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廟鎮

劉公廟鎮

劉公廟鎮地處樟樹市西北部,與高安市接壤,區域面積84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67個村小組,全鎮人口1891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10人,耕地面積43815畝。境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贛粵高速公路橫穿南北,並設有下道口,省道樟高公路貫穿東西,已有贛粵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順裕實業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落戶。劉公廟鎮有著深遠的歷史人文條件,劉公廟鎮歷來為天佑故里,境內的樊城堆遺址,歷史悠久,為新石器晚期遺址,2006年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圖)劉公廟鎮劉公廟鎮

劉公廟鎮地處樟樹市西北部,與高安市接壤,區域面積84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67個村小組,全鎮人口1891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10人,耕地面積43815畝。境內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贛粵高速公路橫穿南北,並設有下道口,省道樟高公路貫穿東西,已有贛粵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順裕實業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落戶。劉公廟鎮有著深遠的歷史人文條件,劉公廟鎮歷來為天佑故里,境內的樊城堆遺址,歷史悠久,為新石器晚期遺址,2006年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劉公廟鎮位於樟樹市西北部,鄉政府駐地劉公廟街距市城區25公里,總面積79.7平方公里。地屬丘陵地帶,伏秋易旱,境內還分布少量的煤和瓷土。

該鎮屬丘陵地帶,境內資源豐富,特色明顯。在農業生產方面,糧食和花生生產為劉公廟鎮傳統產業,年產糧食3萬噸,花生500萬公斤。糧食和花生的豐產帶動了劉公廟鎮農產品加工業的興起,現有加工戶30家,500多人從事農產品流通、加工。 財政收入增60萬元,力爭增加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力爭增長300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000萬元,達到2.07億元,增幅達10.7%。

規劃

(圖)劉公廟鎮鎮建設規劃

該鎮把舊集鎮改造與新集鎮建設結合起來,按照原有的“三縱兩橫”的框架格局,拓展集鎮發展空間。投資70多萬元徵用集鎮附近110畝閒置土地,將其平整用於小城鎮建設,通過對集鎮進行大規模改造和開發,集鎮面貌煥然一新,大大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曾經封閉落後的邊陲小鎮已變成了一座開放美麗的邊城

全鎮共投入集鎮建設資金1600萬元,交通、通訊、綠化、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一次性做到通路、通信、通水、通路。建成一條長100米,寬20米的商貿街和4個總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交易大棚,建成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汽車客運站;11棟建築總面積18000平方米,共90套住房105個店面的商住樓已交付使用;建成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並完成乾職工宿舍樓食堂等配套設施建設。鎮區“三縱兩橫”的框架格局迅速拉開,一個集行政、商貿、居住、教育、休閒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宜居宜商的新型小城鎮已初露端倪。

養殖

劉公廟鎮境內有138座山塘水庫,水域面積3370畝,形成了“水面養魚、水邊養鴨、岸上養豬、山上種果”的立體養殖格局,每年可產鮮魚3000噸,肉鴨100萬羽,出欄生豬2萬頭。

美食

劉公廟鎮素有“掛麵之鄉”的美譽,家家戶戶都有手工扯麵的技術傳統,手工扯麵以長、細、精為特點,煮後不糊湯、味道好,深受歡迎,形成了“好口福”手工面品牌,遠銷南昌、廣東等省市。

手工

(圖)劉公廟鎮珠繡手工藝加工廠

劉公廟鎮的珠繡手工藝加工是劉公廟鎮新興起來的一大特色產業,現有2000在家農村婦女從業,平均每人每年可從中增收6000元,珠繡產業每年可為農民創收1000萬元以上。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多,有不少婦女加入到珠繡加工的行列中。該鎮加大了對珠繡加工的宣傳力度,通過做過珠繡加工的婦女來發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為防止婦女們因不懂技術,做出的產品不合格返工而浪費時間,影響她們的積極性,鎮組織技術員加大了對她們的勞動培訓力度。專門聘請了廣東中山的師傅來劉公廟各村巡迴講課,讓更多的人掌握珠繡手加工的技術。全鎮就有1000多名婦女加入到珠繡生產中來,每名婦女平均每年從中可增收4000多元。

手工珠繡加工已形成了劉公廟鎮的一大特色產業,成為當地農村婦女增收和就業的一個新亮點,每年可為劉公廟鎮增加收入800多萬元,極大地活躍了當地經濟。

劉公廟鎮許多的婦女靠珠繡手藝逐步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珠繡手工藝產業也把不少婦女從賭博場中“拉”了出來。現在走進劉公廟鎮街道、農村,你再也看不見婦女們圍坐在桌子旁打撲克、搓麻將的情景了,而是人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一邊飛針走線,一邊交流技術的和諧畫卷。

