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研究

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研究作者邱美瓊,江西人民出版社於2009年9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叢書名: 廬山文化研究叢書
平裝: 3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0042372
條形碼: 9787210042372
尺寸: 20.6 x 14.6 x 2.4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邱美瓊(1966一),女,廣西荔浦人,博士,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南昌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黃庭堅詩歌,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

內容簡介

《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研究》內容簡介: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壯麗詩篇。使人們心潮澎湃,給廬山增色添輝。鍾靈毓秀的贛北大地,東襟浩渺鄱湖,北枕滔滔長江。在風雲際會、氣象萬千的江河湖水之間,矗立著千古名山——廬山。這裡自古是從楚到吳的咽喉之地,也是從中原到南粵的必經之路,雄鎮著中國的東南半壁。自古至今,這裡南北交織、七省通衢,商賈匯聚、人文薈萃。在中國歷史上,這裡“三大茶市有其名,四大米市有其位”。千百年來,秀美的自然山川,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並催生了燦爛的廬山文化。1996年,廬山作為“世界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高度評價:廬山的歷史遺蹟,以其獨特的方式融人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緊密聯繫的文化景觀。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文體預結構
一、文學接受的召喚結構與黃庭堅詩歌文本
二、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文本“內結構”
三、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文本“外結構”
第二章 黃庭堅詩歌在宋代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 黃庭堅詩歌在宋代的傳播
一、單篇作品的傳播
二、集本的傳播
第二節 宋代詩人在創作實踐上對黃庭堅的接受
一、風氣初開:蘇軾、陳師道與黃庭堅
二、句法精工:同鄉後學與黃庭堅
三、骨力堅卓:呂本中、陳與義、曾幾與黃庭堅
四、江西餘韻:中興詩人與黃庭堅
五、思新語工:劉克莊、戴復古與黃庭堅
第三節 宋代詩學批評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一、黃庭堅詩歌接受的維面
二、惠洪對黃庭堅詩法的傳釋
第三章 黃庭堅詩歌在金元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 黃庭堅詩歌在金元的傳播
一、文學傳習活動
二、詩學著作
三、詩歌選本
四、黃集刊印
五、書法作品
第二節 金元詩人在創作實踐上對黃庭堅的接受
一、金代詩人蔡矽、李純甫、雷淵與黃庭堅
二、元初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三、元中期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四、元後期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第三節 金元詩學批評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一、對黃庭堅詩歌的多樣論評
二、王若虛對黃庭堅詩歌的集中論評
三、方回對黃庭堅詩歌的集中論評
第四章 黃庭堅詩歌在明代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 黃庭堅詩歌在明代的傳播
一、單篇傳播以書法作品為主
二、集本傳播形式多樣
第二節 明代詩人在創作實踐上對黃庭堅的接受
一、明初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二、明中期吳中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三、明中期其他地域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四、明後期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第三節 明代詩學批評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一、黃庭堅詩歌接受的歷程
二、《黃律卮言》與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三、胡應麟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第五章 黃庭堅詩歌在清代的傳播與接受
第一節 黃庭堅詩歌在清代的傳播
一、書作賞評
二、借閱、抄購
三、詩歌選評
四、宋詩選本
五、舊本翻刻
第二節 清代詩人在創作實踐上對黃庭堅的接受
一、清初宗宋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二、清中期宗宋派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三、清晚期宋詩派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四、清末民初“同光體”詩人對黃庭堅的接受
第三節 清代詩學批評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一、清代黃庭堅詩歌接受的歷程
二、清代黃庭堅詩歌接受的維面
三、翁方綱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四、方東樹《昭昧詹言》與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五、黃爵滋《讀山谷詩評》與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六、陳三立對黃庭堅詩歌的接受
第六章 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互動
一、人際傳播中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互動
二、商業傳播中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互動
三、詩選、詩話著作:傳播與接受的統一體
第七章 黃庭堅詩歌傳播與接受的文化語境
一、重道德教化的儒家詩學觀
二、重詩藝探討的詩國文化
三、尚名人評價的接受心理
四、重宗派地域的民族文化觀念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