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飛[人物]

劉傳飛[人物]

劉飛,字傳飛,法名如陀,號鄒魯傳闊,又號清風如陀,山東鄒縣人。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與套用課題組“父師教育”分課題組首席專家;世界漢詩協會詩教委員會主任、曲阜儒者聯合會常務理事、雲南蒙學會顧問等多家社團組織顧問、導師、常務理事;學術研究領域:國學教育、中華文化思想史、詩教、孟子學、禪學;主要著作:《一飛集》、《國學探微》,合著《孔子思想》、《中國人的信仰》等十餘本。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劉飛,字傳飛,法號如陀,號鄒魯傳闊,又號清風如陀,山東鄒縣人,長於四方,幼習詩,後專研孟子,深入大乘,以弘興詩教為己任。曾在京和王少農、徐天舟等創刊當今漢詩標誌性書籍《中國詩詞》,著有《一飛集》、《國學探微》,合著《第三人稱代詞》、《孔子思想》、《中國人的信仰》等。現任鄒魯國學院代院長、雲南蒙學會顧問、世界漢詩協會常務理事、曲阜儒者聯合會常務理事。

鄒魯國學院

以三寶為筋骨,以四學為血肉,以六聖為木鐸。三寶者,“道”具指向性,“經”備歷史性,“師”堪坐標性。四學者,學“詩”,志在幸福人生;學“禪”,心可達觀人生;學“易”,命主完美人生;學“醫”,身存健康人生。以三教統九流百家,達四學入於一門。

理念:

跟隨梁任公、馬浮老、羅公家倫、南老懷瑾、倪老清和等先驅的足跡,繼承古之“士”的精神,志於中華文明六聖(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六祖、呂祖)的“大同”人生。
老莊孔墨都是士,為求人性之至善。
各竭所能盡所知,孜孜不倦為人間。
士可文武及乎唐,自宋之後專尚文。
大士隱在小士中,仰望諸賢同踐仁。
――永嘉清和
詩教銘
志者直取諸聖賢,仁者達於正等覺,眾生回互大道性。
馬浮老曰:“六藝之教,莫先於詩。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故一切言教皆攝於詩。苟志於仁,無惡也。心之所之莫不仁,則其形於言者亦莫不仁。”
欲識仁,須從學詩入。詩以道志,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因詩歌、舞蹈、音樂起源於一-----祭祀,故子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天下諸子皆本與六藝,順勢而發,唯‘儒’得其相,而體不彰。孔氏曰:“《春秋》之義則丘竊取之矣。”自此,後儒多專《春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人遁於郊野林泉久已。至魏晉,文人士子脫跡於外政,神馳於“三玄”,個體覺醒使然。群聖距今兩千載,學人離詩幾多年。而收拾不住者,不歸於禪,即遁於道,試看禪宗、丹祖,誰之教化?豈三家乎。
孟子曰:“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荀子曰:“聖人言雖千舉萬變,其統類一也。”
志即仁也,出之生民,湛寂之中,自然而感,如火始燃,如泉始達,莫之能御。此猶佛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統者總相,類乃別分,易象、比興、禪悟、譬喻、格物其義一也。故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此老氏言:“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
“士何事?尚志。”菩薩譯為大士,佛為無上士,其義一也。信,人言,心用也;誠,言成,心體也;志,士心,心相也;萬物出於三,和而為道。故《毛詩大序》言:“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其言大哉!
唐之世,劉禹錫“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工於詩者能之。”劉知己“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結盛唐之句也。後至韓李一轉,千年不振,詩教作古久矣。仁者思之,共勉,是為記。
詠燕子臨觀天院久立而還
離谷幾回躇山前,玄鳥久立觀天院。
收拾一身塵無數,傳闊心胸杏林還。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哀時客等。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思想啟蒙者,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馬浮(1883~1967),字一浮,浙江會稽(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周總理稱他是“當代理學大師”,時有“天下文章在馬氏”之譽,豐子愷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蔣介石許以官職,均不應命。所著後人輯為《馬一浮集》。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教育家,思想家。浙江省紹興人。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白話宣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並在5月26日的《每周評論》上第一次提出“五四運動”這個名詞。1928年,首任清華大學校長。1931年,出任中央大學校長。
南懷瑾(1918~),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生於中國浙江樂清,幼蒙庭訓,少習諸子,長曆軍教。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經史和參,別具一格。
倪清和(1916~),號永嘉清和,大道子,為元朝大儒倪雲林之後代。幼時與南懷瑾先生於倪氏私塾開蒙,少始練武習醫,修丹道,曾皈依虛老禪師。1949年與星雲法師等赴台,1975年攜家眷赴美,是早期在歐美宏傳中國醫學文化的先行者。30年來,計約300萬人成為他的學生,2008年回國反哺鄉里。其在95歲高齡,仍著述不綴,多用英文寫作,以西助東,“尤感南子懷瑾先生,匡扶傳統之力。”現今主要致力於推廣中華文化(仁道)革新,復興中華文化,建設“新人類建設性心態”,其專著之《中國之百年求新過程》是結合自身經歷後對中國近百年之文化變化的梳理與展望。