農作物

(圖)劉公廟鎮水稻

糧食作物以水稻大豆小麥為主,紅薯次之。油料作物以花生油菜為主,芝麻次之。境內文化遺蹟頗多。劉公廟以油麵、米粉加工聞名,有“粉面之鄉”稱譽。粉皮薄而透明,呈暗黃色,口感滑韌。掛麵用料考究,做工精細,盤圓不折,耐煮不糊,聞有清香,吃而爽口。

中藥材和綠化苗木為劉公廟鎮特色農業,中藥材以吳茱萸、梔子、枳殼為主,種植面積達3000畝,綠化苗木以桂花、白玉蘭、紅山茶、楓樹等樹種為主,面積1000畝。

經濟

(圖)劉公廟鎮水庫立體養殖

該鎮在發展高效農產品種植上有新突破。在主抓糧食生產不放鬆的前提下,適當引進一些新品種、新技術,發展高效農產品種植,改善種植結構。2007年發展5畝,2008年發展10畝,2009年發展15畝,2010年發展20畝,2011年發展到30畝。力爭在此項目上每年人平增收200元。

劉公廟塘祖村委上塘村共有農戶38戶,人口115人。現有耕地203畝,其中水田128畝,農戶主要從事水稻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茶等,2008年全體人均收入4630元。下計港村位於劉公廟東南方向,全自然村共有農戶30戶,人口118人。現有耕地287畝,其中水田187畝,農戶主要從事水稻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茶等,2007年全體人均收入4560元。嶺上村人口157人,現有耕地面積470畝,其中水田370畝,旱地100畝。2007年生產糧食306噸,花生28噸。全村人均純收入4576元。梅家村32戶農戶,人口115人,現有耕地480畝,山林920畝,2005年水稻產值38萬元,花生產值18萬元,養土雞15000羽,優質800頭,全村人均純收入4626元,根據本村所處位置,種植和養殖成為本村發展的支柱和重頭產業。其優勢產業是水稻、花生、油茶、中藥材、水庫立體養殖土雞、養魚、花生加工及販運。新屋村2006年生產糧食50噸、花生44噸,全村人均純收入3680元。

該鎮在發展高效農產品種植上有新突破。在主抓糧食生產不放鬆的前提下,適當引進一些新品種、新技術,發展高效農產品種植,改善種植結構。2007年發展5畝,2008年發展10畝。

該鎮的汽車運輸業也異軍突起,共有300餘輛長途貨運汽車經營於全面各地,每年可增收1500萬元。

環境

(圖)劉公廟鎮池杉

綠化工程

2007年完成新造林3228畝。其中完成坡耕地成片造林1419,完成農田林網造林1472畝,完成道路綠化和四旁植樹造林337畝。道路綠化工程---高速公路接兩邊各20米(各栽10排樹)綠化,按2×3米株距,補植地徑2厘米以上的樟樹,杜英、馬褂木、南酸棗或1米以上地徑2厘米以上帶土球濕地松苗;樟高公路按兩邊各20米(各栽10排樹)綠化,按2×3米株行距,補植地徑1.5厘米以上的樟樹、馬褂木或地徑2厘米以上1米高以上帶土球含笑、濕地松苗。鄉、村公路(路面已水泥硬化)抓好行道樹綠化。

農田林網建設---該鎮將重點抓好楊家、湖丘庚塘、雌溪、草塘灌區的農田林網綠化建設,造林樹種以楊樹、水

結合不同土地條件,選擇適宜的綠化模式。房前屋後以栽種泡桐、楊樹等速生樹種或其它適生經濟樹種、觀賞綠化樹

(圖)劉公廟鎮污水處理

種為主;坡耕旱地、溝渠路旁、低產水田、水塘四周、田埂地頭以及其它宜林地,以栽植樟樹、杜英、馬褂木、楊樹、水杉池杉等為主。要求達到村莊人均綠地面積3平方米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30%以上,道路溝渠綠化率85%以上,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創業與安居相得益彰的綠化生態村。

污水處理

聘請市建設局設計院和規劃局對集鎮供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行規劃設計,確保集鎮供水和污水處理等工程50年不落後。

興建了一座容量150噸的自來水塔,開挖一口深達150米的水井,解決集鎮8000人的用水問題,需資金40萬元。動工興建一間50㎡的自來水廠房,更新抽水設備,更新自來水管道5500米,安裝一台變壓器,更新抽水線路,需資金30萬元。按照集鎮建設總體規劃,動工興修集鎮排污管道,總長2000米,需資金25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