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北師大教授]

王寧[北師大教授]

王寧,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古代漢語》、《中國文化概論》。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寧[北師大教授]王寧

訓詁專家,女,1936年出生於浙江海寧。195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漢字與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專家評審組成員、全國文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委員、教育部高師面向21世紀教改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召集人、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是現代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專家,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重要繼承人之一。曾獲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獎項。

簡歷

北師大王寧教授北師大王寧教授

1954年9月-1958年7月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

1958年7月-1961年10月 青海師範學院中文系教師

1961年10月-1964年2月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字訓詁學,師從著名訓詁學家陸宗達教授

1961年10月-1971年4月  青海師範學院中文系教師,漢語教研室主任

1971年4月-1978年5月青海省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影劇、音樂、舞蹈創作評論工作

1978年5月-1979年5月文化部劇本委員會,從事編審工作

1979年5月-1983年10月  青海師範學院中文系講師(1979。7)、副教授(1981年7月)

1983年10月-至今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

著作

王寧教授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兼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語言文字學專家評審組組員、全國自學高考中文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教委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並擔任中國文字學會常委理事、首都女教授聯誼會副會長。同時是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等數校的兼職教授。出版專著與主編教材、叢書20餘種,主要專著有《訓詁方法論》、《古漢語詞義答問》、《訓詁與訓詁學》(以上與其老師陸宗達教授合著)、《說文解字與漢字學》、《訓詁學原理》、《漢字構形學講座》、《漢字構形學導論》等,主編高校教材有《漢字漢語基礎》、《中國文化概論》、《漢字學概要》、《古代漢語》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語言學、文字學論文及文藝評論文章150多篇。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字篆隸楷構形系統測查與比較”、國家教委九五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古與近代漢字史及漢字的研究方法”、國家人文社科基地重點項目“歷代碑刻及手寫文獻電子典藏與研究”、國家語委重點項目“漢字主用字型字形規範原則”、“漢字非主用字型字形規範原則”等多種科研項目。參與了國家頒布的《中文信息處理用GB.13000.1字元集漢字部件規範》的研製,為第一列研製人。並主持完成或正在完成多項部級、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

做有關古籍學的學術報告

王寧教授做學術報告王寧教授做學術報告

的2010年3月22日,在中華醫學會語外研社主辦的"醫古文骨幹教師培訓班" 上,王寧教授應邀作了《中醫古籍數位化與漢字規範化標準化》的學術報告。王寧教授指出,當前古籍數位化存在諸多問題,最重要的有四條:〔1〕技術先行,學術滯後;〔2〕製作先行,使用稀少;〔3〕初期開發,缺乏跟進;〔4〕重複用力,合力不足。王寧教授著重就中醫古籍數位化與漢字規範化標準化的關係作了深入的分析。王寧教授認為,資訊時代的到來,大量古籍數位化工作的開展,對漢字規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漢字規範必須遵循科學的原則,才能真正適應高科技社會信息傳播的需要。

談漢學規範問題

王寧教授王寧教授

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回顧了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中葉三次有關漢字命運的大辯論,她認為:漢字問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普及問題,而是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她透露:在對中國歷代碑刻文字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漢字最少的寫法有40多種,最多的達到306種;而在前不久組織的二代身份證發放工作中,有8000多個漢字無國際編碼,4000多個字無法識別。  

王寧教授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漢字規範,包括推行簡化漢字,取得了極大成功;儘管簡化字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失誤,但是它已經成為社會大眾文化傳承和現代文化記載的工具,必須保持穩定。目前,面對來勢迅猛的信息革命,解決漢字進入計算機的各種問題,也即進一步實現漢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才是當務之急。她還透露,眼下有關方面已經展開工作,將對漢字的規範進行新的調整。

訓詁學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