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詩歌研究

劉克莊詩歌研究

劉克莊是南宋末期頗有影響的詩人、理學家。本書分為“詩學篇”、“詩歌篇”和“版本篇”三大部分。“詩學篇”詳盡論述了劉克莊“性情說”的產生背景、內涵,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詩歌篇”則分析劉克莊詩歌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指出其不足之處與造成的原因。“版本篇”對劉克莊詩文集的各種版本源流進行了考證。全書旁徵博引,條分縷析,並於縱橫比較中立論,時有新見,對劉克莊至宋詩的研究,不乏參考價值。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劉克莊詩歌研究

景紅錄,男,1970年生,山西省永濟市人。現任教於河北省唐山市。1999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畢業,2005年獲該校文學博士,皆師從趙仁璉教授。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至今已發表學術論文若干篇。

目錄

前言

一、詩學篇

第一章 詩歌本體論——“情性說”

第一節 “情性說”的提出和源變

第二節 “情性說”的內涵、本質與缺陷

第二章 “人物高勝,其詩遂獨步千古”——詩人主體論的道德化傾向及其他

第一節 道德品性標準論

第二節 氣魄力量、書本學問和靜定心態

第三章 師法·句律·苦吟——“詩內功夫”三論

第一節 師法論

第二節 句律論

第三節 苦吟論

第四章 “融液貫穿,不主一體”——主兼融、適度的風格審美論

第一節 韻味、氣格與平淡自然的美學崇尚

第二節 兼融與適度的風格原則

第五章 詩歌批評論——“詩須本色人評之”及其他

小結

二、詩歌篇

第一章仕隱交錯的心路歷程與復變相融的詩歌軌跡

第二章 劉克莊詩歌思想內容論評

第一節 時事類詩

第二節 田園雜興類詩

第三節 詠史懷古類詩

第四節 詠物類詩

第五節 紀行、遊覽類詩

第六節其他類詩

第三章 劉克莊詩歌藝術論評

第一節 散文化、學問化、模式化的創作方法及其問題

第二節 模擬多樣和平實趨融的風格特徵

小結

三、版本篇

第一章 《南嶽詩稿》

第二章 《後村居士集》五十卷本

第一節 宋刻本、宋刻元修本、明抄本

第二節 清抄本

第三章 《後村居士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本

第一節 兩種重要抄本

第二節 北圖藏本三種及叢刊本

第三節 四種版本之間的異同

第四章 《後村集》的其他版本

第一節 二十卷本

第二節 六十卷本

第三節 十五卷本及其他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第二節 “情性說”的內涵、本質與缺陷:

在對“情性說”進行一番歷史性考察後,我們對於劉克莊“情性說”的基本內涵及其淵源就不難弄清楚了。劉克莊的“情性說”是在古今詩的對比中提出的。他認為古詩吟詠性情,“發乎性情,止乎禮義”,所以優秀,傳誦乾古;而宋詩全靠學問,只是廣博而已。因此他推崇“以情性禮義為本,以鳥獸草木為料”的“風人之詩”,而反對“以書為本,以事為料”的後代“文人之詩”。所謂“風人之詩”,即指以《詩經》為典範的“古詩”,是真正的“性情”之作,應該大力提倡和效法。所謂“文人之詩”,指的就是“以文為詩”的宋代詩歌,因背離了詩歌“吟詠情性”的本質特徵,故應予以否定。由此可見,劉克莊雖然沒有對“性情”概念做過專門的解釋,但從上述言論來看,他所謂的“性情”也並非指人真實自然的心靈狀態和情感活動,而是與先秦儒家及宋代文人(包括理學家)的普遍的性情觀相一致,指合乎儒家道德倫理要求的、受到禮義規範制約的心性情思。這說明,他的“情性說”受到了先秦儒家傳統的詩教觀念和宋代儒學中詩歌觀念的雙重影響,是對這些已有觀念的承繼和發展。正因如此,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主張詩歌要“吟詠情性”時,又特彆強調“應有益於世教”,把“世教說”納入“情性說”之中:

古詩皆切於世教。“吁謨定命,遠猶辰告”,大臣之言也;“敬之敬之,命不易哉”,諫臣之言也;“之子於徵,有聞無聲”,將率之言也;“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君國子民之言也。禹之訓,皋陶之歌,周公之詩,大率達而在上者之作也。(《王子文詩序》,卷94)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