過傑出的貢獻,世稱“高郵王氏父子”。阮元曾讚揚高郵王氏“一家之學,海內無匹”;章太炎則認為:“古韻學到了王念孫,已經基本上分析就緒了,後人可做的只不過是修補的工作。”
② 恂恂:謙恭謹慎的樣子。七代孫:指王念孫之七代孫光世。
③ “自魏”句:章太炎先生謂王氏國小訓詁,自魏以來未嘗有也。見《檢清儒》。
④ “能令”句:方東樹謂王氏之學足令鄭朱俛首,語見《漢學商兌》。鄭,指東漢經學家鄭玄。朱,指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
⑤ 篳路:形容創業艱辛。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⑥ “一任”句:章太炎先生謂段、王非經濡;又雲所謂漢學者,段王朱嘗屍其名。語見《檢論學隱》。
⑦ 亭林:指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顧炎武。
⑧ 東原戴:指清思想家、學者戴震,字東原。
⑨ 軒:古代一種輕便車。
⑩ “固應”句:王力先生謂段王著作是中國語言學走向科學道路的里程碑。
(11) “譬如”句:比喻抓住要點。《荀子?勸學》:“若掣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12) 提耳洗箏琶:語本宋黃庭堅詩:“滿堂洗盡箏琶耳,請師停手恐斷弦。”
(13) 成心:偏見、成見。方寸:指心。
(14) 前修:前代賢人。

訓詁學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