宗旨:


琴簫悅耳 書畫佳茗
肅冠整衣 吟詠舒情
荒草離離簫聲綿,緣溪閒踱花柳間。
月照深谷吟詩客,岩下梵音常欣然。
——鄒魯傳闊題

山水潤養 道法自然
孔顏樂處 得機忘言
一鋤打破青蓮夢,立地頂天自破顏。
由來禪門無他路,胎藏桃花百丈前。
——靈山明月題

陰陽互動 命自我立
隨緣局勢 達觀常寂
一身輕鬆半逍遙,雜林野徑見赤腳。
逸入塔後世外客,閒揖清芬弄管簫。
——鄒魯傳闊題

四大和合 身心一爐
盪濁還清 丹無別途
問道蒼松下,雲間是人間。
覺苦有藥物,只在靈台山。
——靈山明月題

《一飛集》

、作者:如陀
、出版:文化中國出版社
、 書號:ISBN 988-98955-9-5
如陀師父(俗名劉傳飛,號鄒魯傳闊,山東鄒縣人)是當代詩僧,昔與我輩共結詩盟,創立《中國詩詞》年刊,京華數載,回首香山,此心無二。今者,師父大力弘揚佛法,與孟聖神交於千載之下,重興沉默千餘年之詩教,自是聖賢中人。我輩舊友聞此,心生歡喜,故議出此特輯以供養吾師,如對我佛雲耳。
王少農(合十)
庚寅年正月初十於北京
喙攜綠枝大洋行,饑渴睏倦此上經。水天一點無窮盡,覽得浩瀚日月星。
《一飛集》,浪跡江湖十二載,今日始得臨鏡台。值此《中國詩詞》第三期發專刊之際輯詩句以為記:錯錯錯,莫莫莫,此言已經多番說,空悲徹,又經蒼天捉。嘆世情,都是己,還蹉跎。錯同對,莫醒惑,層層剝。想年少,遙憶古賢:幾多才俊,留世詩文三五百,半乘黃鶴半荒隴。誰擷故人余彥。嘆此生,如彼願。而今鍥已足,衲衣莾鞋新月前。
餘音:雨洗杏花丹爐雪,光映柳葉白水珏。寒山數峰渺無際,深居不疑飛雲闕
庚寅年孟春鄒魯傳闊(如陀)於大理蒼山點蒼禪苑

《國學探微 》

、作者:劉傳飛


、插圖:周南海篆刻
、出版:世界文化藝術出版社
略評詩僧如陀解讀柳宗元詩
王少農
人人可以讀詩,但只有詩人才能解詩。沒玩過花怎能傷花?沒喝過酒怎能戒酒?且看詩僧如陀解柳詩。先做文抄公(謹註:要做文抄公,莫做文糙公,常“抄”不粗糙)。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如陀從柳宗元的家世及貶官生涯說起,繼而引黃宗羲之評而評柳詩,指出:“這首七律意與景渾,情與思融,直語真心,而又工整凝練,卻又不失自然。”道出了柳詩特點是“直語真心,工整凝練。”這種評述是恰當的。柳詩清新,又有沉痛,有極高的價值。如陀有感於柳詩的真,道出了他自家的痛:“這種哀怨、悲寂的詩作,最能體現詩人性情,‘真’是詩的第一要素。不真無詩,矯情無感者為偽詩。”如陀以柳詩自證,道出‘真’是詩家第一境。
接下來,如陀通講全詩。在講到詩眼“雲似墨”、“水如天”時極為精闢,堪稱雅訓。如陀講“雲似墨”:“言此地之惡也。”人在江湖,風波險惡,何況貶官萬里,把熱辣辣的一副心腸扔到冷冰凍的荒地里,所見雲似墨,沒有一天不是心情敗壞,這是當然。“言此地之惡也。”其寓意為:詩人居惡地,惡地並沒有變成詩意棲身之地,惡地依然是惡地,但詩人依然是詩人。雖然“雲似墨”,詩人依然一身白衣!如陀講“水如天”:“言楚地人才廣盛,祝願弟弟前程廣大,這也充分體現了詩人純正浪漫的本性。”如陀講全詩最後一個字“煙”:“‘煙’字使夢不復為夢,乃‘詩人神行處’,詩境朦朧,意味悠長。”詩是失魂詩,評是性靈語。都是上品。
我不讀唐詩已久,有愧韓柳。今我衰矣,想不到還能讀到詩僧評柳詩之文。詩僧評柳詩,我評詩僧,詩可評乎?僧可為乎?曰不知也。(原文見《國學探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