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運算階段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的智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前運算階段是指從兒童學習一種語言開始持續到大約5歲至6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語言、模仿、想像、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征圖式。他們的知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假設認知發展經歷四個階段,在每一階段,個體都具有組織和解釋信息的能力。當個體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時,早期階段所獲得的能力並不會消失,而是整合為一種全新的方法來進行思考和學習。

第一階段,感知運動智力(sensorimotorintelligence)。從出生一直持續到第18個月。這個階段以日益複雜的感覺和動作圖式為特徵,這些圖式能夠使兒童組織並練習控制環境。

第二階段,前運算思維(preoperational thought〉。從兒童學習一種語言開始持續到大約5歲至6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語言、模仿、想像、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發展符號化的表征圖式。他們的知識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知覺。

第三階段,具體運算思維(concreteoperationalthought)。從6、7歲到青少年早期大約11、12歲。在這個階段,兒童開始領會特定因果關係的邏輯基礎。他們能夠領會類別、歸類系統和團體中的等級結構。相對於產生純哲學和抽象概念的假設,他們在解決與物理現實有

明顯關係的問題時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四階段,形式運算思維(formaloperationalthought)。從青少年期持續到成人期。這一時期的思維水平可同時加工多個相互作用的變數。個體能夠創建一套解決問題的法則。形式運算思維反映了智力的性質,這種智力正是建立科學和哲學的基礎。

在每個新階段的開始,兒童會經歷自我中心觀點的限制。通過經驗,兒童獲得了他們觀點的新客觀性,並能夠從情境出發,靈活地觀察事物。

前運算階段

到前運算階段,兒童對物體永久性的意識鞏固了,動作大量內化。隨著語言的快速發展及初步完善,兒童頻繁地藉助表象符號(語言符號與象徵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重視外部活動,兒童開始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憑藉象徵格式在頭腦里進行"表象性思維",故這一階段又稱為表象思維階段。

前運算階段,兒童動作內化具有重要意義。為說明內化,皮亞傑舉過一個例子:有一次皮亞傑帶著3歲的女兒去探望一個朋友,皮亞傑的這位朋友家也有一個1歲多的小男孩,正放在嬰兒圍欄(Playben)中獨自嬉玩,嬉玩過程中嬰兒突然跌倒在地下,緊接著便憤怒而大聲地哭叫起來。當時皮亞傑的女兒驚奇地看到這情景,口中喃喃有聲。三天后在自己的家中,皮亞傑發現3歲的小姑娘似乎照著那1歲多小男孩的模樣,重複地跌倒了幾次,但她沒有因跌倒而憤怒啼哭,而是咯咯發笑,以一種愉快的心境親身體驗著她在三天前所見過的"遊戲"的樂趣。皮亞傑指出,三天前那個小男孩跌倒的動作顯然早已經內化於女兒的頭腦中去了。

在表象思維的過程中,兒童主要運用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象徵符號)的象徵功能和替代作用,在頭腦中將事物和動作內化。而內化事物和動作並不是把事物和動作簡單地全部接受下來而形成一個攝影或副本。內化事實上是把感覺運動所經歷的東西在自己大腦中再建構,捨棄無關的細節(如上例皮亞傑的女兒並沒有因跌倒而憤怒啼哭),形成表象。內化的動作是思想上的動作而不是具體的軀體動作。內化的產生是兒童智力的重大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