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志

劉傳志,高級工程師,男,重慶巴南人,1934年7月出生,1954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土木系建築結構專業,分配到黑龍江省北滿鋼廠工作,1960年太原鋼鐵公司晉升為工程師,1981年受聘為重慶建築大學碩士研究生馮大蘇和陳林兩篇碩士論文評閱人和答辨委員。1983年受聘為《工程力學》編委。1988年在成都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設公司晉升高級工程師。參加了中國建築學會第一屆有限單元法學術會中國力學會加權殘數法第一、二、三屆學術會。

基本信息

劉傳志

劉傳志,高級工程師,男,重慶巴南人,1934年7月出生,1954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土木系建築結構專業,分配到黑龍江省北滿鋼廠工作,1960年太原鋼鐵公司晉升為工程師,1988年在成都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設公司晉升高級工程師。參加了中國建築學會第一屆有限單元法學術會中國力學會加權殘數法第一、二、三屆學術會。

個人履歷

1981年受聘為重慶建築大學碩士研究生馮大蘇和陳林兩篇碩士論文評閱人和答辨委員。1983年受聘為《工程力學》編委。80年代他曾向全國人大及有關單位提出建議,將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五大江的洪水,通過分洪通航運河及相應水庫攔截,再引入川丘陵,貯存起來供旱季使用。寫出《關於建立川中水利開發區的建議》、《關於建設成渝運河的建議》等十篇論文。現任四川省成都市瑞康建築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主要業績

“形聲傳智碼”與“八卦數碼”這兩項專利是從漢字具有“形聲結合表意字,筆畫組成方塊形,聲韻相拼單音節,形繁字多要改革。”這四大特點出發,以現代字典的部首筆畫和漢語拼音兩種檢索方法為基礎,將漢字拆分為字首和字身用字首表形、字身表音,由字首和聲母組成形聲二維漢字平面。用兩短為0,一長為①的八卦符號,組成8進數,再由雙八卦字元組成64進制數碼系統。用12個數字大小寫各26個字母符號,作為64進制數碼的元素。二維64進制數組成漢字基本平面,由數字和大小寫字母這三種字元組成九個分區。第一碼為行號:數字代表12種常用字首,小寫字母代表25種普通字首,z代表圖形;大寫字母代表聲母進入傳智雙拼碼。二碼為列號:數字代表高頻簡碼,小寫字母在形聲碼區表示簡體漢字的聲母,在雙拼碼中代表韻母;大寫字母在形聲碼區表示繁體對應漢字,在雙拼碼區代表第二個漢字的聲母輸入雙字詞語。第三碼為頁面序號,可分離重碼。這對初學者很方便,在會拼音後可改用傳智雙拼直接輸入多字詞。感到書同文語同音是文字輸入的基礎,開展中國語文現代化和漢字改革的研究,使漢字成為信息高速公路上一種快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